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紙拉風
-
2 # 曉友聊教育
如果把教育孩子比喻為父母人生中的一場硬仗的話,那我認為家庭教育是第一戰場。如果父母的管教水平高的話,孩子自然優秀。父母的能力不高首先得透過學習提高自我,改變自己才行。我個人的感受是要愛自己才能愛孩子。平時不要跟孩子喋喋不休,經常講大道理,你的話少才能顯得有分量。孩子正是處於貪玩的年紀,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這樣即鍛鍊身體又能和孩子增進感情。孩子有什麼興趣愛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討論,這都是和孩子成為朋友的機會。另外想和孩子成為朋友就不能每天見到孩子後一臉嚴肅的表情,那樣容易給孩子嚇跑。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能和孩子整天嘻嘻哈哈,連打帶鬧,那樣會讓孩子產生角色錯位,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了。
-
3 # 實事求是該多好
首先!別做夢讓自己的孩子必須考上985211!先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然後慢慢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慢慢培養!
-
4 # 小桃子愛學習
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鼓勵,有共同語言,懂得對方的需要與感受。父母要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學會理解孩子的想法,創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
幼兒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較差,或者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這和成人的思考方式有巨大的反差。一些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無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容易焦躁,失控,甚至責罵,吼叫孩子,沒有辦法心平氣的和孩子進行溝通。所以,父母在與孩子溝通前要做好準備,以理解為前提,要有充分的耐心,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溝通氛圍,父母也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表達自己,讓孩子願意說,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的教導不能操之過急,不要抱著讓孩子理解許多道理的心態來教育他。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待問題。
2. 多表揚孩子,少一些批評。
孩子對語言有很高的敏感度,父母不經意的話語會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影響。比如一些父母喜歡說“你怎麼這麼討厭,不乖”、“你看看別的小朋友多聽話,你看看你多煩人”、“我警告你”、“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等,這些語言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心理,甚至逆反心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批評的話語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不利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所以父母要減少批評,多一些鼓勵,給予孩子足夠的認同,鼓勵,在交流中多欣賞,讚美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3. 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事
父母多觀察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有興趣,在這些方面多和孩子交流。比如孩子喜歡車,那麼父母就多去了解有關車的資訊,然後和孩子分享交流,孩子一定會和你滔滔不絕的說話,在這個過程中,要多肯定孩子的想法,讓他有成就感。朋友的一個特徵就是有共同語言,如果孩子和父母都喜歡車,那麼共同語言很快就能建立,如果孩子喜歡車,父母喜歡植物,那麼為了孩子,父母也要去多瞭解車,這是成為朋友的一個重要因素。
4. 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例如,在孩子眼中的父親在不同年齡段是不一樣的:
5歲時——爸爸真了不起,他什麼都懂。
10歲時——爸爸很能幹,我長大了也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15歲時——爸爸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他似乎也很平凡。
關係發生著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也發生著改變。比如說,一個三歲的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父母就去哄哄他,給他玩玩具,吃好吃的,或者以出去玩來吸引他。因為此時的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控能力,需要父母一步一步的引導;當一個14歲的孩子不願意起床,此時父母需要一定的懲罰措施,因為此時的孩子是有自控能力的,也有自己的意識,並不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了。
其實和孩子做朋友很簡單,想想我們成人的好朋友,不就是因為對方能理解自己,包容自己,有共同的話語才成為朋友的嗎?所以父母也要儘可能的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鼓勵孩子,欣賞他們,耐心的對待他們,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他們一起做喜歡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孩子就與父母成為好朋友了。
-
5 # 吉老師
想和孩子做朋友,難也不難。
難就難在家長比孩子閱歷豐富,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往往不在一個頻道,而且,責之切因為愛之深,往往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和自己有距離感,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父母的愛,而父母則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卻沒有應有的效果。有時候父母和子女的主張是相反的,很難統一,這也造成了很多叛逆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為人父母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孩子是孩子,你是你,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紀伯倫曾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因你而來,卻並非為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勁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後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讀過這個,對生命的理解有有了新的認識,父母子女的緣分其實是一場雙方共同的修行。
你先把孩子當朋友,孩子才會把你當朋友,給予愛和自由,充分理解寬容,這些大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孩子穿著新買的衣服從外面跑過來,新衣服上沾上了好多泥點,你可能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脾氣,而如果是同事把新衣服弄髒了,你估計不會發脾氣,會關心他怎麼這樣,是不是摔跤了,甚至還會調侃他,你看,同一件事我們因為人不同態度也會不同。
所以最後總結四個字:愛和自由。
回覆列表
我對與孩子交朋友的理解:是像尊重朋友一樣去尊重你的孩子,那是必須的。
可是,重點在這裡
自己孩子畢竟不是朋友。
1 朋友犯錯,甚至犯罪,你有勸導義務,但是你勸不動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你已經盡義務了;但是你兒子要是犯錯,你勸不動不行,你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那可是你的孩子!
2 作為成人的家長,你的朋友都是成人,有成人該有判斷能力、自律能力等,但是你孩子沒有,越小的孩子越沒有,所以除了尊重孩子外,還要教導孩子怎麼做人做事。有時候孩子想做的事情未必是對的事情,尤其是有些事情不可挽回的事情,如關係到人身安全方面的等等,這時候,哪怕你孩子不願意按你意思做,想隨自己性子,那你也必須要求他暫時按你的意思行為,當然解釋也是必要的。——問題在這裡,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必須按他的意思行為,但是從外人看來,那只是一代人與下一代人價值觀稍不同而已,有時候,家長還是要尊重一下孩子的選擇,比如畢業後暫時不工作,先去旅行,又或者是工作一段時間旅行一段時間等等(舉例而已,還有很多我沒想到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光一味要求孩子學習進步,而自己幾十年還是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