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冰151144837

    在古代,中國對於貴族及皇族是有很強的血統門第認知的。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其自身是一個五代貧農的家境,所以為了體現其自身血統的高貴性,所以就冒認了朱熹為祖先。至於為什麼冒認朱熹,主要是因為在明代之前朱姓沒有什麼特別著名的人物,而朱熹在百餘年前的南宋是作為儒家聖人一般的存在,所以其知名度也更符合朱元璋的需求。

  • 2 # 華遞

    朱熹的學派是理學

    簡而言之,儒學發展到宋朝,就產生了所謂“宋學”,宋學是和漢學相對的,相比於漢學的注重章句註釋,宋學的關注點則是一種形而上的思辨。宋學有兩個主要流派,一是發軔於北宋二程(程頤、程顥),集大成於朱熹的理學,又稱程朱學派,一個是產生於南宋陸九淵,後來被明朝王陽明所繼承的心學,又稱陸王學派。

    這兩個學派有什麼不同呢?

    從哲學的本質上來說,朱熹認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個“理”,什麼是“理”呢?簡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陽每天早上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就是理;水從高處流向低處,這就是理。在朱熹看來,理是整個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且如萬一河山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裡”。——換言之,朱熹的“理”,是一種先於宇宙存在、超脫於宇宙的事物,不因人的喜好愛惡而轉移,所以又叫“天理”。

    在朱熹看來,天理只有一個,然而反映在具體事物上,理卻有無窮。太陽有太陽的理,大地有大地的理,牛有牛的理,馬有馬的理,桌椅板凳有桌椅板凳的理。但這些無窮的理,卻又可以歸束為一個理,也就是那個宇宙本源的理。——這叫做“理一殊分”,用朱熹自己的比喻,宇宙本源的那個理,好比是天上的月亮,這個月亮只有一個。但它映照到水中,卻有無窮,長江有長江的月,黃河有黃河的月,每個湖泊也有自己的月。

    ——所以,朱熹的學說才叫“理學”。因為朱熹承認有一個獨立於人的意志的“理”存在,所以這種學說其實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陸九淵也認為宇宙的本源是“理”,但這個理和朱熹的理不同,陸九淵的定義是“心即理也”,也就是說,陸九淵的理不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內心。用陸九淵自己的話講,就是“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或者說是“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在陸九淵看來,心與理是直接合而為一的,天理不在別處,就在人心當中。

    ——所以,陸九淵的學說就叫心學,它顯然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

    因為他們的認知不同,所以治學方法也不同。朱熹認為理一殊分,天理是無法直接認識的,我們人所能見到的只有具體事物,所以我們必須從研究具體事物入手,一個一個的窮究它們的理,最後達到對天理的認識。從方法上來講,就是從格物入手,博覽群書,最終一點一點的接近天理。

    但陸九淵認為天理即人心,天理不在別處,即在我心中,因此根本沒有必要去格物,也沒有必要去讀書,只需要對自己的內心進行認識,用陸九淵自己的話講,就是“發明本心”,或者叫“求放心”,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顆本心。一旦你拂去了心上的塵土,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本心,那自然而然也就認識了天理。

    朱、陸兩種治學方法,其實頗似禪宗的頓悟和漸悟。

    朱熹和陸九淵曾經有過一次非常著名的辯論,那是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上無比重要的一次聚會,史稱“鵝池之會”,在那次會談中,兩種學派進行了面對面的交鋒,結果“朱以陸教人為太簡,陸以朱教人為支離”。

    其實,朱陸之間的這種相互指責,都是有道理的,兩派的末流弊病,也正是從他們的治學而出。朱學之弊在拘,最後沉陷於條條框框而無法自拔。陸學之弊在蕩,這些陸學末流不屑於讀書,而好空發大言。

    順便說一句,朱熹和陸九淵是好朋友,雖然哲學思想不同,但雙方友情極好。兩人除了鵝池之會之外,後來朱熹在南康主持白鹿洞書院,特地請陸九淵來講學,並將陸九淵的講義刻在石碑上,流傳後世。不過到他們晚年,也逐漸走向偏激,在學術辯論中言辭日趨尖銳。陸九淵死後,朱熹前往弔唁,哭罷,良久曰:“可惜死了告子”。——真令人可發一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嫂”徐鼕鼕為什麼是勇士杜蘭特的球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