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水木先生
-
2 # 舍知堂
首先,謝謝你提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問題一般沒有確切答案。因為,每個人對作家個人及作品本身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偏好。哪怕是欣賞同一篇文,同一首詩,感受也會完全不同,更何況還是意境美。這就更趨向於個人體會了。
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木心先生詩文作品中,意境最美的當屬這首《從前慢》。
木心先生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從前慢》從前慢
【作者】木心 【朝代】現代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這首不算長的詩篇,卻似一股深流的靜水瞬間衝開你的心門,讓你心底湧起無限柔情,眼前劃過一幅幅寫滿歲月流金的鏡頭,這些慢鏡頭會引領你在某種回味中,一點點尋找自己的精神原鄉。
年少時,大家還沒學會虛偽,沒學會撒謊,大家都是敞開心扉,赤誠相見,說一句是一句。
如果你是70後或者是年齡更大一些的人,那麼,若你靜下心來回味從前,就真的會感覺到少年歲月中那種讓人留戀的“慢”。
慢到你一整天在場院裡追蜻蜓,而沒有人催促著趕快去上什麼特長班。
慢到你和小夥伴們在月光下追逐嬉戲,藏貓貓踢毽子,而不會被催著趕緊去寫作業。
慢到你可以膩在爺爺懷裡,聽他講他過去的故事,而不用操心天黑得太快。
甚至,連從前的月光也很慢,流雲也很慢,雨水也很慢……一切都慢得有點閒, 有點懶,慢到可以躺在高高地谷堆旁邊,消磨整個黃昏,在睡意朦朧中枕著爺爺的胳膊,看星星眨眼……
從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煙火裡,日日年年“清早上火車站”,隨之勾起的是當時的記憶畫面,“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豆漿的熱氣裡,飄散著多少人的童年;清早的火車站,又載走了多少人的鄉愁;黑暗無行人的長街上,又留下了多少記憶中的蒼涼與溫暖。
相比現在行色匆匆擠地鐵,或者是邊走邊往嘴裡胡亂塞幾口早餐的快節奏生活,從前那記憶中的“慢”,怎能不讓人無限懷戀。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讀到這句,你是不是立馬就想起那翹首期盼郵差的日子:從前, 人們過日子的底色都那麼美,那麼慢。
車、馬、 郵件 、都慢,一個問候 ,要等上好多天……
從前的愛情很慢,慢得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慢得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多少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期待。可遺憾的是,反觀現代人的愛情,到最後也只演變成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自我安慰。
時代發展,“從一生只愛一個人,到所謂只在乎一時擁有的一夜情”,很多人在嚮往著隨時準備著去愛一個人,但也同時準備著,隨時換了那個人。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這句詩似乎不可解釋,鑰匙與鎖在愛情中的意象,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過去的愛情,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現在的愛情是一把鎖配多把鑰匙,或者是一把鑰匙能開無數個鎖。
木心先生其人本身,就象一首意境優美的遼闊詩篇木心先生80年代初期,孤身一人長居美國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直到2006年9月,79歲的他才返鄉安居,於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時,病逝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
遺憾的是,木心生前未能去過委託自己的學生、著名畫家陳丹青出任館長,並操心打造的“木心美術館”。
“木心美術館”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歷時四年建造落成。2011年,也就是木心去世那年的秋天,他與“文化烏鎮”公司Quattroporte陳向巨集確定了美術館坐落於烏鎮西柵的地點,並對自己的美術館式樣有著明確的設計與期待。
“風啊、水啊,一頂橋。”……人生這樣的結束,對於少小離家,中年赴美,暮年落葉歸根的木心先生來說,是不是圓滿?或許,我們並不能知。
"木心",是他為自己起的筆名,他的本名叫孫璞。“木心”之意,起源於佛教的"木鐸之心"。"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個"人""之意。這樣的解釋,在他的學生陳丹青為其整理出版的《文學回憶錄》裡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較為可信。
木心先生的寫作生涯超過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再度寫作後,臺灣為他出版了多達十餘種文集。他的部分散文與小說被翻譯成英語,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並作為唯一的中國作家,與福克納、海明威作品編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與耶魯這些名校教授主辦的《文學無國界》網站,木心先生擁有許多忠實的讀者。
木心先生是一個典型的藝術知識分子, 他精通文學,繪畫,音樂,歷史,詩詞等。他悠遊在莎士比亞、福樓拜、尼采、達芬奇、范寬、郭熙的山水間。我們無法用單一的藝術家身分來認定他。
他說,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就像一首意境優美的遼闊詩篇。
回覆列表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生於浙江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82年定居紐約。2011年12月21日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
2014年2月14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溫故》第二輯紀念專號,首次發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燈(序)》。
2015年11月,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巨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全程歷時四年的木心美術館,館內設計與不展,由OLI設計師法比安主持,為期一年半。全館建築坐北朝南,以修長的,高度現代的極簡造型,跨越烏鎮元寶湖水面,與水中倒影相伴隨,成為烏鎮西柵一道寧靜而清俊的風景線。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都懂了《除夕.夜》
本年的晴朗末日從別處傳悉你的心意後換了另一種坐立不安飄墜般循階下樓投身於晼晚的寒風中路上杳無行人黑樹幹後遙天明若鎏金斜坡淡紅衰草離離無葉的繁枝密成灰暈鄰宅窗前飄懸紙燈門簷下鐵椅白漆新髹掌心菸斗鳥胸般的微溫兩三松鼠逡巡覓食遠街車馬隱隱馳騁有你 是你都有你 都是你無處不在 ,故你似死神,死,愛原是這樣同體我們終於然 ,終於否待到其一死另一猶生生者便是死者的墓碑唯神沒有墓碑我們將合成沒有墓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