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眼旁觀
-
2 # 風雅宋
今人習以為常的知識,未必都是橫空出世,瞬間成立,而多半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逐漸被世人接受認可。唐詩的分期,就是這麼一種常識。
唐詩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即所謂“四唐說”,經歷了以下幾個關鍵點:
1.唐詩分期意識與“三唐說”的提出唐詩誕生之後的五代和趙宋時期,人們已經萌發出對唐詩進行分期的概念。程頤的弟子,“程門立雪”的主人翁楊時,在《龜山先生語錄》中說:“詩自河梁以後,詩之變,至唐而止,元和之詩極盛。詩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楊時提出了盛唐、中唐和晚唐,即“三唐說”,沒提及初唐,也未進一步闡明劃分的界限。不過,這可以視作是“四唐說”的肇端。
2.“四唐說”的雛形如果說北南宋之交的楊龜山還未有“四唐”的概念,那麼,南宋的嚴羽可以說已經朦朧具備四唐的意識了。他在《滄浪詩話·詩體》下,列唐初體、盛唐體、大曆體、元和體和晚唐體。
嚴羽列出了初、盛、晚三唐,而大曆和元和,後人一般視之為中唐的兩個重要階段。因此,嚴羽獲得了唐詩分期首創者的桂冠。
3、“四唐說”選本的出現嚴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出現超越其見解的觀點。而元代的楊士弘編有《唐音》一書,他辨音選編唐詩,把其所認定的“正音”之詩大致按照嚴羽“五唐”說的順序排列。
可以說,楊士弘實際上把嚴羽的唐詩風格論思想中的唐詩分期思想強調了出來,並加以強調。可惜,整個元代沒出現一位學者,更進一步提出四唐說。
4.“四唐說”的正式提出正式提出四唐說的是明代學者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他變嚴羽五體為四體,以貞觀、永徽為“初唐之始制”、神龍至開元為“初唐之漸盛”;開元天寶為“盛唐之盛”;大曆、貞元中為“中唐之再盛”,元和之際,為中唐向“晚唐之變” ;開成以後為“晚唐變態之極” 。
按照高棅的分法,四唐的大致的時段各自為:
【圖:引自張紅運先生《二十世紀唐詩分期研究述略》一文】
以上是對“四唐說”作一簡要的梳理。
下面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
詩歌史中的初、盛、中、晚之分,並非借鑑了政治史的分期方法,相反,四唐之劃分,首先是詩論家劃分出來的,後來影響到史學界,進而以此方法對唐代政治史加以分期。政治史和詩歌史的初盛中晚有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強調的思想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前者可能會滯後於後者。
具體而言,政治史和詩歌史的“四唐說”有以下異同:
【初唐】
政治史:唐高祖時期。
詩歌史:唐高祖至唐睿宗時期。
【盛唐】
政治史:唐太宗至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之間。
詩歌史:唐玄宗至唐代宗永泰年間。
【中唐】
政治史:天寶十五載至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詩歌史:唐代宗大曆元年至唐穆宗長慶四年。
【晚唐】
政治史:唐穆宗長慶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詩歌史:唐敬宗寶曆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詩歌史,還是政治史,初盛中晚之分,都是一個大體的分法,具體節點怎樣確定,學界還是有些分歧的。上文所羅列的,是答主根據個人對唐代文史的知識所作的劃分,只是作為參考。想進一步瞭解唐詩分期問題,可參考吳承學《關於唐詩分期的幾個問題》(《文學遺產》1989年第3期)和張紅運《二十世紀唐詩分期研究述略》(《南京社會科學》2006.6),《“四唐”說源流考論》(《貴州社會科學》2006.4)等文章。
最後,貼出部分唐詩學者的“三唐說”簡表:
-
3 # 每日二十四影視
一般認為安史之亂為分界點,安史之亂之前的為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亂之後為中唐和晚唐。初唐時期唐朝國力鼎盛,至唐玄宗繼位為初唐,唐玄宗繼位之後出現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為盛唐。安史之亂之後,唐代宗大曆初至唐文宗大和末(766-835)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唐,其後至唐朝滅亡被稱為晚唐
-
4 # 愛笑的小貓咪8
對唐詩喜愛也只是剛剛開始。怎麼劃分也不是不精確。以初唐駢體文和賦為主。把詩從豔詞走上更加寬廣的詩境界,以初唐四傑的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開啟盛唐唐詩之大門。所以說孤篇壓全唐。是盛唐的開篇之作。喜歡晚唐的李商隱的《錦瑟》最後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己惘然"。
回覆列表
唐朝的歷史主要劃分四個階段,分別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每個對應不同的時期。
初唐:玄武門之變之前
盛唐:玄武門之變之後到安史之亂之前
中唐:安史之亂之後到黃巢起義之前
晚唐:黃巢起義之後
相應時期的唐詩,也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不過具體到了對應年份: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盛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
中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
初唐:(618—712)朝氣蓬勃的時代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義文學的延續,後五十年,四傑突破了宮體詩的題材,沈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陳子昂提倡建安風骨,痛斥齊梁詩風,為唐詩開闢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初唐是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時代,湧現出了以初唐四傑為代表的偉大詩人,包括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才外還有陳子昂、沈佺期、末之問、虞世南、上官儀、李嶠、王績等。
盛唐(713—766):紙醉金迷的時代詩歌繁榮的頂峰,大詩人湧現,風格紛呈,題材廣泛,以李白為偉大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是盛唐詩歌的主流。政治詩和邊塞詩集中體現了唐的風格,杜甫帶著盛唐詩歌的偉大氣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戰亂後的現實,為中唐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盛唐的詩人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白、杜甫、張九齡、王維、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齡、賀知章、王之渙、李頎、崔顥、顧況、元結、劉長卿、岑參、邱為、高適、祖詠、王翰、錢起、綦毋潛、常建等等。其中李白稱之為詩仙、杜甫稱之為詩史。李白的唐詩大多作於盛唐時期、杜甫的則有部分作於盛唐時期。
中唐(766—835):混亂不堪的時代詩歌數量、流派最多、嚴峻、冷酷的現實使詩歌的主流轉向現實主義,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貫穿整個中唐。
中唐詩人也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柳宗元、孟郊、韓愈、白居易、盧綸、李賀、李益、劉禹錫、賈島、張繼、韋應物、李坤元、稹張祜、杜秋娘、張籍、戴叔倫、顧況等等。
晚唐(836—907):千瘡百孔的時代現實主義詩歌繼續發展,皮日休等人繼承新樂府運動的傳統,但在藝術上缺乏創造性,李商隱等人的詩裡充滿遲暮黃昏的夢幻情調,愛情主題十分流利,透過溫庭筠、韋莊的奠基、詞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速發展。
晚唐代表性的詩人包括:李商隱、溫庭筠、杜牧、陳陶、馬戴、杜荀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