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趙孟頫的。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能詩文,精鑑賞,工篆刻,喜音樂,尤以書畫成就為最高。書法初學李邕,後以王羲之、獻之為宗,尤精正、行書和小楷,圓轉遒麗,自成風格,世稱“趙體”。
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 其族兄出家於松江府城內本一禪院,故趙孟頫常來松江,在本一禪院講學授藝。當時華亭文士以書法知名者有王堅、王默、俞庸、章弼等,皆以趙孟頫為宗。
又與松江普照寺住持僧友善,曾以楷書陸機《文賦》相贈,又有行書《千字文》刻於松江。另有《華亭長春道院記》及《松江寶雲寺記》等碑刻,都是他寓居松江時所書,現已無存。 今唯醉白池公園記憶體有其行書前、後《赤壁賦》碑刻。
擴充套件資料: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是趙孟頫的。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能詩文,精鑑賞,工篆刻,喜音樂,尤以書畫成就為最高。書法初學李邕,後以王羲之、獻之為宗,尤精正、行書和小楷,圓轉遒麗,自成風格,世稱“趙體”。
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 其族兄出家於松江府城內本一禪院,故趙孟頫常來松江,在本一禪院講學授藝。當時華亭文士以書法知名者有王堅、王默、俞庸、章弼等,皆以趙孟頫為宗。
又與松江普照寺住持僧友善,曾以楷書陸機《文賦》相贈,又有行書《千字文》刻於松江。另有《華亭長春道院記》及《松江寶雲寺記》等碑刻,都是他寓居松江時所書,現已無存。 今唯醉白池公園記憶體有其行書前、後《赤壁賦》碑刻。
擴充套件資料: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