回覆列表
  • 1 # 象山易學堂

    所有的興趣愛好最開始都是尊崇孩子的內心開始的,孩子小的時候肯定是喜歡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所謂愛情小說或者自己感興趣的雜誌,故事等。只要他喜歡閱讀就放手讓他讀自己感興趣的,但一定是健康的書哦!

    隨著孩子年紀慢慢增長,加上老師的推薦,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逐漸增強,他可能會逐步選擇一些經典名著再去研習。所有的學習都是興趣使然,然後循序漸進,逐步遞增的。

    你刻意讓孩子讀名著,讀經典,但他讀不進去,他讀不懂,實際上可能扼殺了他的閱讀能力,適得其反。先從他有興趣的開始,然後你們慢慢引導,我覺得作為父母想讓孩子對經典感興趣應該自己嘗試先去讀一讀,講一講經典裡的人和事,講一講經典裡的道理,讓他透過你們的訴說產生興趣,以後再鼓勵他去讀經典!

  • 2 # Xuezhonglian

    建議遵從孩子的意願與興趣(不健康書藉除外);首先先從孩子喜歡的書著手,形成閱讀習慣後,與孩子溝通,給孩子在歷史人物中選一個他(她)喜歡敬仰的人,其次,與孩子溝通,要無限趨同偶像,都要經過哪些學習,閱讀哪些書;再次,與孩子研討,列出書單。其實殊途同歸,首先選興趣,建習慣,遵意願,達成你和孩子共同的目標。

  • 3 # 米媽談教育

    一、負面的要堅決阻止。暴力的、色情的,會對孩子建立健康的三觀有壞處的。這一類的書不能看。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他的興趣,不要加以阻止(負面的除外)。但是可以給孩子立條件,比如說你可以看這些書,看完了我還可以給你再買(甚至可以成套買),但是需要交換。比如,看兩本漫畫書得看一本其他型別的書,而且看完以後能夠說說書裡都講了什麼,也可以讓孩子寫類似讀書筆記。先滿足孩子的喜好,再提要求,做到了就可以給他他想要的。

    三、適當引導看知識性的書。比如科普類、歷史人文類、百科類。如果剛開始涉足看這型別的書,在選書的時候可以選擇圖畫比較豐富的,文字少一點都沒關係。我們首先是要激發起孩子的興趣。同時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些科普性的展覽,百科類的展覽,這些應該在當地能找到,上網搜一搜。把書裡的知識和現實中眼睛看到的結合。比如說我給孩子買的科普書他看了以後,有機會我又帶他去看展覽,可能就會發現咦,這個我在書裡看到過,就會很興奮。

    《科普書推薦:適合3-7歲孩子閱讀,最不能錯過的8套經典!爸媽收藏》

    《「暑假精讀」重點名校名師推薦,小學生2019年暑假20本必讀書單》

    以上就是我對您這個問題的回答,僅供參考。

  • 4 # 夢田的稻草人

    不知道您孩子幾歲?一般的閱讀模式是怎樣的?孩子的興趣又在哪些方面?您問題裡提到“孩子絲毫沒有興趣的有益的書”,不知道是指的哪樣的書?您認為的“閒書”又是指哪些書?

    我想結合我自己孩子的閱讀經驗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童年時期閱讀的首要任務

    童年階段,是幫助孩子完成從“親子閱讀”到“橋樑閱讀”再到“自主閱讀”的程序,幫孩子養成讀書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個時間幫助孩子建立的對讀書的熱愛和習慣是有益孩子終生的,非常重要。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孩子總是無法被允許閱讀他真正感興趣的書,總是被要求閱讀,如您所說,他“絲毫沒有興趣”的書,那麼讀書如同嚼蠟,成了煎熬。不僅無法讀進去,還會破壞掉孩子辛苦建立起來的讀書興趣。在閱讀這件事上,容不得功利主義。急功近利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什麼是“有益的書”呢?

    有一個詞叫“開卷有益”,願意是指“開啟書閱讀”,後來通常指“讀書總會有所得益”。

    事實上,家長們對“有益的書”的認知還是有偏差的。我身邊很多媽媽們認為孩子應該讀的書,是老師要求的名著,考試要考的必讀書目,還有各種書單上所列書目。也有的媽媽認為“有益的書”是那些能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的書,比如各種作文選集,名著導讀,趣味數學之類的。

    有的孩子上課讀漫畫被叫家長,也有的孩子半夜不睡覺貓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照著讀漫畫,為啥?因為家長不讓讀,他自己有興趣,越被約束越激起了好奇和逆反的慾望,非要讀一讀不可。

    我想舉一個我家兒子的例子。

    我充分尊重我家兒子讀書的興趣,給他完全的讀書選擇權。但是他讀的書,我通常會在他上學時拿來翻一翻,畢竟他讀書讀到特別開心的時候,會跟我們分享一下,我們也就可以跟他討論一番。 他小時候一直偏好科普書,我“跟讀”的目的並不是不放心他,監督他,而是在悄悄做功課,為了討論時我也能有話說。畢竟,科普類的書,我讀的沒有他多。

    有一次,他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我的世界》,我翻了翻,是一本遊戲書。幾天後,我跟他聊最近讀的書的話題,他自己主動告訴了我:說他們班同學都在玩這款遊戲,他啥也不知道,感覺自己傻傻的,也沒法融入同學。現在他厲害了,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大概翻了翻這本書,就對這個遊戲瞭解了七七八八。跟同學聊天,他們居然誰都沒發現他根本沒有玩過這款遊戲。哈,我家兒子的智慧,也充分說明了“開卷有益”!

    更關鍵的是,家長都擔心孩子會迷上游戲,我也問了他覺得這本書有意思嗎,這遊戲有意思嗎。我家兒子說,“特別無聊,沒啥意思,趕緊還了吧” 。我想,如果當時我非要他放棄閱讀這本書,扔給他一本我認為有趣的書,可能正激起了他的逆反,反而會激發他對遊戲的興趣了呢。當然,那樣我也根本無從知道他原來讀書那麼有智慧。

    所以,把選書權留給孩子,信任孩子的選擇。孩子被信任才會感覺好,感覺好才會做得好。

    如果孩子讀了“不好的閒書”怎麼辦?

    相信您一定會追問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從來沒有“不好的閒書”,“開卷有益”不存在條件。

    1. 有的書裡面會有不好的內容,不適合當下孩子的年齡應該讀的書。

    首先,一個被信任的孩子,基本上是不會選擇那些書的。因為讓他感興趣的好書讀都讀不過來,根本沒有額外精力去讀那些書。

    其次,即便孩子從別人那裡看到了那些內容,畢竟我們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中,那些內容以開放的、科學的心態去看,也正是對孩子眼光的鍛鍊。是家長強制、批評、禁止的態度,才反而將孩子推向了向不健康書籍尋求刺激的行為。

    2.對於不太適合的內容,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如果說錯誤是進步的好機會,那麼,讀反面教材也是幫孩子學會辨別的好機會。正好可以引導孩子以批判性思維來閱讀,讓孩子自己表達對那些內容的感覺和認知。相信一個在愛與信任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帶真善美的精神核心,會有是非觀,也會有較強的自控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慈禧太后是漢人不是滿人,她就是為了反清復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