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蝶宙

    不矛盾,“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矛盾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來自於道德經的第四十七章,原段內容是,不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說的是要無為,抓住事物的本質,脫開本質去看去做旁枝末節,只會越來越偏離事物本應發生的規律,做些無用功,甚至起負向作用。

    而句子原話,不出門戶,可以知道如何行走天下,不窺探窗戶,就能看到天道,指的是我們只要把握住規律,那麼天下的道我們都可以把握。只要不出戶,不窺牗,不看不該看的旁枝。

    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顯然和該句子語境不同。指的是一邊要多讀書,讀萬卷書,一邊要知行合一,見不同的風景,領略不同的風物人情。

    這是一條規律,可以使自己人生更加充實豐滿正確的規律,是一條道。

    如果我們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只讀書,讀死書,以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切。或者不學知識,不學開車就上路,那也偏離了道,都是衝破規律去做事,猶如在道的大門與窗戶之外去做事,費力又傷腦筋。

    理解了這些,大概就知道他們的區別與聯絡了

  • 2 # 莊生荒谷

    不出門戶而知天下,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矛盾。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諸葛亮隱居隆中而預言天下三分,後來竟然應驗。諸葛之術,鬼神莫測。

    諸葛亮一邊讀書,一邊躬耕,但大部分時間卻是到處調查諸侯情況。《演義》雲:“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內,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向。”何處可以駐軍,何處可以埋伏誘敵;哪些諸侯可以拉攏,哪些軍閥應該打擊消滅……這些軍政謀略,無不在諸葛亮的心中運籌帷幄,以圖有日軍權在手,決勝萬里。

    外人但知諸葛亮不出隆中而知天下,他實際在暗中做的卻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偉大事業。

    老子就更厲害了,“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老子決不是在吹牛,他身為周王室的圖書館館長,周室天下之書無所不讀,無一不精。他肯定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資訊網,蒐羅八方,廣知六合。見雲捲雲舒,曉風雨陰晴;地震將要發生,小動物會告訴他來龍去脈。“雞鴨牲口鬧,無雨井水渾……老鼠往外逃……”這些地震常識,我們一介庸人尚且知道,老子學究天人,焉能不知。

    聖人孔子拜見老子,被老子教訓了一翻。孔子並沒有生氣,他對弟子說:“老子猶龍……”我不知怎麼對付他,我根本抓不住他的弱點。

    真正的不出門戶而知天下是沒有的。“世人多愚,我復愚之。”俗人有目如盲,看不到聖賢隱藏的一面。

    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我們每個人就離聖人之道不遠了。

  • 3 # 在者

    不矛盾。

    讀書破萬卷,行走印書卷。多讀書是知識積累,透過實踐來踐行,剔除一些不合時宜,不利提升自我的知識與結論。

    那麼老子所說不出戶而知天下,則是讀書讀進去了,領悟到實用之行,觸類旁通之理。譬如古代科舉取士,可以說一個朝代大部分人才都出自於此,大多數人最初也只是書生應試。就算現在公務員考試,絕不只是一門知識,其實用性,針對性非常廣泛。

    讀書瞭解通用道理,實踐印證,將理論活用,舉一反三,就是這兩句話所代表的背後意思。

  • 4 # 天宇光明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矛盾。

    在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老子思想,人的認知之路有兩條:其一是內修心悟之路;其二是外在格物致知之路。一般情況下,主張綜合但稍有所偏重。

    內修心悟之路主要是透過內部能量修練達到與外部天地能量資訊溝通相融的能力,高水平達到所說的“天人合一”。這時,人體能量資訊可以與外物相通,可以與天地物質遠距離溝通,實現老子所說的“大曰逝,逝日反”“惟恍惟惚”等現象,可知萬物“道紀”“以閱眾甫”等,即是不出戶可知天下。內修的關鍵點是必須有強大的能量感知萬物,因此修練中要“為道日損”,消除一切障礙淤堵,實現養出浩然之氣。當然,現代科學量子糾纏等理論可初步認知此法有一定道理,但尚不能完全認同或肯定,但也無法否定老子的觀察。目前此為重大科學之迷,也是中華文化提供給人類的可能的重大貢就點。

    另一方面為格物致知,也是老子提倡的絕學無憂,現代則經辯證邏輯演變成科學,形成一整套方法規範,採用先進裝置等進行萬事萬物現象與規律研究。外在的研究主張實踐,故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關鍵點是透過感官儀器去觀察,用身體去實踐,透過學習前人成果累積知識。故老子說:為學日益。

    一般來講,中華文化中兩種方法常相共用,有所側重。如老子重修,孔子重學。但老子也講絕學無憂,孔子則講定靜安慮得。

    伴隨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意識及精神能量的研究越來越多。孿生子現象,夢境等,特別是量子糾纏和暗物質暗能量的發現,科學對很多未知現象開始探索新的認識,多維空間,多元宇宙甚至高階生命等均己提出。這些都表明,人類的認知方式可能不只外在學習一種,內在心悟資訊感知方式(人體能量)也可能存在。如能證實,將是人類認知科學上的一場革命。

    本人為破解此迷,提出了《量子型別非唯一性理論》,得出由暗物質暗能量構的多重並存宇宙存在,為闡明多元宇宙,生命意識,經絡能量等提供科學手段。

  • 5 # 路尋寫作創富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矛盾!“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是聖人之道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後邊還有“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意思是不出門,就知道天下的事理;不從窗外看天,就知道能認識日月星辰執行的自然規律。跑得越遠,知道的就越少,所以聖人不出門就能知道事理,不用看就明白,不做什麼就有成就。

    這是聖人之道,聖人已經學究天人,萬事通透,所以才能做到這種境界。

    普通人從這裡可以學習聖人看事物直指本質的思維,抓住事物的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普通人想取得成就更適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指我們一方面要多讀書,另一方面要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行萬里路,知行合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告訴我們不要讀死書,要活學活用,結合實踐,融會貫通,真正形成自己的東西,運用自如才行。

  • 6 # 江湖孤影風雨故人

    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讀和行在先 見天道是結果 在後 沒有矛盾 讀書 只是手段 得道是目標 達到目標 明白了 一笑拋經高臥穩 龍歸滄海虎歸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拆卸和清洗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