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寧在廣州的那些日子
-
2 # 桂林農家伊伊
對於南方的農村來說,主要的糧食是大米。南方是以種稻谷為主的。所以種田插秧是南方人再熟悉不過的事了。
作為出生在剛好趕上90後的大軍隊伍,我對農村插秧還是深有體會的。由於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從小家裡有三畝多田。兩畝多地。那時家裡沒什麼其它的經濟收入,父母就只有靠種那幾畝田地的收入來養活我們一家人。
其實種稻谷是非常辛苦的,特別是在沒有機械化的時候。可以說是“粒粒皆辛苦”一粒糧食一顆汗換來的。南方一般都種兩季稻穀,開春就開始忙活了,先把種穀撒到田裡,育好秧。過個20多天,就可以插秧了。插秧都是彎著腰的,所以時間久了,腰會特別的酸。插秧還要小心田裡的吸血蟲。很嚇人。春天插秧還不算辛苦,天氣比較涼快。要說最累的是夏天插秧的時候。夏天要插二季的秧苗。那會剛遇上夏天的三伏天,一邊要收割一季的穀子,一邊又要插二季的秧苗。前後都要忙十來天,頂著30度以上高溫收割稻穀,插秧苗。一天的汗水不知道要流多少。那種體會到現在都不會忘記。
農民不易,種田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們要更加愛惜我們的糧食。
-
3 # 新農人助力
相信很多90後是不會插秧的,會的極少數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農村本身對孩子的期望,種田本身沒有發展機會,家長就不願意讓孩子再介入農活中,特別是又髒又累的插秧的。還有就是90後的新一代是在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成長在農村,但實際上接觸農事的機會是很少的。從小就沒有真的參與到農活當中。如果上了大學什麼的,在回到農村做農活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多是留在城市需求發展。
另一個原因還是農村的攀比風氣引起的,都想給孩子更好的起點,就拼幼兒園,拼輔導班,也應驗了那句老話。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攀比的可以。又怎麼會讓90後的孩子去插秧呢。
對於我們這種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來說,農田是農作的場所,也是遊樂的場所,插秧都是必修課的。
-
4 # 珍姐美食坊
作為90後,還有多少人會插秧呢?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回答,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裡其實有很多60、70、80後都有很多不想插秧的,下面我就把我想的,給大家回答一下。
1、種田沒有收入,只有吃力的活,而且現在稻穀的價格是150-200/百斤之間,如果自己種的話一畝要花到2000多塊,收割300塊每畝,插秧要兩天,要耽誤你兩天的人工,那裡也是幾百塊,而且你還要受累,還要2-3天曬稻穀的時間,這裡又是人工成本了,還有除草,要定時除草,還有打農藥,算上這些又苦又累的活,你會為了省那一千多塊錢而去種田嗎,我想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
2、還有一大原因,家庭沒有勞力,種田是一門又累又賺不到錢的農家活,年輕的一般都去到城市裡發展區了,剩下的年紀大的根本就做不到了,只剩下一些辛苦了一輩子,閒不下來的,體力還行的,有可能還會堅持種田。
3、家庭人員很分散,現在的小學幼兒園很多都在學校一般都有中晚飯吃,很少在家裡吃飯,就在家吃也不會很多,而且年輕人在外面打工都是管飯的,家裡就倆老人吃的也不多。
4、還有就是糧食便宜,超市稍微好點的米也才3塊多,一個月也才200塊,要想吃的放心,也可以直接跟鄉下的農民購買稻穀,自己輾米,現在的稻穀種子一般都是高產的,很多家庭都吃不完,會選擇賣掉,因為到第二年沒有那麼好吃了。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倒退原來是向前。”這首詩是布袋和尚的一首作品,與其說是描述插秧,不如說是入世之道。曾經我們農場在進入插秧季的時候開動員大會,我們農場的領導就以這首詩作為開場白。
有過農田插秧經歷的都瞭解,插秧最累的不是手,是腿、腰和屁股。沒插過秧的去田裡幹半天,可能腰腿就得疼好幾天。但是對於一些常年插秧的來說,有的只是累,但是感覺不到疼。但是在我們建三江地區,那些來補苗、插秧的由於勞動量太大,經常性會以止疼片、待因片等止痛藥來緩解手、腰、腿的疼痛。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現在還會有這麼強的勞動量吧。
對於現在的90後來說,小的也有20歲了,會插秧的應該不在少數,特別是那些農村出來的孩子。90年代的學齡前和兒童教育強度和重視度比現在還是差一些,一些沒上學的孩子還是有機會跟著家人去地裡乾點活、參加一些農業生產活動。所以,在90後的群體裡,應該會有一部分還是會插秧的。
但是00後的群體,真就不好說了。從懂事起就開始學齡前教育,基本沒有什麼機會參加農業生產,更別說下水田插秧了。所以,00後的群體有可能很少有會插秧的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農民農村農業工作者
我們雲南省90後會插秧的有,但具體多少人不好說。能告訴你的是你一個村子找插秧的人都是50歲以上,部分村莊50歲女的漢語也不太能聽懂。現在的90後都出去打工了,種地的都是老年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地。村裡極少數的90後在家是娃太小。給你看看我照的圖片,圖一你數數看,圖二我請了6個收水稻,唯一的1999年是在家帶未滿一歲的小孩沒有出去。
-
7 # 鄉村農人阿發
首先在我的家鄉,總體耕種的田地,還是相對比較多的,當地的村民也都比較勤勞,除了一批外出務工或異地工作的人員外,在家的農民都還有種田,土地拋荒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的,那麼據然田地有人耕種,就需要有人操作,比如現在父母親在家種田的,外出務工的90後或00後有回家都會幫助家裡幹農活,像插秧或秋季收糧,只要家庭裡還有種田的,大多數年輕人,會幫助父母親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其勞動的效率比不上90年代那個時候的勞動強度,現在大多數都已經有機械化操作,農田水利工程國家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援,進行了修繕,大大方便了田間的操作,所以真正需要人工下田操作,插秧和收稻穀的量並不多,但總體來說,我們這邊大多數的90後還是會像插秧啊!收稻穀啊,這些的基礎操作!
其實不管是90後或是00後,身在農村,父母親的言傳身教非常的關鍵,如果父母親在田間耕種,自己高高在上享福而不勞作,其實也是一種不孝,在我的家鄉,這點我非常高興,有勤勞的父輩也帶出了一批有相對責任心的年輕人,農忙的田間地頭還是可以看到有很多的90後年輕人在操作,雖然他們沒有從事農耕工作這個職業,但是這些基礎的插秧,收稻穀工作還是會操作的,以上回答貢你閱讀,謝謝!
回覆列表
95年的我,小時候是跟著外公外婆在江西贛州的山村裡長大,插秧拔殃都要會,因為家裡就兩個老人,我們小孩子要一起去幫忙,夏天還要剝白蓮。想想童年累,吃的都是自己家種的,記憶中還真的是比較少感冒,偶爾有一兩次,外婆給我煮點喝點草藥就好了。想想童年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