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混沌大世界
-
2 # 鄴都情
在中華大地上,有56個民族。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相對於世界,華人口成份並不複雜。在5000年中國歷史上,多為中國北方草原民族由北方或東北方草原而來。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匈奴、柔然、突厥、遼兵、金兵女真、蒙族、滿族、北韓族等。草原族善於騎射,相當於現代化部隊,適合戰爭,來無影去無蹤,利於快速突擊。而中原呢,是農耕文明。等你準備兵馬去決戰時,騎兵已跑了。等你撤退時,對方北分騎兵又跑了,你找不到人決戰,又浪費糧草。
明朝以漢人為主,清朝為清兵入關,滿人為皇上,官為滿8漢5搭配官員。分析明清歷史帶民族主義這也是正常的。實際也是正常存在的。中華文明還是領先於世界。
在中華文明5000年曆史上,如南北朝等蒙滿女真多個少數民族也都坐過王朝,都以正統自居。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一員。我們華人的向心力還是強的。
-
3 # bu不惑為文君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受到了冒犯。如果有哪位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我先行陪罪。在下無意冒犯。世界上的國家大概分為三種。帝國,民族國家,文明國家。帝國的建立是征服的產物。如蒙古帝國,帖木爾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英帝國。他的結局也非常的不妙,幾乎所有的帝國都以解體收場。很多的民族國家都從帝國之中獨立而來。民族國家其聯絡的紐帶為基因,歷史,習俗和宗教。最高的形式為文明國家。他們的粘和劑,就是共同的信仰(這裡的信仰不是指宗教),追求和對光明未來的共同期許。是一種契約關係。在談到明清歷史的時候,有些人帶著民族主義思想,是一種錯誤的表述。正確的表述應該叫做民族情緒。這種情緒的來源就是對國情的認識不清晰。將天朝當成了民族國家或者帝國。而沒有當成文明國家。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文明國家。有些朋友也許會問,咱們國家不是民族國家嗎?不是叫中華民族嗎?在下就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麼叫。我們的先賢提出中華民族的概念,其背景是十九世紀以來的,世界範圍的民族自決之風盛行。世界誕生了很多的民族國家。為防止國家之分裂,當然也為了趕時髦。所以提出了這個概念。但其本質就是文明國家。當然這一概念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有深遠的歷史。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會和黃帝套上關係。或者遵孔孟之道。在兩千多年之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華夷之辯。華夷之間的區別僅是禮。華夷之辯華夷之。由此可見,中國領先西方多少年。所以在涉及到明清歷史的時候,咱們收一點情緒,多一點理性。做一個文明人。從歷史當中汲取一點營養。如果看了歷史之後,所生出的只是戾氣,仇恨與偏見,那麼中國悠久的歷史只是負擔。也就偏離歷史研究的初衷。在下的一點淺見。
-
4 # 只愛潘多拉
因為“爽”啊,喜歡拿民族主義來談論明清歷史的人,基本上都是網路上的人。網路江湖是一個追求快意恩仇的世界,要的就是一個爽字。你給他講事實,他給你講道理!你給他講道理,他給你講感情!
怎樣才能爽?不問是非,只論交情。這樣才能快意恩仇,而民族主義的邏輯,恰恰就是不問是非,只論交情。你是我的人,哪怕殺人放火也是英雄,你不是我的人,即便修橋鋪路,也是惡貫滿盈。這就是民族主義的基本邏輯。
所以大明是漢人的天下,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滿清天生就該禍國殃民!對於中國歷史上的種種問題,需要冷靜細緻深入的分析,但這就爽不起來了啊!用民族主義來分析歷史,那絕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只要把這個鍋甩給少數民族就行了,所有的好事都是漢人做的,所有的壞事都是少數民族做的就行了!
民族主義是最容易快意恩仇的興奮點,真正的歷史研究,既繁瑣又枯燥,而且還要保持一顆客觀冷靜的心,真的爽不起來!
-
5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還有中國百來年落後了,總要找個發洩點,滿清就成了眾矢之地,一些人想當然把民族思想就帶上了。固然有些滿清確實乾的夠嗆,但一個三百年的王朝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一棒全打死,明朝也活不過來。
一些人老覺的明若不亡,因為明是漢人統制,中′國會如何強大。
若明不亡,華人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些只是假設,就如白日做夢般!
人民過的好否和什麼族當統制者,有何關係?
歷來王朝造反一樣多如牛毛,橫徵暴斂,民不聊生,飢蜉遍野這些詞早有了,又不是清朝才有的。
若真如某些所認為那樣,為什麼會滅亡,而且是內憂外患,催枯拉朽般的滅亡。
而一個朝代之所以滅亡有它的歷史必然性,歷史的車輪從來無情的,好好看明未史南明史就知了!
-
6 # 草民879
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漢民族日漸喪失開疆拓土的勇氣與視野。宋朝以後,漢民族大一統政權的國土面積的確沒有超過清朝的。所以,毛澤東說,新中國是繼承了清帝國的國土面積。最讓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民族對滿清帝國滿懷仇恨的不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而是滿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於過去一直被漢民族的大一統政權全面壓制的區區三島倭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出賣國家主權,為日後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舉行了奠基禮。自1840年起至1945年的百餘年中,曾經的天朝上國的民族尊嚴與大國尊嚴喪失殆盡,而這所有的一切,皆拜腐朽沒落的滿清帝國所賜!
回覆列表
首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民族和國家依然是世界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不會間斷。而不是某些人想的,現在文明的人類不應該再有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存在這種幻想的投降主義,最終會被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消滅。表面上看,世界在西方思維的領導下就要大同了,隨著東方的崛起,這種思維被打破,民族主義抬頭。世界是繼續堅持西方的世界還是變成東方的世界,這是一個競爭關係。
明朝是中華民族走下坡路的開始,清朝是中華民族失敗的確認,但是,這是一個回合的較量,並沒有帶來生與死的結果。
從鄭和結束航海,就標誌著東方開始沒落,代表著東方全球化思維的失敗。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野蠻的全球化的成功。因為東方思維是去王天下,西方思維是區霸天下,霸天下比王天下的成本要小得多,效率要高得多,所以西方成功了。
航海技術帶來的全球化是人類程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它代表著人類思維的拓展,碰撞和融合,能極大的促進人類的發展,人類也正是在這種碰撞下才產生了文明,並得以發展,只不過以前是區域性的小碰撞,這次是全球性的大碰撞,大碰撞帶來大發展。但是在這次大碰撞之前,球到了西方那邊,東方是被動的,現在西方把球踢過來了,主動權又在我們這邊。
整個人類程序是非常長的,以前很長,以後也很長,近500年只是星星一點,用這五百年來評判東西方不客觀的,用這五百年來定,哪方更強,哪方更弱也是不真實的。
現在整個世界在東西方競爭的大背景下會產生很多矛盾,貿易戰就是,我們針對中藥西藥的爭論也是。西方不就是日耳曼民族嗎?東方不就是中華民族嗎?歸根結底還是民族的競爭,在這種環境之下,民族主義不可能消失,只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