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麒寶貝兒媽
-
2 # 陳陳是塘塘麻麻
我家寶寶現在是兩歲半,大概兩歲左右就不怎麼吃手了,我總結一下我家寶寶戒掉吃手的原因如下:
1、我並沒有過多幹預孩子吃手,他想吃手的時候就給他洗乾淨手讓他吃,我一直都覺得越是不讓他就越想要
2、因為我是自己帶孩子,有時候看到他想把手塞進嘴裡的時候,就趕緊用玩具啊,或者說話轉移注意力,一會兒他就忘記他要吃手的這件事情了
3、也看過很多育兒書,很多教育專家其實建議只要孩子不是因為口腔潰瘍想摳,就大膽放心的讓孩子去吃手,這也是孩子自我安撫的一種方式。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愛和時間,孩子很自然的就戒掉吃手,斷奶,帶尿不溼。
-
3 # 歡樂twins媽咪
吃手是娃的一直自我安撫,如果月齡不大,我覺得家長不要過分干預,可以看到吃手這一舉動時就給個玩具什麼的轉移注意力,但沒必要常常明確地提醒“不要吃手”。因為吃手是小寶寶的“自我需求”,就像我們口渴了要喝水那麼自然,也是小寶寶探索世界的一個起點,因為只有手和嘴巴他能控制,就拿起來吃了。
如果家長不過多幹預,很多孩子在八九個月以後會隨著自己的大運動發展,能坐能爬能扶站,能去的地方更多了,能自己找到別的樂子了而沒那麼常吃手,再到慢慢完全不吃手了。
小孩子現在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你一看到他吃手就很靈敏地給出反應,要求他別吃手,他就會覺得很興奮,吃手了你就關注他了,反而會越想吃手,因為他希望得到你的關注。
我見過到六七歲還吃手的,那種大都是父母干預太多教訓太多打罵太多。
淘寶還有很多戒吃手指的神器。一種塑料矽膠指套套著,把娃手指套在裡面,娃只能吃到那個矽膠,口感不好,幾天後也自己不想吃了。
-
4 # 帛樂
一、首先,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吃手是什麼樣的程度?
二、這位不知道是寶媽嗎?如果您的孩子還是小嬰兒,請不用著急。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愛吃手,我家孩子也愛吃,她現在已經是10個多月了,還經常吸吮大拇指,去啃所有到手的東西。其實嬰兒從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會吮吸自己的大拇指了,但這種情況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慢慢消失,超過一半的寶寶在7個月左右就不再吃手指了,我家已經算是吃手時間比較長的了。不過,這是正常現象,吸吮手指是嬰兒的一種非常自然的生理需求,就讓他吃吃吧,沒有關係,這就跟吃奶一樣自然。如果你非要制止,也許他會大哭、會煩躁,吃手會讓他有安全感。如果不嚴重可以不用幹預。只需要保持小手比較乾淨,並及時為他擦拭口水,避免口水疹的產生就可以。
三、在低幼齡,如果吃手非常嚴重,都已經到了破皮的程度了。那就需要我們做點啥減少她吃手的次數了。比如注意力轉移法,陪她玩遊戲,或者玩具,讓他手裡有東西可以玩,自然就忘記了要吃手。比如給他磨牙餅乾或者磨牙棒,代替吃手;比如多帶她出去玩,孩子們一般到了外面就眼睛不夠使了,很快忘記要吃手。總之,切記硬扳哦,這時候的寶寶的需求是需要滿足的,不然會傷害到他們的幼小心靈。
Tips:這裡我不建議用安撫奶嘴代替吃手,安撫奶嘴的確會起到安撫作用,但對於母乳餵養的寶Bora說,很容易造成乳頭混淆,我家就是有段時間乳頭混淆了,造成母乳、奶瓶都不吃。很是折騰了一陣子。另外,安撫奶嘴一旦成癮,在孩子大了也是需要戒除的,一般在2歲以後,因為會引起口腔問題,比如乳牙移位或者形成“奶瓶嘴”等。反而一開始就不用會好些。
四、如果您的孩子已經超過4歲還在吃手,那就需要警惕和干預了。從生理上來說,這會影響寶寶嘴巴和牙齒的生長,可影響下頜發育,導致牙列不齊,甚至影響咀嚼、吞嚥或發音。從情感上來說,這是孩子行為偏異,一般都在孤獨、疲倦、沮喪、思睡、飢餓時發生;分離焦慮、疾病時次數增加。應進行行為治療,可採取適當忽視、分散注意力或不吮指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的方法,達到逐漸消除。
1.忽略法
第一步就是不要理會他們!責罵、取笑或處罰會讓孩子感到不安,這些絕不是改掉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2.獎勵法
當孩子沒有吸吮拇指或使用安撫奶嘴時對他進行表揚和獎勵。每天的獎勵以及溫和的提醒也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在白天的時候。
3.分散法
如果孩子通過吸吮來解悶,可以想辦法不讓他的手閒著或拿其他有趣的東西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4.開心法
寶寶若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關心,就不會想通過吸手指的方式來獲得快樂,所以如果父母給予較多的關愛,也能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Tips:如果發現寶寶口腔(上顎)發生了改變以及牙齒不齊,一定要去看醫生。
-
5 # 喜羊羊觀影
您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寶寶吃手是一個生長曆程,吃手對寶寶有一定好處的,但如果寶寶吸吮手指的時間過長,就是一種不良習慣了,而且在吸手指的過程中,如果恰好遇到牙齒生長,吸手指時所用力的方向就會讓牙齒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 咬合,也容易引發口腔問題。因此,父母在平時也要注意預防寶寶過分吸吮手指。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如果寶寶吸吮不是十分嚴重,父母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父母自身不但要克服內心的焦慮,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2.滿足寶寶充分吸吮的需要,媽媽在餵奶的時候,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心裡壓力,儘可能餵母乳, 等寶寶主動吐出乳頭時再離開。如果是人工餵養,奶嘴開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以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吸吮的需要。在喂寶寶時,要注意不能只給寶寶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關愛和溫暖。比如,在餵奶的時候,可以用手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頭、面頰,叫叫他的名字等。
3.多陪陪寶寶,身為父母不能因為工作忙,就忽略了寶寶。要知道,父母是寶寶的精神寄託,所以平時應該多摟抱、陪伴寶寶,要利用空閒時間多和寶寶說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畫報等,使他有安全感、幸福感、滿足感。慢慢地,寶寶就不會通過吸吮手指來進行自我安慰了。
4.給寶寶提供合適的玩具,很多時候,寶寶是因為無聊才用吃手來打發時間的。對此,父母可以為寶寶提供些能夠用手拉、 扯的玩具,比如手搖鈴、懸吊玩具等,寶寶拉扯玩具會比吸吮手指來得更有成就感,於是漸漸地,他就會減少把手放到嘴裡的動作。
5.提升寶寶的認知能力,父母平時可以多帶寶出去活動、郊遊,帶他多接觸一此不同型別的東西,同時跟他說說話。這樣,不但能讓寶寶多接受周圍事物的刺激,增加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還能讓寶寶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有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託,這樣他就不會有事沒事只想著吃手了。
回覆列表
一歲以前孩子為了探索世界會通過吃手來感知,要注意教育引導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盡相同。如果沒有什麼異常的症狀,應該以教育引導為首要方式,並注意經常幫寶寶洗手,以防細菌入侵。父母自我檢查,有沒有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懷和體貼,讓寶寶獲得愛和安全感。如果父母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父母之前的感情不和諧,對孩子的管教過於緊張或者粗暴,孩子在外面或者在家受了委屈,所處的環境和麵對的人很陌生等等,都會使寶寶產生恐懼、不安的心裡,從而強化吮吸手指的不良習慣。對此父母要做的是多關心孩子,儘量減少孩子的無聊、寂寞的時候,溫和的引導吃手指的壞處,並鼓勵堅持改正。恰當的表揚和足夠的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轉移注意力
比起嚴厲的指責打罵,轉移注意力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讓孩子進行動手遊戲,讓寶寶雙手都不閒著,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寶寶,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遊玩,讓寶寶在五彩繽紛的世界獲得知識,增長見識,主見忘記原來的壞習慣。對於小嬰兒,也可以做個小布手套,或者用紗布纏住手指,直接防止吃手。
適當補鋅
當教育引導和轉移注意力都不能解決問題時,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微量元素的缺失。據介紹一兩歲的寶寶吮手指、亂咬東西、磨牙很有可能是缺鋅的表現,有些還還合併缺鐵、缺銅、缺鈣。缺鋅最典型的特點,異食癖、食慾不好、喜歡吃不正常的東西,比如紙片、牆灰、泥土等。因為缺鋅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這類孩子往往看上去頭髮黃、不長高,發育比正常小孩落後。對1-3歲的孩子,建議家長給他們適量補鋅。即使微量元素測試不缺鋅,也可以少量補。也可以多吃海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