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媽也有夢想

    三歲小孩正是懵懂時期,天真無邪,對啥都好奇,所以什麼都想看個究竟,這翻翻那看看,大人就認為孩子好動,卻不明白孩子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因為他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就會無拘無束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正是小孩有了好奇心,才能夠培養出孩子的興趣愛好,

    這時候的小孩,千萬別打罵,因為這時候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階段,

    1 要參與,並與孩子互動,讓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的認識和了解。

    2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對錯,這時,透過你的參與就能引導孩子分清是非好壞,

    3就像你說的,三歲小孩把自己的用品當玩具,把水弄的哪都是,這時就要耐心的給他講解,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怎麼用,這次弄壞了,下次注意啦,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聽話,懂事的

    總而言之,孩子成長階段,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正確引導,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 2 # 小辮子媽媽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過了2歲以後是越來越不聽話了,那麼恭喜你,孩子已經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3歲叛逆期的開始。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漸漸學會說不,開始有自己的小主意了,其時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家長不必過於焦慮。

    我家寶寶3歲時,那不是一個“作”字可以形容的,剛買的小火車,明明跑的好好的,他非得讓火車從床上往地上跑,沒幾次就摔還壞了,買個汽車,輪子都被他揪掉了。

    吃飯更是把碗弄的底朝天,說他沒用,管他就給你又哭又鬧,真是愁死個人。

    對於3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的萌發期,這時的他們,性格更倔強,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變得十分暴躁,許多父母都是直接投降,調皮搗蛋大王,正是3歲孩子真實的寫照。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呢?

    1、家長自己先做好

    三歲的寶寶正是模仿能力強的時候,大人們做什麼,小寶寶就會去模仿,家長的行為是對寶寶影響最深的。很多家長費勁口舌去教寶寶,還不如自己言傳身教,在日常的習慣中影響寶寶,讓寶寶學習到好的行為習慣。

    2、不要棍棒教育

    很多家長,對寶寶沒有耐心,孩子一鬧就用極端的方式教育,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對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膽小,怕事,內心脆弱,缺乏安全感,要不就更叛逆,要不就唯唯諾諾,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

    所以面對“愛作”的小寶寶,家長首先要平靜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不要覺得寶寶是故意和自己對著幹。孩子小還不懂事,父母放平心態最重要。

    3、寶寶很敏感,注意你的情緒

    孩子完全能夠從爸爸媽媽的語氣之中感覺到生氣或者高興。家長對寶寶的每一次說話的語氣,表情,動作,寶寶都可以感受到家長的情緒。寶寶把飯弄到了地上,媽媽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一聲嘆息,就會讓寶寶大哭,因為他明顯的感覺到了你的不高興。

    所以父母在和寶寶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個時期的他們都是非常敏感的。

    4、對寶寶一定要有耐心

    急性子、壞脾氣的家長,在面對寶寶時也沒有耐心。看見寶寶把玩具弄壞,家長生氣著急,寶寶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家長也生氣著急;請父母不要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你的小寶寶,在他們說話的時不要粗暴打斷,寶寶玩玩具時不要干擾,要學會傾聽寶寶的聲音,否則調皮搗蛋大王會讓你更生氣,更著急的。

    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期,當他們學會表達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如果父母脾氣過分暴躁,孩子只會壓抑自己的心情。

    父母的引導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用適當的方式和寶Bora溝通,讓他們明白和理解,那麼寶寶的成長才是快樂的,想表達的事情才會越來越清晰直白的表現出來。

  • 3 # 媽寶園

    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這個階段,我家孩子也是這樣。雖然我們也給他買了各類玩具,但是孩子對身邊的那些日用品還是興趣濃厚。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他曾搞出過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偷偷的拆開了一卷衛生紙,cosplay了一把木乃伊,還跑到我們身邊炫耀了一番,試圖嚇唬我們,而代價自然是整個整個房間到處都是紙屑,一家人為了將其清理乾淨花了很長時間。

    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孩子的目的只是為了給自己找樂子,但是從結果來看,折騰的卻是父母。我們有時也想透過訓斥讓他不要再做類似的事情,但是看著孩子沉浸在玩耍之中,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又不忍心阻止他們。

    因此便退而求其次力讓孩子少搞出些麻煩,比如將危險的東西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告訴孩子如果要玩水一定要提前告訴家長。與此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性,在此之後雖然類似的麻煩偶爾還會發生,但是頻率已經少了很多了。

    孩子喜歡玩各種日用品,家長應該怎麼做

    1. 這是創造力與好奇心的體現,沒有必要阻止

    日用品又不是玩具,孩子們為什麼會對其什麼感興趣呢?實際上這代表著孩子對於周邊的世界產生了旺盛的好奇心,並且嘗試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去理解甚至改造周邊的事物。本質上不是一件壞事,家長們沒有必要拿出權威來強行阻止孩子做類似的事。隨著孩子逐漸成長,這些日用品對他們來說也就沒那麼吸引人了,現象也會隨之消失。

    2. 必須進行適當的管控,否則會造成一定的危險

    拿日用品來玩雖然不算是一種壞習慣,但是其中仍潛藏著一定的風險,比如各種玻璃製品在被打碎之後可能會劃傷孩子的面板,刀具錘子之類的東西也有可能直接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化妝品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家長一定要對此產生警惕,將這些危險物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儘量讓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遠離危險。

    3. 家長不妨參與其中,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與其站在大人的立場上斥責孩子,家長們此時不妨親自下場,領孩子一起玩耍。拿出家中的一些廢棄的日用品來和孩子一起進行二次創作,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創造力,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變廢為寶,一舉兩得。

    當孩子不聽家人的勸阻執意要玩各種日用品時,家長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此事。孩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家長添麻煩,只要進行適當的管控,家長完全可以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讓他們少製造一些麻煩。靈活應對,不粗暴制止才是最好的選擇。

  • 4 # 付正儀

    這亇,我有親身體驗,我的大兒子,小時候挺愛水,總流口水,弄溼了衣服,總要帶圍嘴。後來,我就用一亇大盆,放了好多水,把衣服全脫掉,把他放在水盆裡,讓他盡情地玩水,弄得盆外也有跟多水。以後他就改了那亇壞毛病,口水也不流了。他後來長到了7歲,他從陶然亭10米高的跳臺,直接就跳了下來,把我嚇了一大跳,從此他跟體育結了緣。籃球他是中峰,成了大學裡的球星!他是我的驕傲!

  • 5 # 嘉多寶寶

    三歲小孩不就是玩的年紀,能玩他所能玩的所有東西,也就是孩子在玩中探索,你每次要求他,他都聽不進起,因為你的制止起不到任何作用,他覺得好玩很重要,孩子愛玩水很正常啊!我家娃洗手的時候也是玩的沒玩,你和他說好幾遍他還是在哪玩,現在五歲了,你讓他洗手現在他也不會玩水了。探索的年紀不要要求太高,就像玩遙控器,這樣的事,讓他玩吧!玩明白就不想玩了,會探索更高階的玩法。

  • 6 # 嫘女王

    三歲之間的孩子,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什麼東西都會咬,扔。在他的觀念沒有,用品,只有玩具,他是在玩中成長的。寶媽不要給他太多的約束,只有在安全範圍內,隨他去吧!

  • 7 # 倆妮兒媽

    三歲的小孩愛玩是天性,這是快樂的年齡,無憂無慮的年齡,只要不是危險品家長為什麼要制止和糾結呢?愛玩水家長就在衛生間陪孩子一起玩唄,孩子有人陪著玩會更開心,相信有家人的陪伴,更有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 8 # apple75264256

    我家的也3歲。但他不會把自己的用品當玩具。因為基本每個東西都是做什麼的,我每次使用前都會和他說明,並告訴他怎麼使用,他基本上都會自己使用。

    所以首先大人要告知孩子每個物品應該被用來做什麼,怎麼使用,可能一開始孩子會摸索,會想玩,但幾次後他會按照你指示做好的。

    至於玩水,我家的也是超級喜歡,但我會限定區域限定條件讓他玩。要跳水坑,可以,穿上雨鞋去外面跳。玩水,可以,去室外或者廁所玩,玩好了再進來。

    可能孩子會不聽話,但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比如他要做某事,那麼前提是他已經做好了你要求整理的工作或其他。

    帶小孩也是個鬥智鬥勇的事啊,每次看到地上一堆的玩具,就要開始想折讓他怎麼自己動手收拾。

  • 9 # 葫蘆爸爸談育兒

    這個問題,來回答一下。

    1、首先,“孩子把自己的用品當玩具,把水弄得到處都是”這件事情,家長要注意引導方式和觀念。孩子的創造力就是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的,就是在玩中得到培養的,不用非限制孩子按照我們允許的方式去玩,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讓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開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吧,水弄得到處都是,大不了玩完後好好收拾一下;

    2、“孩子不聽話”這件事情,有一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規律的原因,也有一些家長說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孩子到了兩三歲以後,就開始了他的“第一個逆反期”,主要表現就是“不聽話”,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玩,其實他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爭取自由活動的自由;家長如果能合理的引導,而不是管制,可能孩子的逆反還稍微輕一些,家長越管,孩子越逆反,天天喊著:“我不,我不,不。。。”你越不讓幹什麼,他就要幹什麼。

    這個階段,家長不要過於焦慮,也不要過於強制孩子,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想法就好,只要沒有什麼安全隱患,就隨他去玩好了,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而且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的,我們做好引導,做好陪伴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外生存都需要帶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