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0度

    首先,所謂價值,其實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我想,題主想問的是他的史學價值,而非其他價值。

    如果當論文學價值,那麼《史記》即使通篇胡說八道,他的文學價值並不會減少。

    而且《史記》對華人而言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他系統整理了五帝以來的中國文化譜系,這是中國文明得以承傳的重要憑證。

    那麼,我們回到他的史學價值。

    首先,司馬遷寫史記,並不是作為一部現代意義上的歷史學來撰寫,而是以成一家之言來撰寫。

    所以,拿現在的學科意義上的歷史去苛求司馬遷這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對《史記》的質疑,並不能減損《史記》的史學價值,因為歷史學在於求真,而真是會因為考古資料的發現,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整理。猶如說,愛因斯坦的理論的出現,並不會減少牛頓理論的價值。而且恰恰相反的是,之所以《史記》成為眾矢之的,不就是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嗎?

    並且對於《史記》的質疑也絕非現在才有,自古以來,對於一些基本上的問題,古人就已經有了很多探討。

    我們知道,《史記》在春秋戰國的記載是極其糟糕的,一方面記載的史料不如《左傳》和《國語》,另一方面戰國的譜系大部分還是錯誤的。這其中,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專門指出來。但是並不抹殺《史記》的史學價值。

    因為他對整個過往歷史的整理是前無古人的,《史記》從五帝開始寫起,一直寫到漢朝,將近三千年歷史,這麼長的歷史跨度,這是司馬遷首創,值此一點,就有充分的史學價值。他對整個漢民族的文化的建構是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

    在這部書裡面,出現了濃厚的悲劇審美的意識,對後世文人,甚至是華人的整體審美也是有著充分的奠定基礎。

    如胡適所言:“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便有進一寸的歡喜。”在接觸《史記》之後,發現其中蘊含著無窮的學問,改變了自己以往對《史記》的看法,對《史記》的編纂體例與司馬遷的構思產生了興趣。立足於經過對《史記》及其相關研究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本文旨在對《史記》的體例與其建構思想作簡要論述。由於客觀實際所限制,本文的一些觀點難免拾人牙慧。

    《史記》的研究起源於西漢,史學家褚少孫多方收集史料續補《史記》十二篇;劉歆也曾續撰《史記》;隨著史記的流傳,關於《史記》的研究不斷豐富。對《史記》的體例及文獻整理的研究,主要有:唐代劉知幾,著有《史通》,對《史記》體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唐代司馬貞與張守節於《索隱》和《正義》中也有對體例的註解;至現當代,范文瀾著有《正史考略》,張大可著有《史記研究》、《史記文獻研究》,楊燕起著有《史記的學術成就》等,其中都有對《史記》體例及其建構思想的相關研究。

  • 2 # 燕然居胥

    史記,漢司馬遷所做,記載了三皇五帝到漢武大帝共兩三千年的歷史,被後人稱為“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首創本季、世家、列傳、表的記載方式,譬如項羽本紀、留侯世家等。史記之前的書籍,譬如〖左傳〗等,採用的都是編年體方式,開篇明義,某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紀傳體側重人物事蹟,以人物經歷為線索展開,更清楚的展現一個人的一生事蹟。編年體側重時間線索,羅列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世史書多采用紀傳體體例,給重要人物單獨列傳記載,更便於後人透過人物瞭解歷史。

  • 3 # 甜橙加油站

    《史記》是由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紀傳體先河,對後來的散文、小說都有深遠意義的影響。

    《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一共130篇,52萬多字,主要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天漢年間,幾千年的歷史事蹟。一共分為五個部分;

    本紀12篇,記錄了歷代帝王及大事;

    表10篇,有系統的專述古今的人和事;

    書8篇,記錄了禮、樂、律、歷、封禪、河渠、天官等;

    世家30篇,主要記錄歷來的貴族以及著名人物孔子、陳涉等;

    列傳70篇,主要記錄古今的人物及史事。

    創作體制上主要有如下幾種。

    (1)編年體: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如《二十四史》《史記》。

    (3)國別體:是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

  • 4 # 唯美古風倌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畢生心血,後人評價,《史記》是中國最偉大的歷史著作

    偉大的開創性

    史記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這種體例是司馬遷首先開創的,後來的幾乎所有史書都繼承了這種寫法,這種寫法的好處是能夠清楚的記載某些事、某些人的完整面貌,不會因為時間問題隔斷,同時為了彌補時間記載可能不精準的問題,司馬遷又創造了表這種體例作為補充,整體上看《史記》具有非常高的史實價值,很多考古研究就印證了《史記》的記載是正確的。

    公正的態度

    劉邦

    《史記》的記載相當的可觀,不會因為現實問題就避諱,比如《史記》客觀記載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優點和缺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劉邦本人,司馬遷作為漢武帝時期的人,不但記載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同時也記載了漢武帝窮兵黷武,重用酷吏等缺憾,要知道當時記載皇帝的缺點是會被殺頭的,但司馬遷仍然堅持了史官的責任。

    超越時代的眼光

    貨殖列傳

    自從封建社會開始,基本上就定下了重農抑商這個基本原則,而司馬遷卻跳出了這一思維,不認為經商是可恥的,甚至專門寫了《貨殖列傳》來讚美那些經商致富的商人,承認他們對社會經濟繁榮的貢獻,在司馬遷看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只有百姓富裕起來,才能順利的推行教化,達到大同社會。

    正確的民族觀

    西漢周邊民族

    中國古代有南蠻、北狄、西戎、東夷之說,將中原周邊的少數民族鄙視為蠻夷,而《史記》則沒有鄙視他們,比如《史記》考證匈奴人實際上是夏朝人的後裔,楚人是顓頊的後代等等,把中華周邊的少數民族看成中華大家族的別支,對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大融合有著深遠的意義。

    深刻的自身認識

    史記最後一篇

    在對待《史記》這本書的態度上,司馬遷的境界也遠高於其他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就算是自己如何客觀的記載歷史,歷史也不會完全還原,因此,司馬遷要達到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以說,司馬遷是第一個承認自身不足的史學家,這種勇氣是十分難得的。

    綜合各種原因,《史記》穩坐歷史著作頭吧交椅,魯迅先生稱讚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哈登的球迷,為什麼會覺得他的私生活如何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