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
耶律楚材
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絕壁噴睛月,擎海層巒吸翠霞。
松檜叢中疏畎畝,藤羅深處有人家。
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
這首詩歌詠了陰山 (今新疆境內) 的阿爾泰山的景色。其繽紛多彩的藝術形象、雄奇壯闊的意境,構成一幅西域地區的風俗畫。
題為“陰山”,起句入題。夏時8月,在巍峨起伏的陰山頂上,堆積著皚皚白雪。那高聳的雪山如銀光鋪瀉,晶瑩耀眼。這樣的景象,何等綺麗,何等壯觀。但詩人的造語並不新奇。“八月”與“雪”、“沙”這些是極平常的詞語,詩人獨出心裁,把它們有機地連綴在一起了,因而平中見奇。詩人把突兀的陰山置於最富於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寥寥七字,概括出陰山高峻挺拔的氣勢。起句雖為寫景,詩人的主觀情感實已寓於其中。此句明為景、暗為情。下句則轉為明寫情,暗寫景。“清光凝目眩生花”正是“八月陰山雪滿沙”在詩人眼中自然生髮的萬千景象。開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
“青山負雪、明燭天南”的景色足以使詩人傾倒。接著詩人展現出一幅幅瑰麗變幻的奇景: 那聳入藍天的萬丈絕壁彷彿撥出了一輪朗月,那重重疊疊的峰巒,彷彿托出了雲海,吸著漫天五彩繽紛的雲霞。在這裡,陰山被描摹得聳立天外,直插雲宵,巍巍然非凡無比。其氣魄,如挾風雨雷霆之勢,其畫面,具神工鬼斧之奇。崢嶸的陰山,具有那種恢宏的崇高的陽剛之美,與那種“颺天外之遊絲”、“舞窗外之飛絮”的陰柔之美迥然而異。這位契丹族詩人之所以把陰山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於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把始而驚異,既而嗟嘆的情感,把興會淋漓的熱忱、把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熔鑄到具體形象上,因而賦予自然以生命。那雄偉的山巒原是靜止的、凝滯的,詩人藉助於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創造出一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詩人把銀色的皓月,五彩的雲霞都與這高聳的陰山聯絡在一起。這既寫出浪漫主義的景,也抒發出浪漫主義的情。這對仗工巧、圓熟自然的句式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的藝術效果。
這幅畫面情景相生,色彩斑斕,含蘊豐富。在下一聯,耶律楚材又以變幻莫測的筆法開拓了新的意境。蓊鬱的樹叢、碧綠的農田,密密的藤羅,隱約的農舍,好一幅西域地區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表面看來,寫的是樹木、農田、人家,細細推敲,寫的還是陰山。山頭雪白,山下蔥綠,同一座山,氣候變化如此之大,愈見山勢的險峻了。兩幅畫面,各具情趣。如果說,前聯是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那麼此聯則是輕描淡寫,活脫輕盈地勾畫出來的。前幅畫面以雄渾見長,後幅畫面則以清新取勝,兩幅畫面,一動一靜,相互合諧,相映成趣。
詩人讓我們領略了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後,在煞尾時把陰山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在遼闊的西域,陰山稱雄。它橫空出世的雄姿與氣勢磅礴的氣概不也完全壓倒了內地的群山嗎? 詩人用襯托、誇張、對比的方法再現了陰山的面貌。在前三聯裡,描摹陰山之雄奇而不著一個“雄”字,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結尾之處,始把“雄”字點出,效果佳妙。
這首詩內容豐富、奇譎、多變,節奏悠揚跌宕。詩歌雄渾沉博而無哀惋之氣,歌詠唱嘆而無悲涼之音。因而與唐代的邊塞詩有別,表現了詩人青壯年時代丰采華茂、躊躇滿志的情懷。
《陰山》
耶律楚材
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絕壁噴睛月,擎海層巒吸翠霞。
松檜叢中疏畎畝,藤羅深處有人家。
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
這首詩歌詠了陰山 (今新疆境內) 的阿爾泰山的景色。其繽紛多彩的藝術形象、雄奇壯闊的意境,構成一幅西域地區的風俗畫。
題為“陰山”,起句入題。夏時8月,在巍峨起伏的陰山頂上,堆積著皚皚白雪。那高聳的雪山如銀光鋪瀉,晶瑩耀眼。這樣的景象,何等綺麗,何等壯觀。但詩人的造語並不新奇。“八月”與“雪”、“沙”這些是極平常的詞語,詩人獨出心裁,把它們有機地連綴在一起了,因而平中見奇。詩人把突兀的陰山置於最富於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寥寥七字,概括出陰山高峻挺拔的氣勢。起句雖為寫景,詩人的主觀情感實已寓於其中。此句明為景、暗為情。下句則轉為明寫情,暗寫景。“清光凝目眩生花”正是“八月陰山雪滿沙”在詩人眼中自然生髮的萬千景象。開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
“青山負雪、明燭天南”的景色足以使詩人傾倒。接著詩人展現出一幅幅瑰麗變幻的奇景: 那聳入藍天的萬丈絕壁彷彿撥出了一輪朗月,那重重疊疊的峰巒,彷彿托出了雲海,吸著漫天五彩繽紛的雲霞。在這裡,陰山被描摹得聳立天外,直插雲宵,巍巍然非凡無比。其氣魄,如挾風雨雷霆之勢,其畫面,具神工鬼斧之奇。崢嶸的陰山,具有那種恢宏的崇高的陽剛之美,與那種“颺天外之遊絲”、“舞窗外之飛絮”的陰柔之美迥然而異。這位契丹族詩人之所以把陰山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於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把始而驚異,既而嗟嘆的情感,把興會淋漓的熱忱、把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熔鑄到具體形象上,因而賦予自然以生命。那雄偉的山巒原是靜止的、凝滯的,詩人藉助於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創造出一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詩人把銀色的皓月,五彩的雲霞都與這高聳的陰山聯絡在一起。這既寫出浪漫主義的景,也抒發出浪漫主義的情。這對仗工巧、圓熟自然的句式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的藝術效果。
這幅畫面情景相生,色彩斑斕,含蘊豐富。在下一聯,耶律楚材又以變幻莫測的筆法開拓了新的意境。蓊鬱的樹叢、碧綠的農田,密密的藤羅,隱約的農舍,好一幅西域地區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表面看來,寫的是樹木、農田、人家,細細推敲,寫的還是陰山。山頭雪白,山下蔥綠,同一座山,氣候變化如此之大,愈見山勢的險峻了。兩幅畫面,各具情趣。如果說,前聯是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那麼此聯則是輕描淡寫,活脫輕盈地勾畫出來的。前幅畫面以雄渾見長,後幅畫面則以清新取勝,兩幅畫面,一動一靜,相互合諧,相映成趣。
詩人讓我們領略了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後,在煞尾時把陰山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在遼闊的西域,陰山稱雄。它橫空出世的雄姿與氣勢磅礴的氣概不也完全壓倒了內地的群山嗎? 詩人用襯托、誇張、對比的方法再現了陰山的面貌。在前三聯裡,描摹陰山之雄奇而不著一個“雄”字,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結尾之處,始把“雄”字點出,效果佳妙。
這首詩內容豐富、奇譎、多變,節奏悠揚跌宕。詩歌雄渾沉博而無哀惋之氣,歌詠唱嘆而無悲涼之音。因而與唐代的邊塞詩有別,表現了詩人青壯年時代丰采華茂、躊躇滿志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