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觀察時間主要是利用圓形的角度(日冕,或者太陽方位等),鐘錶也是利用圓形的角度來表示時間的。
如果你嘗試對圓形做等分的話,你會發現把圓形分成四的整數倍是非常容易的(比如四等分,八等分,十二等分等),而分成十等分就既不容易又不自然。
所以全世界各個文明都把一天分成了四的整數倍。同時古代文明沒有精確計時的必要性,把時間精確到一兩個小時已經足夠用了,所以全世界各個文明,一般都是按照12等分或者24等分來分割一天。
由於人們在其他的地方都是使用十進位制,在時間和角度上卻使用十二(或二十四)進位制,換算起來非常麻煩。後來人們開始意識到,如果使用一個能夠整除十二(或二十四)還能夠整除十的進位制,能夠大大減少換算的難度。滿足條件的最小進位制是六十。所以當人們開始有了精確測量角度和時間的需求的時候,就給角度和時間都安了“分”“秒”這兩個六十進位制的單位。
實際上六十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因為它能夠整除的數字特別多,十進位制能夠整除的數字太少了(比如十進位制不能整除三,導致三分之一使用十進位制無法精確地表示出來,只能無限逼近成 0.33333...),導致十進位制表示很多數字都不精確。可惜除了角度相關的單位(角度,時間,經緯度等)之外,六十進位制並沒有流行起來
古代觀察時間主要是利用圓形的角度(日冕,或者太陽方位等),鐘錶也是利用圓形的角度來表示時間的。
如果你嘗試對圓形做等分的話,你會發現把圓形分成四的整數倍是非常容易的(比如四等分,八等分,十二等分等),而分成十等分就既不容易又不自然。
所以全世界各個文明都把一天分成了四的整數倍。同時古代文明沒有精確計時的必要性,把時間精確到一兩個小時已經足夠用了,所以全世界各個文明,一般都是按照12等分或者24等分來分割一天。
由於人們在其他的地方都是使用十進位制,在時間和角度上卻使用十二(或二十四)進位制,換算起來非常麻煩。後來人們開始意識到,如果使用一個能夠整除十二(或二十四)還能夠整除十的進位制,能夠大大減少換算的難度。滿足條件的最小進位制是六十。所以當人們開始有了精確測量角度和時間的需求的時候,就給角度和時間都安了“分”“秒”這兩個六十進位制的單位。
實際上六十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因為它能夠整除的數字特別多,十進位制能夠整除的數字太少了(比如十進位制不能整除三,導致三分之一使用十進位制無法精確地表示出來,只能無限逼近成 0.33333...),導致十進位制表示很多數字都不精確。可惜除了角度相關的單位(角度,時間,經緯度等)之外,六十進位制並沒有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