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葦一笑

    商朝是野蠻的奴隸社會,文明社會的準則還沒誕生。奴隸是沒有地位的工具,除了被支配幹各種勞動,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被殺戮用來祭祀。人殉在商朝特別普遍,不僅是商王用人殉祭祀,大的貴族奴隸主都會用到人殉。

    現在已知的甲骨文中關於以人作祭的記載,其中有人的數目的有一千九百九十二條,共用一萬三千零五十二人,未記人數的一千一百四十五條,所用人數無從估算。在考古中發現,很多奴隸主貴族的墓葬都有殉人,少的一二個,多的二三百個,最多的達四百多個。

    許多青銅器都是這些人殉的見證者,更有甚者,人們在青銅器裡直接發現了祭祀的人頭。某地考古發掘就曾發現兩個盛有人頭的青銅鬳。據科學分析,這兩顆人頭曾被蒸煮過,應該是勝利方用敵人將領的首級來祭祀祖先的。

  • 2 # 七追風

    雲南出土過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屬於“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活人殉葬的場景。

    這件青銅器名叫“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雖然不屬於題主所說的“商朝”青銅器,它是西漢時期的,但是這件青銅器表現的場景,讓人毛骨悚然。

    這件青銅器是1955年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高38釐米,蓋直徑為30釐米,整體形狀類似銅鼓。在青銅器的“腰部”,刻畫了一個狩獵的場景,有八個人手持兵器追逐野獸。

    最重點的是青銅器的蓋子上,栩栩如生的表現了活人殉葬的場景。蓋子上立著一個盤繞了兩條蛇的銅柱,銅柱的頂端是一隻老虎,底座有一條鱷魚。在銅柱的旁邊,有三個將要被“獻祭”的人。其中一個雙手被反綁在一個“木牌”上,表情痛苦。他的前面坐著另一個人,一隻腳被鎖在“木枷”當中。還有一個人被反綁了雙手,跪在地上。

    為什麼說這三個人是要被“獻祭”的呢?

    因為在銅柱的後面,坐著一群婦女,她們每排三四人,一共坐了四排,非常整齊。而且她們的面前還有小籃子,裡面盛著魚、肉等,旁邊還有類似農作物的東西。她們似乎在等待獻祭儀式開始,然後奉上自己的祭品。

    另外,還有一個坐著轎子的婦女,身邊跟隨了一些人。這個婦女,極有可能就是女祭司,主持這場儀式。

    細看這個52人場景的祭祀儀式,場面複雜,細緻入微,絕對堪稱“精美”。

    其表現的內容,大概可以看出,是透過活人祭祀,慶祝(或者祈求)豐收。

    考古學家認為,這件青銅器反應的,是雲南古滇國的祭祀儀式。古滇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據史料推測,大概是戰國中期到東漢中期。目前,對古滇國的文物發掘中,出現了很多讓後人震驚的精美青銅器。

    這個“西漢殺人祭柱貯貝器”,就是其中最珍貴的一件。

    其實活人殉葬在中國古代非常流行,對殷商遺址的發掘,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從《史記》上看,從戰國到秦漢時期,宮廷活人殉葬也很多。比如秦孝公死了以後,就採取了活人殉葬,“從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的時候,跟隨殉葬的“從死者七十七人”。

    關於帝王殉葬的歷史,兩漢、隋唐、宋遼金、明朝,都有大量的記載。到了清朝初年,活人殉葬依然盛行,順治死的時候,殉葬嬪妃就有三十多人。直到康熙時期,才被下令禁止。

    很多人對活人殉葬的歷史不太瞭解,主要就是因為這方面的歷史普及還不夠。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愛好者深入挖掘,普及給大眾,我們會了解到很多歷史細節的。

  • 3 # 鄧海春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世人稱讚,但還有多少人想得起,“始作俑者”正是對秦國的批判。商朝那些華貴的青銅器,他們不斷的被研究、被展覽,青銅器上花紋,也在被一次又一次地闡釋、被讚美。但好像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在那些演繹殉葬場景的紋飾上。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殉葬紋飾無可厚非,二是殉葬紋飾和當代文化契合度不高。

    先說說殉葬紋飾本身吧。我們知道商朝時鬼神文化盛行。正是因為國家大事都要向神詢問,我們才在今天看到了數量眾多的甲骨文。當時商朝還處於奴隸社會,社會發展水平低,文化尚未發達。那時候的商人都相信:人死後靈魂還活在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人”,生活和當世並沒有差別。因而當貴族們死後,他們為了延續自己相對奢侈的生活,就需要他的僕從們和他一起“前往”那個世界。殉葬制度,應運而生。

    毫無疑問,殉葬制度是殘忍的。在河南安陽發掘出的商代墓葬中,人們發現了頭被砍下而單獨放在一旁的骨架;手被反綁在背後,有明顯掙扎痕跡的骨架。而縱觀整個墓葬,其中有的骨架放在馬車旁,暗示著這些人是駕車的奴隸;有的人骨架身邊還有狗骨,意味著這些人是養狗的奴隸;有的人骨架邊放著刀劍,表示他們是擔任武士的奴隸。

    在當時人看來,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文化。我們今天用當代的眼光來看,殉葬是一種血腥、不人道的行為。但在更久遠的古代,不僅僅是中國,在拉美光大地區也有殉葬制度。古代的有些人,甚至有著殉葬是光榮的這樣的認識。我們今天往回看,不應該去過度批判古人的這一做法。我們站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自然有著不同的認識。殉葬制度在商朝自然有它的價值,我們不去過度批判,但也不會怎麼讚揚,因而就放在一邊不了了之。

    在當代,文化遠遠比商代發達。現在的我們強調人權,反對血腥,因而我們難以接受殉葬這樣的落後制度。在這個提倡和平的時代,殉葬這樣的方式是不被倡導的。因而這一制度失去了很多出場機會。

    而我們先前也說到,殉葬制度背後的文化基礎,是鬼神文化。當今的我們儘管有著不同的信仰或觀念,但鬼神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已經不再是生活的重點。因而當代很多人其實並不能接受或理解殉葬文化。人們不感興趣,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提起。及時偶爾有研究者把這些紋飾翻出來,也不會受到多大歡迎。最後就在這樣的一點點的疏遠之下,商朝青銅器上的殉葬紋飾,就蓋上了越來越多的灰塵。

    有人說,歷史永遠不會因為我們的不關注而改變。那些青銅器上的殉葬紋飾,我們見或者不見,都在那裡。那些青銅器轉述的故事,我們聽或者不聽,都不會消失。

  • 4 # 畫卷山河

    雖然如此,但是人仍舊是人,陪葬的人也是人。推己及人,如果大量歌頌以人來陪葬的事蹟,人與獸已經沒有區別。因為等待人們的,將會是更多的陪葬者。這種結果是恐怖的。

    人命是珍貴的。雖然那個時候的人沒有聽說過“上天有好生之德”,估計也能聽見陪葬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喊。所以,以人來陪葬,至西周以後,就已經變得很少了,至少沒有像商朝那樣普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式尤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