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走的誰

    我老家是河南的,我們通常是吃過年夜飯,大早晨的就開始鄰里之家相互拜年了,這一特殊交際方式,既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又有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禮物也應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此外還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拜年時,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階話語,就更是常識、常理了

    我們當地拜年一般很少磕頭,可能給父母一般才會磕頭,其他長輩基本上都是去問候一下。但是好像有地方只要是拜年,見到長輩就真的磕頭。

  • 2 # 風中飄逸2019

    記得八十年代初,回老家過年時,給老人拜年是真的要磕頭的。那時候,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也多,大年初一早早的起來,就要去拜年。一般是晚輩中年齡較長的在前面帶著,一個家族中起碼有十幾個人能加入到拜年的隊伍中。大的家族還能到30幾人,往往是前面的來到客廳拜年磕頭了,後面的還在院子裡。我一般都是在後面跟著的,因為常年跟父母在外面,對老家的風俗習慣不瞭解。很不自然地給別人跪下磕頭。儘管這樣,我印象中,每年拜年都要磕上十幾次頭。

  • 3 # 徐徐落

    隨著時間更迭,歲月漸長,年味也就逐年減淡了, 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小時候過大年的味.

    我們那裡一直都有起五更過年之說,那時爸爸都會很小聲地走進我和姐姐的房間,輕輕說:"快起來,起五更過年了啊!"爸爸只要一叫,我們就立馬清醒了,絲毫沒有平常地起床氣,為什麼呢?過年啊,一年上頭就盼著這一天了,新衣服,新鞋,天沒黑就整齊放在床頭枕邊了.

    我們姐妹這邊忙著打鬧起床,爸爸呢?雷打不動的在整理一會兒要敬神燒的香,媽媽呢?不用說,雷打不動的在廚房裡忙著煮餃子.餃子是三十晚上我們一家人圍著電視一起包的,其中包括除夕晚上,還有大年初一早上的.大年初一早上的餃子都要包上二枚或四枚硬幣,取好事成雙,事事如意等美好願望.包好後,母親通常會用一面紅布蓋上.

    等我們姐妹都梳洗好,餃子一般都煮好了,先連湯盛成四小碗,第一碗呢?給家正中的天地全神之牌位,每二碗呢?就是給我們親愛的灶王夫妻,第三碗呢?就是我們的祖宗牌位了,猶記得父親的口吻:"老祖爺們,今過年了,都來家過年了啊,保佑咱家孩子聰明伶俐啊!"香燒了,餃子供上了,就開始放鞭炮了!那時過年都會買很多鞭炮,其中三十晚上和除夕是大頭,都是撿最大的最響的放!我從小就膽子小,只要爸爸一說放炮了啊!我就趕緊跑進房間,用棉被捂著頭,直到放完了才出來.

    鞭炮一放,剩下的就是給父母拜年了,我們姐妹站一排,父親母親坐著,我們就會給父母磕頭.通常都是姐姐帶頭:"爸,給您磕頭了啊,媽給您磕頭了啊!"然後,爸媽就一人給我們發一張毛爺爺,印象中,父母給我們發壓歲錢,我們一點都不興奮,因為我們都知道是走過場,沒過一會兒,媽媽總會說:"把壓歲錢拿過來,讓媽媽保管開學給你交學費!"所以,父母給的大面鈔再大也不是自己的,遠不如給本家爺爺奶奶磕頭拜年掙的錢壓歲錢高興.雖然面值很少,但卻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給父母拜年後,就開始全家圍著吃餃子,大家都想吃到有硬幣的餃子,誰吃到後,母親總是說:"趕緊把錢放到灶王爺爺呢?讓記著!"我們也就趕緊屁顛屁顛地跑到灶王爺爺那放上去,嘴裡也念叨叨:"老灶爺,這可是我吃的錢,可不是我姐吃的,你可記好啊!"

    等一家人餃子吃完後,才把大門開啟,這時,父母就會帶著我們去本家的長輩家拜年,記得以前還都端碗餃子去,到長輩家裡也都規規矩矩給長輩磕頭,後來,也不知哪年就全免了!

    不過,現在我還是堅持讓我的孩子每年除夕,給奶奶,姥姥,姥爺都磕個頭,因為感覺有些東西不能丟!這也是一種傳承,就好像西方國家很開放,可以很輕鬆的對父母長輩一個吻,一聲我愛您!我們東方還是內斂一點,這個一年一次的磕頭,也就代表了華人對父母表達的最大孝意吧!

  • 4 # 哲觀世界

    記得,從小到大,每年春節大年初一,奶奶說不可以賴床,所以即使熬夜看了春晚的我還是四五點鐘就麻溜起來了。吃晚飯前先燒香拜佛放鞭炮,然後吃餃子或荷包蛋。早飯過後,就是先給曾祖父母磕頭拜年,再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再依次給直系長輩磕頭拜年,同輩人不需要磕頭,多是作揖互道春節好。當一大家子給長輩拜完年,長輩在家等其他親朋鄰里登門拜年,而後輩則帶著小孩去別的長輩鄰里家裡去拜年。當然,每一個環節紅包依然是少不了的了,關係親疏決定了紅包的大小,但對於我來說,有紅包收就是極開心的一件事了呢!新年將至,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 5 # 小小的迷茫

    一轉眼都快奔三了,年味卻停留在小小的記憶中咯,怎麼說,小時候拜年很興奮,走親戚,拿紅包,放鞭炮,舞龍燈,吃好吃的,特別high,雖然穿的圓滾滾,依然抵不住玩的心。

    我們那裡初一不能拜年,初一早餐要吃齋,去廟裡拜菩薩。也有些很虔誠的,除夕夜裡就邀鄰里去廟裡,然後第二天再廟裡吃齋飯。到了初二,就開始拜年了,首先都要去外公外婆家,一大家子幾十號人可熱鬧了,都要開三四桌。當然對於鄉下來講,老一輩的就圍著一起烤烤火嘮嘮嗑,爸媽他們開始麻將撲克,小孩子拿著玩具槍,鞭炮,氣球就開始樂呵了。小孩子都很幸福的,都會得到長輩的壓歲錢,不會磕頭,去了見到長輩就有了。集體性的就是舞龍燈了,一般按照“X家”為單位,比如今年是楊家舞,明年輪到程家。輪到楊家的時候,每戶之前出一個男丁,要不就一家之主,要不就是較大的兒子,然後舞上幾晚,有時候可以舞到元宵前一天。從這個家走到那個家,還要走進每戶人家的,好熱鬧的。走完這個村還會走隔壁村,走進每一戶的時候都會收到一點錢或者一包一斤的桂圓,白糖等等。這個錢會用來修葺自己姓的祠堂。哪個家的祠堂修的宏偉,給其他家表達的意思是我這個姓的人丁興旺,財源廣進。

    現在變化太多了,自己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有了事業家庭的重擔,可能其實是自己心態變了。

  • 6 # 平安是福152552271

    我們老家過年,在大年初一早上是要拜年的,拜年就要磕頭,小輩那就要從太爺最高輩份磕起,一代一代磕,當然平輩就不需要拜年磕頭的,是有講究的。

    我們中華地域遼闊,有些地區是沒有這些講究的,如新疆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各地過年風俗不同,都融合在一起啦,過年就不流行磕頭,兄弟姐妹團圓在一起熱熱鬧鬧就算過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端午節協同父母去哪裡自駕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