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兮兮說事兒
-
2 # 冀之筆
記憶力在整個智力水平的評判中層次是最低的,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如果僅以背功去衡量他的學術水平,那他的水平也太僂了!
大師之所以被稱為大師,首先是他的思想,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見地,而不是靠花了很短的時間學了幾種外語,倒背如流了多少古籍經典!如果僅僅是這樣他就不配做什麼大師!
其次還要看他的著述,真正的學術大師一定是著作等身,一定是桃李滿天下,而不是靠著一個人的苦修苦學而成就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已是千古典範,有誰敢不承認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著述有著作還不行,還要看他寫了什麼研究了什麼研究達到了什麼水平,是否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是否影響了世界是否引領了世界最前沿最高階的學術研究成果!否則也難以成其為大師!
也許我們心目中的大師只是關住門自己評定的吧!是不是大師自己說了是不算數的!正如馬未都先生說的,有人請他做導師,有人稱他馬大師,他說自己什麼也不是什麼也做不了,這年頭在電視上混個臉熟就敢稱導師,做幾回嘉賓就可自封為大師,其實他們離大師的水平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文學界的魯迅是大師!繪畫界的齊白石是大師!曲藝界的侯寶林是大師!戲劇界的梅蘭芳是大師!語言界的季羨林是大師!科學界的錢學森是大師……大師是國寶級的不是隨便拿出一個就是大師!自封的更是不做數!
-
3 # 滿樓說書
據說辜鴻銘會八國語言,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還有很多牛人會多少多少種話。
其實這沒啥。
筆者也會七八種語言,比如普通話啦、江西話啦、上海話啦,還會說日語“八格牙路”,英語當然也很好,最起碼大學六級,韓語也會幾句,差不多也牛了。
會八國語言的辜鴻銘,其實最強的是英語,因為他本來就是混血兒,又從小在英語環境中長大,他的中文,很不幸,是回到國內後當外語學的。
由此可見,就算他會八國語言,然並卵?說他倒背英語,一定是他把報紙拿反了吧!
至於什麼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大概也就跟筆者說日語一樣,會一兩句“八格牙路”吧!
吹牛逼的事情天天有,放到筆者身上大家都不信,放在有那麼點傳奇性的人物身上,就很多人信了,好吧,只要您高興!
說起這個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又說他是個民族英雄,收復了蒙古,各種吹噓,這是歷史上沒有的,而是最近幾年的歷史民科們硬生生的造出來的。
事實上,像徐樹錚這種人,在民國名聲極壞,他因為擅斃了馮玉祥的恩主陸建章,最終也被馮玉祥槍殺,以怨報怨,以仇報仇,並沒有人同情。
至於說到什麼收復蒙古,這哪裡是收復蒙古啊,分明是去搶功、添亂、壞事去的嘛!
事情是這麼回事:
1917年沙俄革命後,外蒙失去了靠山,當時就想重新迴歸,當時由庫倫辦事大員陳毅(不是後來那個元帥)已經接洽成功,但徐樹錚聽說後,仗著自己的權勢橫插一杆子。
橫插一杆子倒也沒啥,徐樹錚一向飛揚跋扈,在蒙古王公面前盛氣凌人,動輒恫嚇,令後者十分不堪,徒增惡感!
這種人,如何能辦外交,又如何能上臺面!
試想,就算康熙皇帝,對待蒙古王公也沒有這幫的囂張吧?徐樹錚算老幾呢,能和康熙皇帝比嗎?
當然,徐樹錚外號“天梟”,這也是他一貫的表現。
說白了,段祺瑞最重用徐樹錚,徐也確實有幾分能耐,但這份囂張跋扈,不但抵消了其能力,其實也是把老段一生的功業給毀了!
講真,網上民科吹捧的東西太多不可信。就說語言吧,再舉兩個例子。
宋嘉樹家的幾個娃,宋藹齡啊宋二姐三姐之類,還有宋子文等,他們通常十歲左右就送到美國教會學校學習,學個七八年回來後,英語呱呱叫。
但是,回到中國,漢語不會了。還得重新補習才行。因此,據說孫和宋在家,不說中國話而只說英語,為何呢?因為孫只會粵語,宋只會滬語,兩人折中只能用英語交流!
事實上,孫在檀香山回國後,照樣要重新補習中文,他根本讀不了中國古文,比如四書五經之類,他學的是理雅各翻譯的英文版!
還有被譽為近代留學生之父的容閎,他從美國回到母國後,心情十分激動,但他張口時——發現自己已經說不出一句中文!
絕沒有指責任何人的意思。
筆者的大意是,語言這東西就是這麼回事,用則有,不用則無。
懂幾國語言,是用來炫耀的嗎?
———————————
-
4 # 兮兮說事兒
我們現在經常有一種崇古的意識,好像認為以前的學者教授要比現在強,經常慨嘆“大師以後再無大師”,其實,借用歷史學者顧頡剛在《古史辯》裡面的觀點,其實後人對“大師”們的想象都是“層累造成的”。
我曾經在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民國時期的那些所謂學術大師。我從當時時代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這裡不贅言。我這次主要想從幾個個案裡面分析一下,告訴大家,所謂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師”也是人,他們在某個方面或許有厲害的一面,但其中也有被人誇大的一面。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的梁啟超
我們先來看梁啟超,後世對於梁啟超的推崇,主要有幾個。第一個是說他的日語能力(這個其實是流傳在中文系和日語系裡面一個極有名的故事)。有人說,梁啟超在戊戌政變失敗之後,坐日本大使館的船順利逃到日本。據說,在船上他想學日語,結果,一個月之後,他的日語就學成了。
這個純屬是過度神話。後來專門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討論了梁啟超日文水平的問題,梁啟超所謂的學日語,其實是根據日語與中文很像,尤其是漢字很多,所以他就根據某些習慣,尋找到了一些翻譯的準則。比如日語都是動詞和賓語倒置,他就根據日語裡面假名を,在翻譯的時候,直接將賓語和動詞倒置。不過,梁啟超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他沒有搞懂日語裡面的否定助詞,比如ない、ず表否定的,他就完全不認識。結果,造成他很多翻譯的文章問題很大,把否定的翻譯成了肯定。
其次,有人說梁啟超寫東西,倚馬可待,非常快。這除了梁啟超年輕的時候,奠定了深厚的功力之外,主要的就是梁啟超晚年主要寫社論時評多一些,梁啟超的時評未必見得有多好,但一個是他個人影響力大,一個是他的語言文字漂亮,所以他即使寫一些平淡的內容,也會讓人覺得很厲害。
楊絳與錢鍾書
最後再說一個錢鍾書。錢鍾書確實很聰明,比如在清華大學的時候,橫掃圖書館;讀書過目不忘等等。但是,錢鍾書一輩子讀書沒什麼太多自己的觀點,活脫一個兩腳書櫥。現在很多人都說錢鍾書的《管錐編》讀不懂,被稱為天書。其實,《管錐編》只是一個資料的摘抄,錢鍾書希望從中西文學文藝作品裡面找到相通的一面。所以,他旁徵博引,引經據典,不瞭解中西文學理論基礎的人,自然視之為天書了。
-
5 # 冀之筆
記憶力在整個智力水平的評判中層次是最低的,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如果僅以背功去衡量他的學術水平,那他的水平也太僂了!
大師之所以被稱為大師,首先是他的思想,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見地,而不是靠花了很短的時間學了幾種外語,倒背如流了多少古籍經典!如果僅僅是這樣他就不配做什麼大師!
其次還要看他的著述,真正的學術大師一定是著作等身,一定是桃李滿天下,而不是靠著一個人的苦修苦學而成就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已是千古典範,有誰敢不承認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著述有著作還不行,還要看他寫了什麼研究了什麼研究達到了什麼水平,是否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是否影響了世界是否引領了世界最前沿最高階的學術研究成果!否則也難以成其為大師!
也許我們心目中的大師只是關住門自己評定的吧!是不是大師自己說了是不算數的!正如馬未都先生說的,有人請他做導師,有人稱他馬大師,他說自己什麼也不是什麼也做不了,這年頭在電視上混個臉熟就敢稱導師,做幾回嘉賓就可自封為大師,其實他們離大師的水平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文學界的魯迅是大師!繪畫界的齊白石是大師!曲藝界的侯寶林是大師!戲劇界的梅蘭芳是大師!語言界的季羨林是大師!科學界的錢學森是大師……大師是國寶級的不是隨便拿出一個就是大師!自封的更是不做數!
-
6 # 滿樓說書
據說辜鴻銘會八國語言,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還有很多牛人會多少多少種話。
其實這沒啥。
筆者也會七八種語言,比如普通話啦、江西話啦、上海話啦,還會說日語“八格牙路”,英語當然也很好,最起碼大學六級,韓語也會幾句,差不多也牛了。
會八國語言的辜鴻銘,其實最強的是英語,因為他本來就是混血兒,又從小在英語環境中長大,他的中文,很不幸,是回到國內後當外語學的。
由此可見,就算他會八國語言,然並卵?說他倒背英語,一定是他把報紙拿反了吧!
至於什麼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大概也就跟筆者說日語一樣,會一兩句“八格牙路”吧!
吹牛逼的事情天天有,放到筆者身上大家都不信,放在有那麼點傳奇性的人物身上,就很多人信了,好吧,只要您高興!
說起這個徐樹錚八天學會蒙語,又說他是個民族英雄,收復了蒙古,各種吹噓,這是歷史上沒有的,而是最近幾年的歷史民科們硬生生的造出來的。
事實上,像徐樹錚這種人,在民國名聲極壞,他因為擅斃了馮玉祥的恩主陸建章,最終也被馮玉祥槍殺,以怨報怨,以仇報仇,並沒有人同情。
至於說到什麼收復蒙古,這哪裡是收復蒙古啊,分明是去搶功、添亂、壞事去的嘛!
事情是這麼回事:
1917年沙俄革命後,外蒙失去了靠山,當時就想重新迴歸,當時由庫倫辦事大員陳毅(不是後來那個元帥)已經接洽成功,但徐樹錚聽說後,仗著自己的權勢橫插一杆子。
橫插一杆子倒也沒啥,徐樹錚一向飛揚跋扈,在蒙古王公面前盛氣凌人,動輒恫嚇,令後者十分不堪,徒增惡感!
這種人,如何能辦外交,又如何能上臺面!
試想,就算康熙皇帝,對待蒙古王公也沒有這幫的囂張吧?徐樹錚算老幾呢,能和康熙皇帝比嗎?
當然,徐樹錚外號“天梟”,這也是他一貫的表現。
說白了,段祺瑞最重用徐樹錚,徐也確實有幾分能耐,但這份囂張跋扈,不但抵消了其能力,其實也是把老段一生的功業給毀了!
講真,網上民科吹捧的東西太多不可信。就說語言吧,再舉兩個例子。
宋嘉樹家的幾個娃,宋藹齡啊宋二姐三姐之類,還有宋子文等,他們通常十歲左右就送到美國教會學校學習,學個七八年回來後,英語呱呱叫。
但是,回到中國,漢語不會了。還得重新補習才行。因此,據說孫和宋在家,不說中國話而只說英語,為何呢?因為孫只會粵語,宋只會滬語,兩人折中只能用英語交流!
事實上,孫在檀香山回國後,照樣要重新補習中文,他根本讀不了中國古文,比如四書五經之類,他學的是理雅各翻譯的英文版!
還有被譽為近代留學生之父的容閎,他從美國回到母國後,心情十分激動,但他張口時——發現自己已經說不出一句中文!
絕沒有指責任何人的意思。
筆者的大意是,語言這東西就是這麼回事,用則有,不用則無。
懂幾國語言,是用來炫耀的嗎?
———————————
回覆列表
我們現在經常有一種崇古的意識,好像認為以前的學者教授要比現在強,經常慨嘆“大師以後再無大師”,其實,借用歷史學者顧頡剛在《古史辯》裡面的觀點,其實後人對“大師”們的想象都是“層累造成的”。
我曾經在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民國時期的那些所謂學術大師。我從當時時代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這裡不贅言。我這次主要想從幾個個案裡面分析一下,告訴大家,所謂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師”也是人,他們在某個方面或許有厲害的一面,但其中也有被人誇大的一面。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的梁啟超
我們先來看梁啟超,後世對於梁啟超的推崇,主要有幾個。第一個是說他的日語能力(這個其實是流傳在中文系和日語系裡面一個極有名的故事)。有人說,梁啟超在戊戌政變失敗之後,坐日本大使館的船順利逃到日本。據說,在船上他想學日語,結果,一個月之後,他的日語就學成了。
這個純屬是過度神話。後來專門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討論了梁啟超日文水平的問題,梁啟超所謂的學日語,其實是根據日語與中文很像,尤其是漢字很多,所以他就根據某些習慣,尋找到了一些翻譯的準則。比如日語都是動詞和賓語倒置,他就根據日語裡面假名を,在翻譯的時候,直接將賓語和動詞倒置。不過,梁啟超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他沒有搞懂日語裡面的否定助詞,比如ない、ず表否定的,他就完全不認識。結果,造成他很多翻譯的文章問題很大,把否定的翻譯成了肯定。
其次,有人說梁啟超寫東西,倚馬可待,非常快。這除了梁啟超年輕的時候,奠定了深厚的功力之外,主要的就是梁啟超晚年主要寫社論時評多一些,梁啟超的時評未必見得有多好,但一個是他個人影響力大,一個是他的語言文字漂亮,所以他即使寫一些平淡的內容,也會讓人覺得很厲害。
楊絳與錢鍾書
最後再說一個錢鍾書。錢鍾書確實很聰明,比如在清華大學的時候,橫掃圖書館;讀書過目不忘等等。但是,錢鍾書一輩子讀書沒什麼太多自己的觀點,活脫一個兩腳書櫥。現在很多人都說錢鍾書的《管錐編》讀不懂,被稱為天書。其實,《管錐編》只是一個資料的摘抄,錢鍾書希望從中西文學文藝作品裡面找到相通的一面。所以,他旁徵博引,引經據典,不瞭解中西文學理論基礎的人,自然視之為天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