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124124205
-
2 # 夜狼文史工作室
話說公元696年,大唐(嚴格說是大周,因為當時在位的是女皇武則天)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地區發生災荒,百姓食不果腹,流離失所,急需中央和地方政府撥糧賑災,但是,當時唐政府正在集中精力對付吐蕃的侵犯,而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都督不僅對災情漠不關心,還照常徵收賦稅,奴役邊民,在這種情況下,某些野心家打起了反唐自立的大旗。
契丹的一個部落聯盟首領,松漠都督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任命他的大舅子孫萬榮為大元帥,向臨近的營州和崇州發起了大舉進攻。營、崇二州相繼陷落,主將被殺,軍民遭難。
訊息傳到東都洛陽,女皇武則天大為震驚,隨即派遣曹仁師、張玄遇、李多祚、麻仁杰等二十八員大將率兵征討契丹叛軍。
同時,為了一洩心頭之恨,也為了詛咒叛臣,武則天下聖旨把李盡忠和孫萬榮的名字分別改為“李盡滅”“孫萬斬”。
八月底,曹、張、麻三將所率軍隊在黃獐谷(今河北遷安一帶)中了李盡忠的誘敵深入之計,幾乎全軍覆沒。此後,李盡忠故技重施,又給唐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大詩人陳子昂跟隨建安王武攸宜奉命來到了戰爭前線。武攸宜是武則天的孃家侄子,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堂兄,陳子昂在他的幕府中擔任參謀。
陳子昂滿懷報國之志,渴望建功立業,但武攸宜卻並非胸有韜略、知人善任之人。在武攸宜的錯誤指揮導致前鋒受挫後,他便只是敷衍觀望,不敢再次出戰了。陳子昂主動請纓,要求帶領一支軍隊上陣殺敵,武攸宜卻因為他“素是書生,謝而不納”,報國心切的陳子昂幾天後二次請戰,竟然激怒了武攸宜,被削去參謀之職,降為軍曹。
陳子昂壯志難愁,悲憤難抑,在日落黃昏時分,獨自一人登上了幽州臺,燕昭王當年招賢納士復興燕國的地方,這才有了流傳至今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憶江南,歷史學者。原名張恆濤。出版作品《歷史開卷有疑》、《歷史的傷口》、《歷史江湖》、《並非“史”無對證》等書。代表作《歷史老師沒教過的歷史》1、2、3部暢銷不斷,第四部即將出版。
-
3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慷慨悲歌的陳子昂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初唐著名詩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他為陳拾遺。
陳子昂出身於官宦世家,他家祖上就有慷慨好施的俠義之風,他的父親雖然不是官員,但在地方上的威信很高,人們有了紛爭,不去找官府,往往聽從他的調解。陳子昂小時候很聰明,也繼承了父輩的任俠精神。《唐才子傳》記述,陳子昂“貌柔雅,為性褊躁,輕財好施,篤朋友之義”,“初年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任俠尚氣弋博”。也就是說,陳子昂雖然長相儒雅,但性格固執,樂於交友,輕財好義,很有古代俠士的風範。
陳子昂十八歲時,還不能好好讀書。後來因為擊劍傷了人,才幡然醒悟,棄武從文。他立下志願,和過去的朋友斷絕了來往,刻苦鑽研經史,沒過幾年就精通了百家典籍。
高宗調露元年(679年),陳子昂北上長安,進入國子監學習,並參加了第二年的科舉考試,落第後回到家鄉。永淳元年(682年),他再次入京應試,仍然沒能考中。直到文明元年(684年),才終於進士及第。這年唐高宗病逝在洛陽,武則天執掌朝政,和大臣商議要把高宗歸葬乾陵。陳子昂上書勸諫,他認為洛陽地形很好,可以安置高宗的靈柩,不必遷回關中。武則天看了他的文章,讚賞他的才華,任命他為麟臺正字,不久又升遷為右拾遺。
拾遺是諫官,陳子昂為人耿直,心懷天下,所以屢屢上書言事,毫不顧忌。當然,他的直言敢諫,使他屢次遭受當權者的排斥和打擊。
他主張興文化、罷戰爭,他認為戰爭對國家沒有好處,只能對那些“奸臣”“貪夫”有利。當時武氏家族把持朝政,多次利用戰爭謀取私利,陳子昂的言論,不但未被採納,反而多次遭到了斥責和降職。甚至,他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后”的罪名而下獄。
陳子昂曾兩次從軍北征。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人攻陷了營州。武則天派武攸宜帶兵出征,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武攸宜為人輕率,缺乏謀略。第二年就打了敗仗,眼看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帶領一萬士兵作為前鋒攻打敵人,武攸宜不答應。隨後,陳子昂又向武攸宜進言,武攸宜不聽,反而把他降為軍曹。接連受挫,報國志願無法實現,滿懷悲涼的他登上薊北樓,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他有滿腔的報國雄心,卻屢遭奸佞的打擊,此刻登樓遠眺,憑今弔古,無盡的憂憤,只能慷慨悲歌。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極富感染力,可以說是思接古今,氣吞山河。他在無限的時空裡感慨著人生的坎坷,感悟著生命的價值,全詩充沛著一股震動天地的浩然之氣。
陳子昂一生鬱郁不得志,他的三十多首《感遇》詩,也是文學史上的名篇。比如其中的第二首: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首詩寫春夏之間的蘭若在秋風起時便枯萎調零的命運,藉以抒發自己才華出眾卻報國無門的苦悶。
再比如第三十五首: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這一首是他第一次出征邊塞時所作,表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懣憂傷。
陳子昂的詩受建安、正始詩人影響很大,他主張改革初唐詩歌的綺靡纖弱的習氣,倡導寫詩要注重“興寄”和“風骨”。他是初唐詩文革新的重要人物,在初唐到盛唐詩風發展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盧藏用在《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裡說:“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元好問的《論詩絕句》說:“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聖曆元年(698年),陳子昂因父親年老辭職還鄉。父親去世後,他在家居喪。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誣陷迫害他。陳子昂冤死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這位正直豪爽的詩人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盧藏用在《陳子昂別傳》裡說他在獄中曾用蓍草為自己算了一卦,卦成後,仰天長嘆說:“天命不佑,吾殆死矣!”
回覆列表
陳子昂為唐朝中期一位詩人、其人才華橫溢卻一生不得志。他生活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統治時期、懷雄才大略最後卻以謀反被流放病死他鄉。其最著明的作品是為李敬業(徐敬業)寫的討武曌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