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心感動人生
-
2 # 聊以自娛2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來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
據說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茶坑村人。是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光緒十六年(1890年)春,年僅十七歲的梁啟超赴京師參加會試,路過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遵老師妻兄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芯園,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縣(今衡陽市衡南縣)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於貴州省貴築縣【今貴陽市】。北京大學首倡者、戊戌變法領袖、中國近代教育之父,歷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官、全國會試副Quattroporte、雲南學政、監察御史、刑部左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等職)之囑。前去拜會晚清重臣、洋務派首領、湖廣總督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今河北】南皮)。
張之洞聞知梁啟超才學出眾,想考考他。接到名帖,沉思片刻寫上一上聯命人交與梁啟超。上聯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來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啟超接到此聯,知道此聯是張大人是要考考自己,思索一會兒,梁啟超寫下下聯交來人送還給張之洞,下聯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
張之洞看罷下聯,對梁啟超出語不凡驚歎不已!忙命人開啟中門,迎接梁啟超入內。
注:“四水”指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四時”指春、夏、秋、冬;“江夏”指武漢;“三教”指儒、釋、道;“三才”指天、地、人;“儒人”指讀書人。
-
3 # 小太陽文案Z
從古至今,在這長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請客送禮是一直都存在的問題。為了能夠讓自己有個更好的前途,或者達到某種目的,請客送禮這種不正之風卻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即使是這樣,依然有人潔身自好,用自己的才華去征服別人。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梁啟超便是這樣一個人,他因妙接對聯使張之洞覺得梁啟超這個後生不可小覷。
梁啟超出生在廣州茶坑村,由於祖父、父親都以鄉紳的身份參與鄉政,所以梁家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財力。正是由於梁啟超出生在這樣一個優渥的家庭中,他自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加上天資聰穎,17歲的梁啟超便中了舉。當次考試的主考官李端棻看重梁啟超的才華,便將自己親妹妹許配給了他。
本以為,沿著這條陽關大道走下去,梁啟超很快會平步青雲。可是光緒年間,帝國主義的侵略踐踏,深深刺痛了梁啟超的內心。梁啟超自小聽祖父講述各種愛國故事長大,一顆無比愛國、憂國憂民的種子早就萌芽長大。因此梁啟超毅然走上了一條充滿坎坷與荊棘的救國之路。
光緒十六年,梁啟超經由陳千秋介紹認識了名聲大噪、力爭變法的康有為。康有為的見解與膽識深深吸引了梁啟超,他願意追隨這樣一個人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以康有為棄學從康,投入了康有為門下,從此開始了改良維新。後來梁啟超還成為了康有為的得力助手及維新變法的核心人物。
而那時候,身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在清政府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興辦洋務、改革教育、修築鐵路,足以證明張之洞的思想並不老套。因此梁啟超在挽救沒落清王朝這件事上對張之洞抱有很大的希望。
一天,梁啟超去廣州拜見張之洞這位湖廣總督。起初的時候,張之洞這個清朝一品大員看不上年輕的梁啟超,便想給他來個下馬威,於是想用對聯來難為一下樑啟超。
張之洞上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梁啟超下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
雖然張之洞的上聯盡顯傲慢之意,但梁啟超不卑不亢的氣勢也毫不遜色。張之洞見狀又來一聯。
張之洞上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啟超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
聽完梁啟超的下聯,張之洞大為驚訝,不禁感嘆梁啟超是個天才。也正是因為這兩幅對聯,張之洞覺得梁啟超雖然年輕,但是卻不可小看。就這樣梁啟超有禮有節地贏得了與張之洞暢談的機會。
果然真正有才華的人才能得到賞識,得到尊重。梁啟超與張之洞的對聯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4 # 不說話陪你到最後
梁啟超用文人的形式寫了一封拜見貼,並在上面寫道“新會士子梁啟超”,張之洞看到了來者是位年輕的小夥子,於是打算也以文人的形式回覆過去,信中說道;“我寫副上聯,如果你能答出我滿意的下聯,我就見你一面,如若不行,請君回去吧。‘’
回覆列表
晚清時期出現一大批改變派試圖改變清朝面貌,改變清朝混亂不堪的朝廷,就出現一批有才華之人,維新變法運動就是其中之一,開啟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主要以康有為、嚴復、梁啟超、譚嗣同為主。雖然這次變法失敗,讓更的進步人士從以前的政治鬥爭改良轉向為革命鬥爭。這場運動了主要人物有為、嚴復、梁啟超、譚嗣同在當時社會上有很多影響力至少在上層社會,影響之大無語能比,康有為是大才,梁啟超是大才中的大才。為宣傳維新變法運動創辦《萬國公報》、《強學報》、《中外紀聞》。辦報離不開政府支援,其中張之洞與他們脫離不了關係,梁啟超是怎麼說服張之洞。與其說服不於說是折服。一次梁啟超訪問武漢武昌去訪問張之洞,張之洞是當年全國高考第三名,文采無人能及一支筆寫遍天下無對手。一聽梁啟超來,而且當時梁啟超名氣已經很大了,是後輩學人當中的佼佼者,梁啟超一到總督府門口大門緊閉,這時梁啟超心裡涼了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就走到門前用手推開門,這時出來一人手上拿著對聯,手拿對聯人說:我們大帥說了對出這幅對聯我們大帥將親自出來迎接,如對不出來你就請回。上聯: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幅對聯的意思,四水指的是江河湖海,四時指的是春夏秋冬,兩字連線起來就江夏,這口氣好大,暗語就是指張之洞是江夏第一高官。這位張之洞的手下以為梁啟超需要想很久才能對出,不料梁啟超立馬說出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孺人,豈敢在前, 豈敢在後?”。意思是三教者,儒道釋;三才者,天地人;三教儒教是第一,三才人排在最後,兩字連起來就是儒人。下人把下聯傳達張之洞連說三個好字,接著說到才識過人,可敬,可敬!”於是對梁啟超刮目相看。張之洞立馬起身走向大門親自開中門迎接梁啟超。可以想象湖廣總督地方大員親自去接一個高考落榜生。就這樣一個才子跟他師父跟他們這麼一幫人弄出了康梁維新思想,才華橫溢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