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爺跑不動

    經濟過快發展追逐快速效益導致的主流價值觀並不是那麼好,近年來個人素質,社會公德被較多較重的提倡出來也能反應確實某些方面的價值觀有些缺失。這個恐怕是光提倡不夠的,素質,社會公德,良好的價值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消化吧,打個不太好的類比,都知道日本現在的年輕人對二戰的瞭解並不是太多吧,這個是日本政府花了幾十年的結果。道理和這個相通吧~

  • 2 # 鍾滬軍

    在中國大多數地區分揀垃圾成本過高。這還不算,分前後的許多垃圾無法處理、甚至,原來可以處理的現在找不到地方擱置(例如電池等)。分解後可用的垃圾卻無人接收。周邊建廠十分困難,寸土寸金,成本昂貴,回收週期性強。國家無投入,此事辦不成。收到老百姓的什麼素質影響的問題,有點過分啊。很多事情,需要一段時間調整,說難一點兒也不難。所以,這件事情能否辦成,關鍵在於政府是否,參與投資,參與管理。目前完全依靠“撿破爛”的分揀,長期以往是不行的。

  • 3 # 戲子無淚

    首先,設施不齊全,最為基礎的設施都不是很健全,以本人所在地區為例,馬路牙子幾乎年年修,垃圾桶壞了幾乎沒有立即修好的。

    其次,教育不到位,很多人知道垃圾分類,但具體怎麼操作都不懂,該扔到哪個裡面,壓根就不清楚。

    總之,不重視起來的話,可能短時間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4 # 峰巒108776921

    個人觀點,中國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口問題,

    再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成為大問題,當然我們的總理也說了,再大問題除以13億都不是問題!這是一種樂觀的想法,

    但是我們面對的更多的是乘以13億問題,為什麼難以落實,就是因為數量太龐大了,需要投入巨大成本,而且這種投入是沒有任何產出的,也許產出是一種看不見好處,(環境的好轉)

    但是現在還是經濟發展最為重要,所以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是沒有可能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解決了!

    所以這是任重而道遠問題!

    還是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從這一刻做起,如果13億人都有這樣一個垃圾分類的態度,那就不是問題了!

  • 5 # 孤獨的看世界

    早在1980年日本就開始了垃圾分類的序幕,堅持了30年才真正的步入正軌,這離不開日本將垃圾分類納入了“全民早教”,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垃圾分類,30年過去了,一代代人的堅持,終於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據調查,日本年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更令人佩服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那麼日本垃圾分類的“全民早教”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早教對孩子來說,既可以鍛鍊大腦的發育又可以“啟用”社會人格成長。

    因此,如果將垃圾分類和“早教”融合起來,可謂一舉兩得。

    垃圾分類和早教到底有什麼聯絡?

    1、垃圾分類是另類的“七巧板”

    垃圾分類可以鍛鍊孩子區分形狀、大小、形態各異的垃圾,這無疑是升級版的七巧板,很好的鍛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所以垃圾分類早教教育後,有寶媽反饋寶寶進行垃圾分類就像玩七巧板一樣的遊戲,也可以幫媽媽處理家務了呢。

    2、垃圾分類鍛鍊孩子的歸納能力

    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讓成人一開始都難以記憶,但是小孩能有先天的優勢,他們如同白紙一般,不受現有對物質的刻板印象影響,只要成人能正確教導,孩子就能像學習說話一樣,從父母那裡自然習得,這種主動的學習與體驗,是一種潛意識學習,習得往往比死記硬背來得更加自然。

    3、垃圾分類能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

    首先,垃圾分類需要靠每個人的努力,必須從自己先做起,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其次,垃圾分類需要花費時間進行處理,會減少孩子的遊戲時間,讓他們想買東西時能學會考慮物品的必要性,減少了浪費;

    最後,垃圾分類如果隨意丟棄,會影響到鄰里之間的融洽,一旦被發現可能還會受到鄰居的指點,產生羞愧;

    所以有了這些“早教”體驗,孩子既得到了鍛鍊,也讓人生觀、價值觀得到塑造,不可謂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式。

    日本的這場“全民早教”到底如何成功推廣的呢?

    這場“早教”非一個人、一個家庭就能順利完成的,“社會、學校、家庭”,三管齊下才最終做成了這場“全民早教”。

    社會

    分類標識垃圾桶

    垃圾桶上印刷有圖案,讓不識字的孩子也能看懂分類,甚至不懂日語的外國遊客也能分清分類標準。

    產品包裝分類標識在每一樣產品的外包裝上都會標註此包裝屬於什麼分類,甚至精確到不同的部件,免去了扔垃圾前還要百度一番,甚至丟錯。垃圾投擲年曆日本垃圾分類是有限制垃圾投擲時間的,因此有些地區會在年底給居民贈送垃圾投擲年曆,提醒居民,不同日期投擲不同型別的垃圾。這也很能讓居民記得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一同努力。透明式垃圾袋

    日本規定了垃圾袋必須要白色透明或半透明,這很好的讓收集垃圾時看清楚裡面裝了什麼,同時也讓鄰居們能互相監督。

    學校

    幼兒園

    幼兒園會長期徵集瓶蓋、牛奶紙盒、塑膠瓶等作為孩子的手工材料。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惜資源。同時在外出郊遊時,也會讓小朋友隨身攜帶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

    小學

    學校會有“環境再生課”,系統的學習家庭垃圾的種類、處理方法等,還會教育孩子這些垃圾處理的過程、最後的歸處,甚至還會學習整座城市的垃圾處理與再利用系統,比如去參觀垃圾處理廠,體驗垃圾處理工作等。

    家庭

    培養孩子日常環保意識比如超市購買帶有包裝盒的食材,在回家取出食材後,將包裝盒洗乾淨送回超市門口的回收處;可回收的塑膠,集中到塑膠瓶回收箱等。孩子是垃圾處理負責人

    將丟垃圾的任務分配給孩子,既鍛鍊腦子又鍛鍊責任感,還能幫助媽媽做家務。

    所以日本的垃圾分類也不是一夜就達到現在的高度的,這個有賴於從娃娃抓起,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才得來的,這個經驗也值得的我們學習,希望國內的垃圾分類能早點真正實現,為人類生存的環境一起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壓器輸出首端是36V,為何到了末端會變成11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