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霸春秋

    這麼做是因為康熙初期,天下還沒有完全穩定,各地經常有叛亂,漢族知識分子雖然表面上被征服,但內心並不想奉滿清為正統,天下一有大的變化,馬上會有人響應。康熙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幾次祭拜朱元璋也是為了進一步籠絡人心,換言之假如有人祭拜你的偶像,你也會心存好感的,康熙這麼做是非常聰明的,因為我們漢族容易感動,容易接納外來文化,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百姓自然擁護,這可能是農耕文明的一個特點吧。

  • 2 # 曹老師xixi

    所以說康熙不愧為一屆雄主。

    順治入關,攝政王多爾袞實行了很多不利於民族團結的政策,比如滿漢分居、剃髮易服。使得滿漢矛盾日漸加深,中原地區百姓以漢民族為主體,本來對於這個曾經的明朝臣子建州女真就不太認可,順治朝期間實行的政策使得,廣大的中原老百姓更加不認同清朝這個政權合法性。

    因此康熙繼位剷除鰲拜手握大權後,十分在意漢族人對清朝的看法,因此對於社會中存在隱患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極大的穩定的清王朝的統治,贏得廣大漢人的擁戴。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康熙祭拜一陵兩廟,也就是祭拜明皇陵,擊敗文化教主孔廟,擊敗漢族英雄嶽王廟。這個祭拜活動往後成為了日常,往後清朝皇帝都要遵守。

    康熙擊敗明太祖,作為一個帝王,能放下身段,擊敗前朝皇帝,確實不易,他的這一舉動,立即獲得了漢族百姓的支援,也直接讓廣大士族肯定的清朝作為中華正統性。

    當然同理,朱元璋開創大明的時候,不也祭拜元大帝忽必烈了嗎?都是為了讓天下認可自己的政權是中華正統,繼承於前朝,康熙此舉與朱元璋有異曲同工之處。

  • 3 # 聽書狂

    因為政治需要,首先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需要得到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援而了。而漢族知識分子故國之思很重。其次清軍在進軍中原時殺戮太重在江南一帶反清活動盛行康熙祭拜朱元璋也是為了安撫江南人心。最後清朝一直宣稱清軍入關是應吳三桂之請,清朝消滅李自成是為明朝百姓報君父之仇清朝是明朝的合法繼承人清朝皇帝冊封明朝皇室後裔為延恩候便是為了宣示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康熙祭拜明太祖也是為了向天下宣告自己是當時中國的正統統治者

  • 4 # 家境貧韓

    必須感謝啊!如果不是崇禎十七年昏庸無道,清朝入關可真就很難統治了!如果不是逼著老百姓吃觀音土,哪能鬧出這些事啊!養著上百萬的宗室和那些所謂清流的文官,至於到那最後一步嗎?不改革還不承擔責任,那怨誰啊!

  • 5 # 楊大眼看歷史

    首先,明清兩朝並無滅國之恨。

    終明朝滅亡,滿清都沒有真正打進山海關,頂多就是從喜峰口繞進來虜掠而已。南明我認為已經不能算是朝代了,內部從沒有完全統一!

    明朝的滅亡是致命的農民大起義,農民軍雖然屢次被剿滅,但又屢次又復起。這也充分說明了明朝氣數已盡,咱們中國的農民不是被逼到生死之境是不會提頭造反的。也正是李自成攻入北京直接導致了大明朝的滅亡。

    第二,康熙統治的需要。滿清入關之初,採取了很多殘酷血腥的鎮壓政策,激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到了康熙統治時期,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康熙也就有意識的去緩和滿漢的矛盾。祭拜朱元璋也是康熙採取的一個手段。

    其實,這個歷史上很常見的,很多歷史朝代的更迭,都會搞個所謂的禪讓,來證明自己朝代的正統。完完全全彪炳自己就是推翻的前朝,基本沒有。可能也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吧。清軍入關之初也是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所以從政治上,滿清奪取全國政權後,也沒有必要把自己搞成大明的對立方。康熙祭拜朱元璋也可能有這個考慮。

  • 6 # 苴國公

    說白了就是為了籠絡漢族士大夫、明朝遺老遺少和廣大漢族老百姓的民心,唯有如此,才能使清朝的江山坐的安穩,只要是不算太昏庸的帝王都會這樣做。況且,康熙帝又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佼佼者和雄才大略之主,他本人又精通儒學,深得帝王之術的精髓,更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自己以少數民族之主的身份來統治偌大的以漢族為主體的華夏江山,肯定要出來大肆標榜和宣揚自己是漢文明的繼承者,而不是趁火打劫來竊居神器的篡逆蠻夷。以此來正視聽,名既正則言順,言順則民心歸附,不動一兵一卒,天下歸心,四海歸一,再也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的了,他三翻四次的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的用意正是在此。

  • 7 # 蒙奇D卡普的大兒子

    這個問題首先主題問的有一些問題。

    大明覆滅肯定有後金在遼東頻繁發動戰爭消耗大明國力的原因,但明亡大清並不是主力軍。而真正作為反明主力軍的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戰鬥力強悍的農民軍。李自成不必說,有著“闖王”之稱的李自成手下有著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並於1644年攻下北京城逼崇禎帝自縊。張獻忠則是同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但同期的後金軍,還在遼東和關寧鐵騎打的難捨難分呢,怎麼能說是深仇大恨呢?

    康熙帝讚揚朱元璋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到了康熙時期,全國都已統一(臺灣除外)。因為滿族八旗人數很有限,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聖祖康熙帝必須要任用大批的漢族官員為其效勞,因此康熙帝擴大科舉制,尊崇程朱理學。而朱元璋作為前朝大明的開國皇帝,自然是漢人的傑出代表。並且這麼做能很大程度上的拉攏民心。

    2,大清與大明並無深仇大恨,且康熙帝作為有名的千古名君,並不是心胸狹窄的君主,祭拜前朝皇帝是很正常的。

  • 8 # 一夢千年話古今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窮困潦倒的乞丐變成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可謂是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全國,結束了百姓長期動盪不安的戰亂生活;康熙是大清一代明君,六歲登基,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御駕親征平定準格爾叛亂、抵抗沙俄入侵,維護了民族統一和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同為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封建皇帝,九五至尊,康熙卻6次南巡祭拜朱元璋,並且行三磕九拜大禮,不可謂祭拜規格之高,究其原因,個人認為無外乎如下幾種:

    一、滿清入關後,滿漢矛盾突出,漢族文化認為滿族為蠻夷之族,很長一段時間內反清復明的思想在漢族民眾士紳裡經久不衰,這時候康熙為了鞏固滿族統治,團結漢族人民,實現滿漢統一的政治需要,所以對已經滅亡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禮祭拜,並且御筆親題了“治隆唐宋”的;評價,藉以向漢族士紳表示滿清還是尊重漢族的精神,達到撫慰民眾,平息仇恨,穩固統治的需要。

    二、康熙內心對明朝的這位開國皇帝也是相當佩服的,明朝的疆域面積比唐宋鼎盛時期還要大上許多,清朝繼承了明朝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清朝初期繁榮昌盛的雛形;另外明朝政治制度的完善也達到了一個頂峰,康熙也看到了明朝制度的先進之處,並且加以學習和利用,達到統治的目的。所以康熙對朱元璋的祭拜也有對他佩服和與之比較的心理在內,不然如果是純粹的政治目的,那何不隨意祭拜那位崇禎皇帝呢?

    三、康熙皇帝以那遼闊的胸懷,異於常人的氣度以及崇高的雄韜偉略使他做出了偉大的舉動,成就了一代明君,也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產生了跨越時空的碰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挽回前任時在愛情中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