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ico說教育
-
2 # 果殼裡的幸福
教師的教學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好壞可以評價的,而應該是一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並對一手資料去偽存真,客觀分析 ,才能得出公平公正的結論。
家長對老師評價的依據是間接的畢竟上學的是孩子,對老師的瞭解大多數來自於孩子隻言片語,和一年一兩次的家長會。
負責任的老師可能在孩子明顯出問題時和家長溝通。
除此之外,家長几乎是沒有別的機會了解老師的。
更何況年齡小的孩子表達能力不足,叛逆期的孩子不願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受到欺辱不知道說,不善交流的孩子沒有和家長交流的習慣,種種原因,家長可能很難了解老師的狀態。
基於孩子本身的判斷能力,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很難對老師上課水平方式激勵等方面做出準確的衡量 ,間接地,家長對老師的評價也就沒有充足的依據。
家長自身能力和身處位置也限制了對老師做出合理公正的評價家長本身的知識層次參差不齊 ,即使是有比較高的學歷 ,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可能是門外漢。
作為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生活,其身心健康學習成績與老師息息相關 ,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那麼,如果家長對老師評價不好,就會擔心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利。
因此,如果老師不過分的話,家長是不會寫負面意見的。
每一位家長對老師的期許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期望老師嚴厲,能出成績的;有的家長希望老師溫柔點,尊重孩子個性。
同一老師同一件事,家長也會做出不同的評價。
學生的評價帶有自身對老師的喜好。經常挨批評的孩子很可能會帶情緒去看待老師;認真聽講的孩子覺得老師邏輯清楚,沒聽進去的孩子覺得老師講得不得要領,如此種種。
如果把對老師評價的大權交給孩子,老師恐怕都不敢上課了!
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任何單一的評價都是有缺陷的,在建立包括家長學生學校等多維度評價體系時,必須要對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去偽存真,不偏頗不偏信。
健全的評價體系能給老師以激勵,偏頗的評價體系會傷害老師的積極性。
-
3 # 巴陵華傑
家長可以評價老師,但由家長判斷一位老師的水平高低或是否優秀,是肯定不合適的。我想也沒有哪位家長不通過全面考察一位老師,只是憑自己孩子的描述或與老師少量的接觸,就可以對該老師做出準確的評判。
評教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許多學校都有自己的評教體系。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安排了老資格教授擔任教學督導,定期抽查老師的教學情況,同時每學年要求教師們為自己的同事打分評價,另外也要求學生們對自己班上的任課老師進行評價,形成了專家-同行-學生評教體系。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老師表示,這種評教方法很不科學,我也認為這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不會將評分結果當一回事。儘管我個人多次被評為年度優秀教師和全校兩年一度的“十佳教師”。
究其原因,就是評價一個人太難了,而且幾乎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沒有標準,我們怎麼去打分?事實上,專家、同行、學生都是憑印象打分,這些分值的價值有多大?
就算是有人真的能發表高水平論文,或獲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但如果他沒有將心思放在教學上,這是好老師嗎?
如果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必要的時候對學生提出批評意見,學生也會不滿意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教標準,但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公開評價一個人,去決定一位老師是否優秀,更不能去影響一個人待遇、職稱晉級。老師和學生是否何諧相處,也是講緣分的,你不喜歡某種型別的老師,可以不選他的課,如果不容許挑選,就向學校反映問題,反映問題的人多了,老師應該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能改進就好,不能改就只能換崗了。
儘管很難用分值去評價一個人的教學水平,但評教還是有必要的,只是要探討採用何種方式方法評教比較合適。
我個人認為,全面評價一個老師誰更優秀很難,但設一個准入門檻和紅線比較容易。教師必須持教師資格證上崗,可以要求老師必須具備某種學歷,要求老師不能違法學校規章制度,不能有不妥的、反動的、犯罪的行為,否則應該清理出教師隊伍。
家長們都有望子成龍的心願,希望找到好老師來教孩子,這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家長、學生選擇了某所學校、某幾位任課老師,就應該與老師們一起齊心協力來教好孩子。要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是積極向上的,但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這是自然規律。一般來說,知名學校所聘請的老師,大多數情況下其水平、能力會更高一些。那麼,我們就一同努力,讓您的孩子在下一階段考入一所排名更靠前的小學、高中或大學,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即使家長對現在所處的學校和任教的老師不滿意,也應該面對現實,用積極的心態去接受挑戰。大山裡的孩子,不可能獲得北上廣的教學資源,但只要持續努力,儘管會更艱苦一些,最終也一定能與大城市孩子們一樣取得成功。
-
4 # 門前海藍藍
我是一個老師,但我也是一個家長,所以我可以站在兩邊思考。
我個人覺得主要問題是家長對教師瞭解得太少了,即使有資訊,也都是通過孩子轉給家長,也就是說可能由於孩子的視角,有部分內容孩子沒有觀察到,或者由於孩子的感情,會對看到的事情無意中進修了加工扭曲,比如說我前一段時間一個學生在寫作中寫到,他最喜歡最懷念的老師是小學的數學老師,這個數學老師最讓人喜歡的是,考試時候,他把參考答案抄在黑板上,然後嚴厲地對學生說:“不可以抄黑板上的答案。”接著,他又總是不知道咋回事,在這監考的節骨眼上忽然都會睡過去,然後大家的考試成績都很好。同樣,我也看到以前我學校的一個老師,上課啥都不管,學生愛咋玩就咋玩,學生就很喜歡他。
可想而知,嚴格的老師在這個學生眼裡可能是最讓人厭煩的老師了,這樣嚴厲容易招致學生煩的老師在一些學風不正的學校肯定是不受學生待見。
那麼,這樣的是非觀的學生觀察到事情自然是扭曲得特別厲害,家長受到的矇蔽自然就很厲害了。
如果說家長和老師接觸多,和老師的工作也接觸多,我覺得家長打分或者 投票還是值得信任,畢竟家長是希望老師能教好他們的子女,他們一般是不會故意把優秀的老師趕走,即使一兩個家長因為個人私利而打低分也影響不了大局,畢竟我們生活裡都會有一兩個人不對付的人,無論你這麼做,他們就是和你不對付,這可能不是你的錯。
-
5 # 畢業之家
讓家長學生評審的目的。
這個肯定是學校想出來的,教育部門為了更高的提高老師的職業素養,還有工作能力,這麼做是對老師的一種激勵。讓老師我不要認為這個職業是個鐵飯碗,做好做壞一個樣。無論怎樣都沒有任何的風險損失,只要吧課上完就可以了。小畢高中就這麼做過,基本都是90-95分,雖然匿名的,但是沒必要打低分。
教師急吼的緣故
小畢覺得大概是認為自己的威嚴受到挑戰了,新老師或許還好一些。比較容易接受新的事情,新的規則。相對一下,有多年教齡的老師,自己的習慣,威信都養出來了。呼一下,要讓家長,學生給自己評判,而且評判結果還可能會和工資獎金掛鉤,一時可能接受不了。
家長一般的做法
家長也是比較瞭解的,對於這類事情,都是秉著一種多栽花少種刺的態度。雖然匿名,畢竟這個和家長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一般家長都會和小畢一樣,90-95分,寫一寫。萬一,打底了,或者匿名的無效,被發現了。還會遷怒到自己孩子。老師的分低了,還會影響老師教學質量,也不敢保證,有之前和老師有衝突的家長,打分極低。
-
6 # 樟樹病人
一件物品的好壞容易判斷,一個人的好壞真的能夠通過量化、投票進行判斷嗎?好人有缺點,壞人本事強的現象到處都是!
具體到老師這個職業,是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打交道,情況就更復雜了!學生滿意,家長不滿意;家長滿意,學生不以為然甚至仇恨;家長、學生都滿意,同事領導又有另外的看法。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其實,公道自在人心!每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在於能不能公正客觀地說出來,說出來有用嗎?
-
7 # 風雨同舟D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好壞,不能全由學生家長說了算,應該參考學生家長的建議,主要還是由主管教育機構的上級和學校的同行業老師評比決定,現在也有個別老師道德敗壞,但整體還是好的,個別學生家長素質也不高,有的學生在家裡是小少爺,在學校受點老師的指責,家長知道後就大發雷霆,有的學生家長還毆打老師,在社會上形成了極壞的影響,所以學生家長不能評價老師的好壞,老師的好壞應有校方和學生以及主管教育的部門和在校的老師作為主要評價依據,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
8 # 完全放飛
只要是正規進入教師隊伍的,都經過層層把關,逢進必考,是合格的教師。沒有必要讓學生、家長來評價。你看,醫生的醫術高低還需要用患者來評價嗎?至於他的業績,醫生們、教師們最清楚了!
-
9 # 老王
學生未成年,給老師打分偏見多,他們有的連父母的愛都不懂,還給老師打得出公正的分嗎?
家長也不行,第一隔行如隔山,家長並不能真正理解老師的職業。比如很多家長以為老師不就一天上兩節課嘛,輕鬆得很呀。其實不知老師還有備課,改作業,和學生談話,教研,上級各類會議,公開課等等,怎麼能評價得好?第二家長站在自家孩子的立場,已是身處利益一方,又如何公平評價老師?
不僅家長學生不能評價老師,子女評價父母都無法客觀,後人評價前人都無法公正,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評價不打分,用“腳"評價,你認為不好就離開。無人問津的老師顯然要改進,對不對?
-
10 # 做好自己一切隨緣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法就有失偏頗。為啥,教師的好壞由家長學生來打分評判完全是錯誤的。就像原來用考試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如出一轍。試問,高分就是好學生嗎!低分就是壞學生嗎。回答,否也!高分學生也有犯罪的!而低分學生有好多還是良民,遵紀守法的。所以唯一用分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是完全錯誤的!那麼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學生為老師打分評判好壞也是不可取的!個人認為,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積極性,自覺性。不是靠打分來評判!沒用!歡迎大家點評!
-
11 # 正方行
這樣的打分有失公平,肯定會得到老師們的反對!
第一:教師職業專業性很強,讓家長、學生去評價教師,那科學性就無法得到保證,既然科學性得不到保證,這樣的打分還有什麼說服力呢?再就是每個人對教師工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標準不一樣,教師的教學風格也不一樣,打分難免偏頗。
第二:教師職業能不能進行簡單的量化?有的東西是無法量化的,既然無法量化,家長、學生又無法瞭解教師的工作全貌,如何量化打分呢?
第三:家長給教師打分,結果怎麼使用呢?是作為考核的依據,還是改進教師教學的過程材料呢?儘管在教師考核方案中,有關於家長評教、學生評教的說法,但是實際操作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利用這種評教作為過程管理的資訊蒐集,反饋給教師本人,改進教學,才是最好的結果使用方法。
用家長、學生的打分,不能判定教師的好與壞。如果僅從這種打分,就能評判到教師的“好與壞”,也太誇大這種打分的作用了吧!這“壞”的評價從何說起呢?還是好好研究一下科學的考核辦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好!
-
12 # 陽光183406213
老師的好壞一定不能由家長學生評定,最多隻能參考一點。
現在這個社會中,很多的家長自己都是非常不稱職的!比如說離異家庭一大把,離異父母對娃兒的愛更本就是殘缺的;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都是卵談情,家長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問題,他有資格評價老師嗎?
再說學生,懂事的學生一說道理就懂做事情也很不錯,這樣的學生還是佔主體地位的。但是始終都有一部分,自控力差特別差、行為習慣差特別差點學生,你說了他心裡不安逸,能讓這些學生評價老師嗎?
回覆列表
光是給試卷這種硬指標的,能逐條給分東西進行評價,都會有人評價不一,說三道四。
更何況是評價一個人好壞,虛無縹緲,全憑主觀感受的評價?
加入有一天高考取消,按德智體美勞是否優秀來進行考察,家長們放不放心?
高考都有人暗箱操作,替考,頂替身份。
自主招生都藏著各種貓膩。
更何況是主觀測評,怎麼保證公平公正?
家長可以給老師打分。
不合格的,辭退。
那麼,
老師可以給家長打分嗎?
不合格的,取消家長的資格可以嗎?
怎樣才算合格?怎樣才算不合格?
不合格的,取消為人父母的資格,可以嗎?
一個老師,不給孩子課後輔導,要被投訴不盡責。
一個老師,愛給孩子課後輔導,要被投訴拖堂。
眾口不一,人心難測,評價,難有客觀。
所以,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技術上能不能達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