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金庫書畫

    瘦金體筆畫纖細,靈動,缺乏雄渾厚重。適合小字,用鼠尾狼毫新筆才能寫出效果,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口味不同,遵循自然選擇,一切都是正常的。。。阿彌陀佛善哉。。。

  • 2 # 使用者1451204604546

    先不說瘦金體如何的好。關鍵是古人總結楷書的高吵在那裡?古人云:書到瘦硬方通神,看官看了柳公權的柳體是瘦硬的代表老出其左右,而瘦金之瘦,柳亦望其項背,瘦金之硬是不在話下。魏碑光硬不瘦,故易學,當今學魏者眾多,兩學柳、瘦者少之又少,為何。難學矣!能硬者多而善瘦者少,因為瘦乃是筆尖上的舞蹈,沒幾十年的功力難以達成,而當今學書者急功近利,今日執筆明日成名,那裡捨得幾十年去做這種無租的賣買。故學柳瘦者甚少。而今人主要學鍾繇勤禮,這些上手快,中書協的大部分領導或出名者都習此帖,好弄好忽悠大眾,放著快速成名的路不走,不會吧。

  • 3 # 張偉評論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創造的一種楷書的獨特寫法,在書法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是歷代專門學習瘦金體的人很少。瘦金體的特點是用細筆寫大字,筆畫瘦硬,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筆畫起始處的裝飾性很強,風姿綽約,個性特色突出。代表作品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

    瘦金體雖然有名,現在但是專門學的人很少,學出成就的幾乎沒有,我想原因有以下二個,一是瘦金體的特點太明顯,與傳統的用筆方法差別較大,書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推陳出新,特點太強,筆法太怪的,易入難出,就有點像學唐楷,也存在這個問題。學瘦金體侷限性太強,不容易出新;二是瘦金體姿態優美,宋徽宗是配合他的工筆花鳥產生的。太美的、裝飾性強的東西容易媚俗,宋徽宗是皇帝當然沒人敢說,其他人寫就不行了。宋徽宗也不是隻寫瘦金體,他的傳統風格的行草書也好。

  • 4 # 小小竹林

    大家好,作為一名書法發燒友,我也來來說一說我的見解吧。

    瘦金體可以說是宋徽宗的標誌了,一個奇葩皇帝,被書畫耽誤的古代帝王!說到瘦金體,恐怕自然而然的就能宋徽宗劃傷等號,瘦金體在書法史上是有些與眾不同的,它造型秀麗,很容易就能抓住別人的眼球,看起來筆法似乎也並不怎麼複雜,但寫起來又感覺無從下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既然瘦金體那麼獨一無二,獨樹一幟,而且又很美觀,而學習瘦金體的人那麼少呢?是曲高和寡還是門檻過高?我簡單分析了以下幾點。

    一傳承

    首先說傳承,瘦金體是皇帝的書法,有幾個人敢來學呢?古時等級森嚴,稍不注意,要是怎麼的了,把瘦金體寫的跟個雞爪子扒的似的,一個不好被人見了,那可就是大不敬,弄不好就小命沒了。宋之後,的確學瘦金體的人也不少,但是想練好瘦金體可也不是多簡單的問題。至今也無出其右,說明不好練是一個大問題。

    二難

    既然說到難,那難在哪呢?首先瘦金體的重心要偏上,給人高高懸掛的感覺。再者筆畫要薄,露鋒利落。粗細的比例也要注意,雖瘦卻不是普遍的瘦。還有就是筆斷意連,筆畫間的牽絲要利落,不拖沓。最後也要注意筆畫的走勢角度。這幾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瘦金體是有骨無肉,沒了肉,關靠骨頭,要寫好可就難了,還要一氣呵成。

    三不吉利

    宋徽宗是亡國之君,所以不少人認為瘦金體不吉利,會折福折壽!以前的人們封建思想老舊,自然不願意觸這個黴頭不是?

    四傳統審美

    華人骨子裡就是婉轉內斂的,寫書法亦然,哪怕一個簡單的筆畫,從起筆的藏鋒到落筆,可能要轉好幾個彎才罷。瘦金體給人的感覺太瘦,太鋒利!

    五侷限性

    再者,瘦金體的侷限性也不小,我們都知道瘦金體的字筆畫纖細,那麼久註定瘦金體只適合寫小字,如果寫大就立不住,感覺無力,給人一種風吹就倒的感覺,但顏體就不同了,往大了寫照樣照的住,禮的穩。所以就有不少人也不願意去練瘦金體了。

    六美術字

    最後一點就比較有爭議了,就像開始說的,很多人是看不上瘦金體的,雖然喜歡的人很多,同樣不喜歡的人同樣很多。有點和現在對於田楷的爭議相似。因為很多人其實並不覺得瘦金體屬於書法範疇,它更多地是接近於美術字,看不上,自然就不學了。

    綜合以上幾點,所以自古以來很多人覺得瘦金體很好看,而學的人卻很少。

  • 5 # 翰墨今香

    宋徽宗的瘦金體確實是書法史上的一道奇葩,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說到瘦金體我們就會想到宋徽宗,說起宋徽宗我們就能聯想到瘦金書,二者關聯性非常的強。自古至今,學習宋徽宗瘦金書的人確實不多,這主要是以下兩點決定的: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瘦金書的侷限性

    古人論書,認為什麼樣的書法最好呢,王僧虔說過: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方可紹於古人。”

    書法最美的地方是透過書法我們能感受到書家學識、修養、情感的表達,接下來才是看書法線條本身的魅力。如果一個書家能夠兼顧這兩者,那麼你的作品就可以與古人相媲美了,這裡的古人,我琢磨的王僧虔說的也是他們家的老祖宗王羲之。

    從這一點來說,瘦金書就有點弱了,瘦金書的線條表現太美了,非常漂亮(至少我是這麼看的),裝飾性的筆法較多,反而不利於書家性情的表現。

    還有就是瘦金書最適合的就是小字,你把它放大了來寫,因為筆畫瘦勁,放大了就顯得太疏散了,沒了精神了,這也是它的侷限性。瘦金書最適合的就是用來題款,特別是與工筆畫相配合的話會相得益彰,瘦金書的很多用筆其實來自於宋徽宗對繪畫的理解。

    另外瘦金書不適合長篇大論地書寫,單個字的欣賞,瘦金書非常精美,但是一大篇瘦金書往面前一擺,看上一會就會視覺疲勞,因為基本筆畫幾乎都一樣,用筆重複的地方很多,看上去非常像是印刷體。

    藝術不是為了模仿,而是表現自我

    古人的書法理論中,最忌諱的就說跟前人一樣,缺少自己的風格。瘦金書的筆畫特徵太鮮明,因為筆畫太細,主要靠一些裝飾性用筆。學習瘦金書很難在此基礎上,在打造自己的風格,所以學習瘦金書,出路很窄,不利於以後的風格演變。

    就像顏真卿的書法一樣,風格特徵很鮮明,很多學顏的學不好,最後寫的字都變成了墨豬。所以學瘦金書也是這個問題,學得好了最多是宋徽宗第二,但人們往往是隻會記住第一,不會記住第二;學得不好的話,就會不倫不類。

    當今的各種書展、國展強調的就是創新,臨摹的作品很難入圍。所以很多學書法的朋友,為了參展,很少學習瘦金書,瘦金書很難創新。

    那麼瘦金書是不是一點也不能學呢?我看也不見得,看你如何取法了。學習瘦金書不一定要百分百的取法它,你可以撿其中你最喜歡的幾點,用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上。例如用筆的瘦硬,出鉤的鋒利,蘭葉一般的長撇,或者是學習它的結體等。

    學習書法就是要多方面取法,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地方,與自身融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風格面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休斯敦世乒賽將於11月底舉辦,馬龍、許昕、劉詩雯會去衛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