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rancis0810
-
2 # 每日談心
一個招聘官在聊到年輕人的焦慮時說,和年輕人的交流中,50%的年輕人沒有規劃和目標,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推斷大致原因,一方面解決吃穿,面對社會評價壓力已經佔了大部分精力,談人生規劃是無力的,另一方面,學校和社會也缺乏相關的支援去教授學生們怎麼去做一個合格的職人,怎麼去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相關教育。
在父輩的年代,大家上崗工作,三餐溫飽,家庭和睦,前途自由安排,年輕人們踏實過好每一天,沒有很大的社會落差。而如今社會工作的節奏快了很多,如果你不焦慮,不向前看,明天這個崗位就會被時代淘汰了。諾基亞什麼也沒做錯,智慧機出現了,這個龐然大物的企業說破產就破產了。
現在的社會,給了年輕人太多的壓力,他們做錯選擇,努力再多也無用。一步沒有買房子,後期房子漲到一輩子也買不起的地步。35歲被清退,說被辭職就被辭職,誰有安全感來考慮十年後。
所以,不應該苛責年輕人跳槽,注重短期目標,重要的是穩定社會環境,給年輕人長期發展的合適環境。
-
3 # 莫定格
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種是得到了它。——奧斯卡·王爾德
年輕的我們忙碌著繁瑣的工作,承擔著生活的壓力,渴望逃離,渴望成功。但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身居要位,卻迫切的希望有人為他們開啟所謂的“金手銬”。
蕭伯納曾說“二十多歲的時候做著厭惡的工作,覺得自己無法逃脫;成功後,卻感覺深陷泥潭”便是如此。
《自我驅動心理學》中提到的“精疲力竭症”能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
精疲力竭症常常是由持續不斷的的微小瑣事引發,症狀表現為成功之前的焦慮以及成功之後的疲倦,即:你努力實現了目標,並期待人生能有改善,然而結果並沒有如你所願。
本書的作者史蒂文·貝格拉斯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長期關注職場人士的心理問題,併為很多職場成功人士提供了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戰勝職業疲勞。
史蒂文·貝格拉斯透過總結實驗研究和臨床經驗,創作出《自我驅動心理學》一書,此書暢銷18年,被《財富》雜誌評為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案例闡述精疲力竭症的症狀,並給出相應的解釋,旨在幫助人們避免因追求成功而產生的心理問題。
那麼,精疲力竭症是怎樣形成的,又該怎麼解決呢?
精疲力竭症從何而來
大多人追求成功,即希望有豐厚的物質回饋,又期待能獲得社會地位(外界肯定)。物質充裕滿足身心需要,社會地位促使精神愉悅。我們在潛意識裡,實現財富和讚賞的雙贏,才能得到心理的滿足。
但實際上,成功和快樂之間的聯絡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成功後並無法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1.站在頂峰意味著難以突破
許多頂級運動員會有這樣的症狀:獲得金牌後反而會更焦慮。
人們的期待越多,自己的壓力也就越大;取得的成績越好,重新整理紀錄的可能性就越小。
美國跳水運動員馬克·倫奇獲得金牌後受到社會的關注,代言、演講等各種活動功能接踵而至,他本人卻總覺得有苦難言,這種現象,體育界稱之為“奧林匹克抑鬱症”。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喬丹身上,致使他不得不選擇退役休整。
為目標而努力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而已經取得成果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回報了。
2.缺少社會比較會降低滿足感
社會比較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評價的基礎需求,做出評價最好的依據就是與其他個體進行比較。對於競爭力較強的人,無法透過和自己水平相同或較低的人比較來獲得成就感,只有和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比較,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自我價值。
M·斯考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就曾表明:和失敗一樣,成功會使人失去很多選擇。
3.預期越高,負擔越重
書中提到一個公式:自尊=成功/預期。
作者認為,想要提高滿足感,需要降低期望值。但事實是,很多成功人士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很難降低,並且很多期望會伴隨一生。
英國紀錄片《億萬富翁的有錢人生》中提到,很多富翁執著於證明自己是他們的驅動力,但實際上這種驅動並不能帶來快樂。
怎樣緩解精疲力竭症對於怎樣緩解精疲力竭證,史蒂文·貝格拉斯認為完善內心是根本。他建議從思維方面做出改變,實現心理上的自我驅動,以減少成功帶來的不良影響。
1.使用女性思維
心理學研究發現,性別差異能導致心理差異。男性的認同感從掌控關係中獲得,女性的認同感則來自於親密關係。女性對親密關係依賴性更強,傾向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女性思維主要有以下三點表現:
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和錯誤
允許自己脆弱
接受別人的關心
2.接受挑戰、創新和改變
作者認為:在確定的成功中無法體會到成就感。人們往往在“有責任去爭取成功、確認行為很快能得到反饋、行為不一定能導致成功”的時候,表現欲最強。
接受挑戰、創新與改變可以增強表現欲,轉移關注點,帶來積極反饋,從而緩解精疲力竭症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外,新的行為能夠幫助人們重新審視自我,重新判斷自己的行為與目標。
3.正確評價自我
“我們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
財富的積累不一定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克服自身弱點,戰勝個人恐懼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成長。
真實的自我評價可以幫助人們擺脫精疲力竭症帶來的痛苦,打破脆弱的情感防線,對自己和他人建立信任。
史蒂文·貝格拉斯在《自我驅動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了大量的案例,來描述患有精疲力竭症時呈現的症狀,並針對不同情況給出了不同的應對方案。對於在職場獲得一定成功同時存在焦慮的人,這本書可以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想要擺脫精疲力竭症帶來的束縛,只有實現自我驅動,才能擺脫危機,始終把幸福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回覆列表
年輕人對成功的焦慮來自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以及對成功的渴望。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什麼時候都在,對於每個人而言只是表現出來的方式不同而已,事業成功了的有錢人他們面對的壓力一定比沒有錢的人還大,因為他們的責任更大,擔負的使命更多。我認識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公司做到了數千億,個人資產也達到數百億,可是他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三小時!非常人能及。每天都在喜憂參半的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度過的。如果是這樣,年輕人你還渴望成功嗎?
緩解這種焦慮情緒,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千萬不要抱有求勝心切的期待,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世界。
二、常聽聽音樂。
三、閒暇時間去看看電影,藝術展覽。
四、多參加體育活動,和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