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的風聲

    孩子膽小,敏感,不愛打招呼原因很多,家長可以先找到根源,再對症下藥。

    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現。那麼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孩子樹立自信。有些小朋友沒在父母身邊長大,小時候跟著老人生活,在人生觀形成的初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指引,對自己嚴重缺乏信心,導致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辭。父母此刻應該多花時間與孩子溝通,透過鼓勵,肯定等方法幫孩子找回自信。

    也可能是父母太強勢了,有研究表明,生活中父母太強勢會造成孩子性格懦弱膽小。平時孩子大事、小事都不能自已做主,犯點錯就會招來父母一頓漫罵,甚至被揍,每天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出,長此以往,孩子性格怎麼可能Sunny?

    有可能是孩子平時與人接觸太少。父母都忙,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待著,慢慢地就把自己封閉起來,厭惡跟人打交道,這種情況很普遍,現在很多年輕人就這樣,只想在家待著玩手機,不願外出找工作,討厭與人接觸。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最好陪孩子外出遊玩,適當換換環境對調節身心健康有大幫助。

    可能孩子性格本身就是這樣,比較內斂,文靜,這種情況不必擔心,有空多陪孩子聊聊天,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恰當建議孩子多交一些同齡的朋友,引導孩子慢慢活潑起來。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管多忙多累,儘量抽時間每天與孩子溝通交流,幫他們樹立健全的人格。

  • 2 # 每日正面教育

    孩子之所以膽小,敏感,不愛打招呼等這些表現,其實和孩子本身的關係還真不大,倒是來自父母和家庭的因素佔大頭。下面咱們就好好分析一下,看看用哪些方法能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上來:

    1、不和諧的家庭氛圍 一個家庭中,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甚至出現家庭暴力,孩子經常處於不安和恐懼中,不僅性格會變得膽小、自卑、孤僻、不愛講話,嚴重的還會誘發心理問題,甚至影響以後的婚戀觀。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網友們的評論看得人心裡發酸: 可見,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才能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才會活潑自信,笑容明媚。

    2、大人經常恐嚇孩子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來把你抓走。” “哭什麼哭,是不是又想捱打了。” “再這樣鬧,我就不要你了。” “不好好吃飯,就把你丟給街邊那個要飯的。” …… 這些話大家聽著有沒有很耳熟?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這種製造恐懼的方法很湊效。於是,警察、老虎、壞人、醫生……全部成了背鍋的。 有個網友說,他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但是有個習慣一直改不了,就是睡覺一定要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 因為從小奶奶就跟他講,不好好睡覺,大灰狼就會來吃你。導致他睡覺的時候特別不安,哪怕是大夏天睡覺,也必須用毯子包住身體。 孩子沒有分辨能力,他們認為這些事會真的發生。於是這些玩笑話慢慢成了孩子的恐懼來源,甚至留下心理陰影,極度缺乏安全感,變得膽小怯弱,不敢隨意地說話或自由活動,因為擔心做錯了、說錯了,有壞人把自己抓走。

    3、對孩子過多的保護和限制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對孩子的愛過了頭,孩子出去玩怕曬到,玩滑梯怕摔著,和小夥伴捉迷藏怕磕著……生生把孩子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可以理解,但是因噎廢食就不好了。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生生磨滅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孩子也無法從社會實踐中得到鍛鍊。 因此,大人不要大包大攬,該讓孩子接觸的、該讓他玩的,就讓他自己動手,孩子會體驗到不一樣的快樂。至於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絆絆,都是難免的,大人盯緊孩子,多加留心就是了。

    4、經常打擊孩子 “每個孩子從小都有個敵人,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如果父母總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孩子會覺得“比起自己,爸爸媽媽更喜歡別的小朋友”、“我沒有別的小朋友聰明”、“我很差勁”。 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挫敗,變得不愛講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爸爸媽媽要學會適時地鼓勵和誇獎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如果孩子犯錯了,不要經常性地嚴厲指責,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就好了。否則,孩子會因為怕犯錯,怕被指責,而變得縮手縮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說。

    爸爸媽媽除了要避免上面的行為以外,下面這些方法也可以多多嘗試,幫助孩子變得自信活潑、積極向上。

    1、多對孩子說“我愛你”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愛是他們內心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除了說“我愛你”,早上來個擁抱,睡前親親額頭,週末來個親子游戲……小小的舉動都是表達愛的方式。 另外,父母在任何時候對於孩子的需求要及時迴應。即便你手頭有十萬火急的事要處理,也要和孩子講明原因,並答應過一會一定陪他。 錯誤的做法是:“別來打擾我”、“一邊去,沒看我正忙著呢”、“你怎麼這麼煩人”…… 如果總是這樣搪塞孩子,孩子的需求得不到迴應,心裡肯定會很失落,次數多了以後,孩子就會變得不願和父母講話、孤僻。

    2、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籤,會影響孩子潛意識裡的行為,孩子會慢慢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使自己的行為與外界給自己貼的標籤相一致。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 因此,即便孩子確實有些膽小、害羞、怕生、不愛講話、不合群,父母也千萬不要用這類詞去評價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想辦法從行動上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小毛病。

    3、父母以身作則,多給孩子鼓勵 有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愛打招呼,是因為他不知道打招呼是什麼,不明白為什麼要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講話。 此時,父母不妨在旁邊做個示範:“寶寶,這位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她好喜歡你的,打個招呼好嗎?說阿姨好。” 如果孩子打了招呼,媽媽要適時誇一誇:“寶寶真有禮貌。”如果孩子表現得有點膽怯,適當給以鼓勵。 有的孩子對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有點敏感,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從周圍熟悉的人開始練習,多點耐心。 平時,大人也可以透過讀繪本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打招呼,比如:“早上好啊,彼得兔”、“小松鼠你好,我們又見面了”。

    4、多帶孩子出去玩 孩子越膽小、越牴觸,越要帶他出去,哪怕是去公園、去商場,甚至小區裡溜達一圈,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見識的多了,勇氣和膽量也就練出來了。 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儘量多給孩子創造一些“社交”機會。孩子在和同齡人相處的時候,更放鬆,慢慢地也會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溝通能力也會得到鍛鍊。 如果條件允許,多帶孩子旅遊吧。當他見識過了波瀾壯闊的山川河流、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談吐舉止也會更加自信、大方。 最後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都是難免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多點耐心和陪伴,然後靜待花開帶來的驚喜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墨西哥鐵樹怎麼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