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許多人讀了一遍又一遍?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研究《紅樓夢》?
3
回覆列表
  • 1 # 梅月竹風

    拍案驚奇!《紅樓夢》居然成了中國文化上的一大奇觀。歷經幾百年,溫度不降,魅力不減,長盛不衰。別的先不說,光是這一部長河巨浪般的《紅樓夢》,或者說《石頭記》,拯救了多少失業者!《石頭記》伊始,手抄公的硯臺磨得那是呼呼生風。銀子賺得喜笑顏開。洛陽紙貴,硯臺升值。“磨墨器”商人瞠目若驚,趕緊呼叫夥計:“那什麼,二楞子!快去進貨。咦?這孩子跑哪去了?只會玩。”

    而且,與此同時,中國蒼茫大地,古老國土,居然又誕生了一門曠古未聞的職業:紅學。那傢伙!從業人員的隊伍龐大,蔚為奇觀。幫派林立,喚雨呼風。有的一老一實,認真做功課,有的胡猜亂說,滿口跑火車。正如俞平伯老先生所說的:“索隱猜謎,只是空想。標榜科學,或欠嚴謹。”什麼自傳說,索隱說,考證派,政治陰謀論,地緣論,以及以及影射皇帝,皇后娘娘和妃子......不一而足。滿口跑火車。有的還把“孔梅溪”解說成“恐沒兮”,說是根本沒有這個人的意思。黑色幽默。當然,更有人還懷疑《紅樓夢》根本不是曹雪芹寫的。

    那另一支更加龐大的歷朝歷代的紅樓夢愛好者,手捧一卷紅樓夢,如瘋如魔,為之動容,為之感嘆,為之流下傷心淚。更有甚者,有的恨自己為什麼沒有生長在賈府,左手擁嬌妻,右手攬美妾,眼睛望著未轉正的通房大丫頭。恨天下地上為什麼沒有穿越時光機,穿越回去做個寶玉,或者做個賈璉,千萬不要做那個醉酒罵人的焦大,也不做柳湘蓮,說賈府只有一對石頭獅子乾淨。

    仔細想想,這些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的現象,這種紅學隊伍日益壯大,輩輩相傳的趨勢,假如《紅樓夢》作者天上有靈,會不會瞠目結舌呢?

  • 2 # 包租婆249074549

    (o´罒`o)嘿嘿♡還不是因為這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開放式小說。書中的主角之多也是空前絕後,單獨哪個都能自成一線而且互相聯絡,更有脂硯齋,畸笏叟影影綽綽的劇透,怎麼想都好像說的通但準又有相反的證據再駁倒你。

    實話講,本人不覺得紅樓夢是一個人寫的應該是2~3個人寫,作者們彼此熟悉,文采過人又都洞察世事,其中一位應該還有寫過長篇小說的經驗,曹家人肯定也參與了寫作。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全都是花名。前80回大家還都活著,到後四十回估計是有人不參合了或者死了所以看著有些不一樣。

    因為作者不是一個人,對人物塑造上尤其主要人物塑造上就會自然而然的呈現出多面性,比方說寶玉既能呵護素不相識的香菱又能無情的踢傷襲人還能特殊對待秦鍾,這放一個人寫確實不太可能做到。

    對於讀者就有意思了。讀者就一個腦袋,光是認識人物就很燒腦了,還要同時想著結局的問題,如同解多元方程,無窮無盡。。。。

  • 3 # 夢歸秦淮

    《紅樓夢》讀了就放不下是因為不同時間段和年齡段去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職業背景和人生經歷的人去讀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一、著書之謎

    《紅樓夢》的作者至今存在爭議,有人說是曹雪芹,有人說是脂硯齋,有人說作者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有人說是吳梅村等等至,今也沒搞明白。

    二、書名之謎

    書名有好幾個:《石頭記》、《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現名《紅樓夢》。

    三、版本之謎

    《紅樓夢》的各種流傳版本,至今有幾十種之多,究竟哪個版本才是真正的原版,至今尚存爭論。

    四、研究者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由於這本書被稱為謎書、奇書,因此研究者歷年歷代都不勝列舉,且職業背景各異,有大學者也有普通人。如胡適、俞平伯,張愛玲、魯迅、周汝昌、蔣勳、劉心武,都出版過研究專著。研究《紅樓夢》的書,比《紅樓夢》一書本身要多幾十倍、幾百倍。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曾經先後邀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編劇周嶺和著名作家劉心武,分別開講《紅樓夢》,影響力很大。

    五、評價之高世所罕見

    魯迅有一段關於《紅樓夢》的著名的話:“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中國最大的革命家毛澤東喜歡看《紅樓夢》,而且評價極高。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一文中指出:“中國過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歷來受人欺負。工農業不發達,科學技術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以及在文學上有部《紅樓夢》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驕傲不起來。”

    在毛偉人看來,中國能夠拿出去跟全世界比的,《紅樓夢》算是一個,可見《紅樓夢》的重要性。

  • 4 # 極致研習社

    《紅樓夢》非常神奇,每個人不同年齡去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18歲讀時只在意寶黛釵三人的情愛繾綣,28歲讀時會看到裡面有關管理、職場、人際的學問,38歲讀時會注意到之前完全沒有在乎過的小人物命運,48歲讀時會對以前曾討厭的“反派角色”有了不同的悲憫之感,58歲再讀方能明白“真作假時假亦真”的過眼雲煙。

    像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六回上半場,大部分都是講的李紈、探春、寶釵如何暫代王熙鳳之職,協理大觀園的,年少時讀這兩章,都是飛快的一晃而過,覺得沒什麼意思,黛玉都沒出場,寶玉也不是主角,跟我們想象中鶯歌燕舞、富貴溫柔鄉的《紅樓夢》印象相距甚遠。但當我們到了一定年歲,進入社會、踏進職場、邁入管理層,就會非常看重這幾回的現世意義。

    譬如探春按府裡規矩給了趙姨娘死了的兄弟二十兩,趙姨娘知道後就跑來鬧,說寶玉屋裡的丫頭襲人的娘死了都給了四十兩,為什麼只給我二十,合著我連一個丫鬟都比不上了?撒潑哭喊,非逼著這個女兒在人前拉扯拉扯她,趁此刻當家多給點銀子。

    作為現總經理,探春是絕對不能破例講人情的,哪怕前管事的代理人平兒特來說可以斟酌著再加點時,探春也是堅持原則,絕不徇私亂開恩,說:“你主子倒巧,叫我開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錢,樂得做人情。你告訴他,我不敢添減,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來,愛怎麼添,怎麼添去。”這既是絕對的公正性,也是安全穩妥的自保之策。人情往往非常靠不住,若有心人想拿當家人的把柄,這一鬆動就會把自己陷入落人口實的深淵。

    這就是職場中身處高位的公私分明。你若做了部門主管,左一個朋友讓你幫襯下業務,又一個親戚要來謀個閒差,你若都這麼給面子、照顧應允,怕是很快烏紗不保,臉面不全。

    所以,《紅樓夢》是有非常多不同側面供我們去讀去品去賞的,而且會隨著人的年紀、閱歷發生變化,其樂無窮。

    當然,如果實在對這部文字所使用的語言不是很習慣,也可以去讀其他更適合自己的書,循序漸進,只要是好的文學,都會讓自己有所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玻璃嗎?玻璃的製作發展歷史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