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這回事兒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題主所說的巨集觀可能是指在大面上、在家庭教育裡,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其實從巨集觀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教育者。不管是誰,都會對別人造成影響,都會教會別人一些道理。

    無論怎麼說,哪種角度?穿越古今中外。家長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沒有任何爭議!孩子第一次當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們在給到孩子理解的時候,也要理解父母。

    如果一件事情中,孩子犯了錯,那家長負有責任。如果孩子的認知出現偏差,一定是家長引導方向錯誤。如果孩子的行為傷害別人,一定是家長做過示範。所以想要孩子仁義禮智信,家長先學會,然後教孩子。

    好多家長說:為啥哦要比孩子學得還要多?是的,家長只是從生理上成為了孩子的父母,但是心理上、精神上並沒有發生質變,也就是沒有持證上崗。所以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各種亂象。

    1、教孩子愛別人。前提是父母恩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好多家長跟孩子說:只有達到某種條件,才是我的好兒子好女兒,你只有考多少分,你才是我兒子,你只有做到我認為的標準的時候,才是我的好兒女,這都是有條件的愛,讓孩子認為這只是等價交換,而不是無私的愛。

    2、教孩子成為自己。孩子是一個個體,父母是輔助這個個體成為成人的助力,我們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庸品或者是私有物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孩子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只是個輔助者,孩子的作業、孩子的吃穿住行、孩子的學習、孩子的社交等等。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做主,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主宰。

    3、教孩子成為一個教育者。任何人都生活在群體裡面,都有可能對別人造成影響,換一種說法,就是有可能會教育別人,自己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然後去散發正能量,給到別人力量,給到別人溫暖,這才是一個教育者、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 2 # 攀登數學

    與時俱時做家長,點點滴滴見家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認為孩子很大程度上的差異所在基本是家庭環境和家長的影響所致。

    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的生活態度,家長的處事風格,一天天,一年年中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了孩子的骨子裡。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被我們影響是一方面,我們作為家長能不能像孩子一樣主動學習,與時俱進地做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是另一重要的方面。

    以我自己為例,兒子上初一,但短短一年的時間,感覺兒子與小學那時的狀態完全不一樣。這一年裡,兒子明顯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做事也好,學習也罷,有方向,有自己的策略。有時與兒子聊天,經常會被他驚到,但兒子始終畢竟是孩子,在經驗和閱歷上無可否認是不足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反思,我們的改變,我們的智慧引領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或許是因為二胎的原因,這幾年來不知不覺間與兒子的溝通少了,等我意識到的時候,本身性格偏內向的兒子似乎話更少了 。作為家長,在兒子學習積極向上的基礎上,我更希望他身心健康,性格Sunny燦爛。但是初中快節奏的學習,讓他一心沉入其中,只有學習。這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欣喜若狂的事情,但是萬事都有度,過度便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天與他對話:

    我:數學考了幾分?

    兒子:116。

    我:挺好!

    兒子:不好!

    我:你這樣要崩潰掉的。

    兒子:不會崩潰。

    我:為什麼?

    兒子:學習即放鬆!

    我:這話誰說的?

    兒子:我說的。

    說完,兒子兩眼發紅,卻忍住不讓眼淚流出來。

    我感受著他的自我壓力,也扛著與他之間不斷拉長的距離,疼痛不覺自心底漫延。

    但我是家長,是成年人,反思著想辦法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

    我理解著他的理解,想著如何幫助他釋放心中的壓力,學會溝通,學會交往,讓他明白在他的身後還有我們。

    你看,這些點點滴滴之中不正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做之事嗎?

  • 3 # 歲月晴好m

    這句話十分準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期,也不能缺席。

    1、與生俱來的教育工作者。孩子牙牙學語,第一個學會的詞就是媽媽,這是天然的,也是後天培植的。媽媽用溫暖的懷抱,甘甜的乳汁,每天的呼喚,晝夜的懷抱,用自己的身心傳送著訊號,進行愛的教育,而且任何人無法替代。

    2、蹣跚學步的攙扶引導教育工作者。孩子要邁出一生第一步, 而且要朝前順利的走下去,並且走的越來越穩,越來越快,這些都是家長的攙扶與引導,並且一直鼓勵不厭其煩。

    3、生活技能的培養訓練教育工作者。孩子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學會穿衣,上廁所,洗臉刷牙,講究衛生等等細節方面,家長不可缺席。

    4、步入社會基本常識的循循善誘者。教孩子辨別真善美,恪守社會規則,瞭解人情世故,自我保護等等方面都會在日常中不停叮囑,不斷提醒,糾正他的不良習慣,矯正他走歪了的腳步,事無鉅細的為他考慮著想

    5、一生都自覺自願的充當著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即使子女成年,父母也是在不斷的尋找他的不足,總是覺得子女不夠完美,嘮叨叮嚀,直到生命消失。

    因此,非常贊成題主的問法,家長的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提法非常確切,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期。

  • 4 # 好牽猴

    我校進行了家長開放日活動。一大早,家長們興致勃勃都來到該校,進入課堂,與孩子們一起進行觀課活動。我們看到,課堂上,老師們似乎比平時的教學更賣力,更生動,更親切,而家長們也像孩子們一樣安靜地觀課,時不時和孩子們一樣發出笑聲。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家長時不時走出教室接打電話,後門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

    不難看出,這樣的活動其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夠更好地瞭解學校,瞭解自己的孩子,同時也瞭解目前的學校教育現狀。因此,這種家長開放日活動形式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事實上,無論對學校還是家長而言,這種家長開放日越多越好,甚至每天都應該是家長開放日。

    我認為,家長不但是傾聽者,同時也應該是教育者。因此,家長也可以走上講臺,感受一下 教師的樂趣與辛苦。儘管家長沒有受過教育專業的訓練,那麼家長們也有自己的特長可以展示。在教育這個大講臺上,不僅僅展示的是學科知識,同時也可以展示生活、社會。那麼,這些家長是生活和社會中最好的感受者、體驗者,他們走上講臺無疑也是最棒的教育者。

    家長開放日活動,應該打破學科的界限和侷限,讓家長、孩子和老師都成為講臺的主角。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真實的教育,孩子們需要的教育。

  • 5 # 碧水竹風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家長是教育工作者”這句話都是正確的。或者說,就是真理。

    首先,家長是孩子的是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到上學之前,絕大部分時光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孩子的基本性格、品性、習慣等也在這一階段形成,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人說,家庭就是一部影印機,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又有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些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要想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Sunny的心態、積極的態度,父母多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多陪伴孩子、保持家庭的和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其次,身教勝於言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走出家門、進入學校、接觸社會,學校教育、社會風氣等對孩子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家庭仍是學生成長的關鍵,父母千萬不要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就目前而言,學校主要教的是知識,對於學生的品德、修養等的培養,關鍵還是在家庭。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少說教,多行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和影響孩子。要想讓孩子學會專注,家長就要專注的做事;要想讓孩子多讀書,就要營造處處有書、人人讀書的家庭氛圍;要想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家長就不能天天刷手機;要想讓孩子彬彬有禮,家長在社交場合的表現對孩子就是示範……南懷瑾先生說得好,教育孩子的事,家長沒有做好,就不要都指望學校去做好。

    最後,充分尊重與設定底線。父母應該發自內心地把孩子作為朋友來對待,真正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選擇。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容易產生易怒、暴躁等情緒,家長切不可針鋒相對,這樣只會激化矛盾。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期望展現自己的想法,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雖然經驗並不充足),眼高手低,在所難免。家長要順應孩子的心理變化特點,少爭論,多關愛,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對孩子的愛。當然,愛不等同於溺愛。家長也不能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這就要我們設定一個底線,讓孩子明白,不能越線。越線了,父母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總之,一個人的成長是不離不開他的原生家庭的。一個處處充滿著關愛、理解、陪伴和閱讀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熱愛生活、人格健全、Sunny向上的孩子。

  • 6 # 語言認知與生活

    提到“教育”,可能大多數人的反映是“學校”、“老師”、“課本知識”。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孩子在學校中可以學習知識、獲得友情,學會與同齡人相處。

    然而,學校教育並不是唯一的教育。教育涉及很多方面,而“家庭教育”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可以說,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父母喜歡看書,孩子便會在讀書的氛圍中成長,自然也會更加熱愛看書。

    父母為人友善,孩子在看到父母幫助時便會自然懂得樂於助人的道理。

    父母樂觀開朗,孩子自然會向陽生長,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挫折。

    父母相敬如賓,孩子自然會有良好的教養,懂得尊敬他人。

    父母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耐心陪伴

    如果說老師傳授的是書本知識,那麼家長可以說傳授的是生活知識。

    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重大。因此,我認為父母不僅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在網上,我們可以聽到這樣一種聲音“為什麼做父母不用持證上崗”。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父母所肩負起的教育責任。

    因此,父母也應該學習一些教育心裡方面的知識,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當好一個領路人。

    與孩子一起讀書

    與孩子一起玩耍

    與孩子一起尋找學習的樂趣

  • 7 # 絲雨潤春風

    題主你好,從巨集觀上來看,家長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這就話不僅非常對,也非常的有道理。孩子的教育包括三種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長就是家庭教育的主體和施教者,別人誰都取代不了,這句話從側面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是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孩子越優秀。

    從巨集觀上來看,家長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教育的物件是他們的子女。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教育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正如《雙向養育》一束所說,父母是孩子的成長教練,教會孩子:對新事物持開放心態、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善於調整情緒、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1、由“注重成績”觀念向“德育發展”觀念轉變。

    作為家長,孩子的成長教練,人生的嚮導,不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能力教育和品質教育,這是非常非常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孩子的發展需要全面的、健全的全方位的發展,只有成績,只能是高分低能或者品質不良的人,在社會很難取得成功,立足社會的。

    2、由“家長制”觀念向“民主制”觀念轉變。

    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溝通,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與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青春期問題就會少一些,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親子衝突,比如:語言衝突,思想衝突,肢體衝突等,叛逆心理會比較弱,沒有壓迫就不會有反抗,親子關係和諧。

    什麼叫有經驗型轉變成科學型,經驗型就是家長根據自己或他人的育兒經驗來養育孩子,總是以我小時候怎麼樣,怎麼樣來管束孩子,但是時代變了,環境也變了,孩子也變了,教育方法也必須跟著變化,用更先進更科學的養育方式來養育孩子。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經驗或者父母養育自己的經驗,要有科學的育兒觀念、孩子成長和成才觀、發展觀,家長要善於從多種途徑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多方面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通過不斷的學習,思想上得以改進,才能在行動上正確地面對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1、建立溫馨、和諧、親切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互相指責對方,甚至雙方互相毆打。而是要讓孩子看到父母雙方幸福和諧的一面,把夫妻雙方良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即使有問題也要在進門之前解決好,再回家。

    其次,處理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既不會懲戒孩子,也不會驕縱孩子,而是像《正面管教》一書裡所說的那樣,採用第三種養育方式:正面管教孩子,採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教育孩子,而不是指責、打罵甚至懲罰孩子。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自己什麼樣,在孩子身上也會反映出來。家長平時的生活作息規律,對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作用。家長平時不僅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制度,也要保證自己的生活作息規律的健康良好。

    首先,家長必須要做到按時起床、睡覺,科學合理地分配一天的工作、學習、作息的時間,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

    其次,更加要注意培養孩子正常的作息習慣。培養孩子的作息習慣,先要培養孩子按時起床的習慣,接著就是晚上按時入睡的習慣,保證孩子每天正常科學的睡眠時間,一方面有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一方面也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中的文化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薰陶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熱愛科學、愛好文藝、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

    父母不僅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最好的老師,而且還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言傳,更要注重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很多行為動作都是模仿最親近的人而來。因此,父母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孩子,影響孩子,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以身作則,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子,自己首先先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只有這樣父母的語言才有說服力和威信,一邊抱著電視手機,一邊衝著孩子大吼好好學習,永遠不可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正人先正己,作為父母也是一樣。

    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建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不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係和愛,而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受、被尊重。

    平等尊重的關係、換位思考的行動、積極耐心的傾聽、友善合理的關注是開啟孩子心扉、構建親子溝通橋樑的重要基石。因此,家長要以此為基石,建立良好而有效的親子溝通關係,成為孩子的真朋友。

    2、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學會做人。如果孩子不會做人或者做不好認,那麼對於學習方面也很難做好,取得事業成功就更是天方夜譚。如今社會上很多孩子走極端,思想偏執,極端利己或自私,甚至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問題突出,厭學情緒嚴重,自主意識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質低下,罪錯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長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結果。家長必須要要注重孩子健全品格的培養,比如誠實守信、熱愛祖國、尊老愛幼、社會責任感、受挫心理等方面的培養。

  • 8 # 教子教孫文化

    家長,重要的教育工作者,不僅為子做出師表,而且為子無私奉獻。責任義務,勝過老師,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骨肉香火,老師是學生的短期陪同。道德價值,勝過老師,因為孩子是家風家道傳承者,老師是學生的知識文化傳授者。父母是孩子終生的指導師。

    任何權位職業事業,家庭教育第一位。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家庭教育文化精神,教子提高的唯一途徑在於父母教子良方善道。父母掌握子女命運,子女衡量父母成敗。醒悟教子覺悟育人。

    尊敬職業之父母!尊嚴事業之教子!

    為人父母,學習教子知識文化,掌握育人智慧學問。讀書,向古人討教經典智慧;學問,向今人成功學向今人成才問。謹言慎行潤物無聲,言傳身教榜樣力量。

    尊重孩子 : 不溺愛,不替代,不傷害,給孩子發展空間,給孩子表現機會。

    首先把教子育人提到議事日程,明確教子態度,明白育人意義,統一教子方向,清楚育人目標。

    物質食糧服務教子,精神食糧完善育人。注意差教育的雙刃劍傷到孩子,導致誤人子弟。小心壞風俗的兩面刀刺到孩子,致使遺憾終身。

  • 9 # 高翔0331

    家長本身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這個不用從巨集觀上看。

    孩子從啟蒙階段一直到10歲左右的這段時間,是受家長影響最大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無意識模仿任何他可以長期接觸到的物件。在學曉就是老師和同學,在家裡就是家長了。在學校裡由於受紀律氛圍等影響,孩子接收的事物比較多,很難去效仿老師,但在家這個熟悉的環境中,氛圍輕鬆、家長就成了最好的效仿物件。這個年齡段也是各種習慣養成的階段,比較家長回家就看電視或玩手機,孩子肯定也會學著跟著看電視或玩手機了;如果家長回家就是看書或教孩子看書,那麼孩子也會選擇看書或是學習。

    現在很多低年級K12的校外教育機構就是針對這一點來制定指導計劃的,意在糾正孩子的一些在家裡養成的錯誤學習習慣。這些習慣往往大多是家長造成的。

    孩子的性格受家長影響也是巨大的,教育是學校教的,教養往往是家長教的,孩子長大後是否善良、是否懂得孝順、禮貌、這些也是需要家長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完成的工作。

  • 10 # 天天向上的頑童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就應該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人生基礎的教育。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其實在母親的腹中就開始了,母親的喜怒哀樂,會傳遞給腹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在這時就開始塑造了。孩子呱呱墜地,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好奇地問“十萬個為什麼”……父母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當孩子背起書包,走進校門,父母如果能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孩子大多會身心健康成長;反之,孩子大多會性格扭曲。聰明的父母,總是能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自己為是的家長,大多會造就叛逆的孩子,最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自食惡果。

    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 ,孩子出了問題 ,都歸罪於老師。自己說話做事,不加約束,不注意方式,不提高自身修養,不學無術,毫無追求,反倒對孩子吹毛求疵,對老師指手劃腳,這是不負責任的家長,是不合格的父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和老師一樣,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擔負著教育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媽,在家帶娃,如何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