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月十四
-
2 # 朱防
方法很多種,因人而異,如買些圖書,立體畫冊等,分散孩子注意力(手機),組織適當的家務勞動,科技館一日遊等。
-
3 # 蘋果爸爸育兒
現在手機的普及率真是小到嬰兒,大到老人,很多孩子連話都不會說,就已經開始會玩手機了。其實不僅僅是爺爺奶奶會給孩子看手機,一些父母在看孩子的時候,為了省事也會讓孩子去玩手機,畢竟在這樣的情況小孩子能夠安靜下來,不會打擾到大人。
1、避免孩子過度接觸手機,首先全家人必須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有統一的看法。有些爺爺奶奶給孩子看手機,是因為他們並不瞭解手機對於孩子的危害,而是覺得孩子看手機既可以讓他不哭鬧,而且也能學一些東西,覺得孩子會玩手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跟爺爺奶奶解釋清楚,孩子玩手機,是有危害性的。3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三歲以上的孩子出於對視力的保護,每天看電子螢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全家人統一戰線,對於孩子玩手機,要有嚴格的管控,不要出於心軟看到孩子哭鬧就放棄原則。如此堅持下去,漸漸的孩子就可以不那麼依賴手機了。
2、家長以身作則也非常重要。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大人的,尤其是每天跟孩子接觸時間非常長的養育者。或者是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麼孩子也會對手機感興趣,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想要去玩手機。
避免孩子過多接觸手機,首先大人在陪孩子的時候,就要儘量少接觸手機,專心地陪孩子玩兒,這樣才能夠讓孩子不對手機產生興趣。
3、有些爺爺奶奶給孩子看手機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帶孩子自己的體力不支。一些爺爺奶奶的年齡比較大或者是身體不太好的,帶兩三歲的孩子的時候是比較吃力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一跑起來老人經常跟不上。
如果給孩子一個手機就能讓他們安靜的呆一會兒,方便老人看孩子,這樣也能保證孩子的安全,這樣的情況也是實屬無奈。
如果家裡的老人看孩子確實是比較吃力的話,那麼父母也儘量是去體諒他們。想一些折中的辦法,如果條件允許,孩子也可以適應的話,可以讓孩子早一點進入幼兒園的小託班,這樣既能夠緩解老人帶孩子的壓力,也能夠讓孩子在幼兒園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給孩子多安排一些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孩子對於遊戲是最為感興趣的,如果他們的生活都被各種各樣豐富的活動所佔了,他們是不會有心思去玩手機了。
爺爺奶奶帶孩子,很多時候不知道陪孩子玩什麼,如果能力允許的話,爸爸媽媽可以提前給爺爺奶奶安排好陪孩子的任務,比如說陪孩子看哪些書或者是玩哪些玩具。
給爺爺奶奶和孩子安排好活動的內容之後,也便於他們看孩子,也能夠避免孩子過多的接觸手機。
我是蘋果爸爸,反對喪偶式育兒的寶爸,陪伴式成長的踐行者。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
4 # 格格鬥愛baby
讓孩子“忙起來”。一般來講,孩子不無聊就不會總想著手機了。我姐家的外甥女今年6歲,每次無所事事的時候,就想著看電視或者玩手機。而每次她張羅著玩手機的時候,姐姐都會巧妙地,利用跟她玩遊戲來轉移注意力,外甥女每次聽到要玩遊戲,就立馬放棄看手機了。
避免孩子過度玩手機的幾個小方法1、家裡人在孩子面前做到少玩。
老話說,小孩子就是有樣兒學樣兒。如果家裡人都抱著手機不放,那小孩子肯定也會受到負面影響,總想著玩手機。
2、不要總用手機“哄孩子”,多和孩子互動。
有的家庭,為了圖省事,直接丟給孩子一個手機,這樣做真的對孩子很不好。有句話說得好“養孩子偷的懶,到最後歲月都會算回來”,所以不要偷懶,在家裡和孩子多多互動,比如一起和孩子下盤跳棋,玩樂高啊,拼圖啊等等。孩子有時候想玩手機,就是因為得不到愛的迴應,而良好的親子互動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
3、給孩子培養出來一個或幾個興趣愛好。
小孩子如果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不會那麼沉迷玩手機了。可以適當給孩子開發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陪孩子畫畫,我之前陪外甥女玩的時候,就陪著她畫了幾次畫,沒想到小姑娘很有興趣,現在一畫起畫來,就不想著玩手機了
總結一下如果你家主要的照顧者是老人,那麼就給爺爺奶奶說清楚,長期看手機的危害,相信一般的老人都能聽進去,畢竟是為了孩子好。總之,避免孩子過度接觸手機是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一切為了孩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加油!
-
5 # 紅紅說育兒
我家孩子兩歲多,也曾迷手機過一段時間,不看不吃飯那種,現在即使是再看見手機,只要告訴他:“寶寶不看手機”,他“哦”一聲就不看了。
首先,保證家裡人不在孩子面前看或玩手機。我家孩子不看手機,不看電視,因為只要他在眼前,大人就都不看。久而久之,他發現大家都不喜歡,那他也就不感興趣了。
其次,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最開始,孩子盯手機,搶手機,後來,家人不在他面前動手機,經常和他玩遊戲,給他講故事,一起看繪本,帶他認識新東西,不久後,他就不提手機了。看見大人玩手機就會很可愛地來拉衣角,說:“媽媽別玩手機了,和我一起玩小車吧!”
再次,多帶孩子出去和同齡人玩。同齡人習慣各不相同,和他們相處能知道別人的特點,提前適應環境,更容易融入群體。
總之,孩子的習慣大部分都是由成年人養成的,那麼改變習慣也要由成年人做引導。
回覆列表
有不少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縱容孩子,就是玩手機上也持放縱態度。 其實,孩子們沉迷手機,主要就是家長監管不嚴所導致。試問,自己的孩子在沉迷手機的時候,難道家長看不見?而要是像徐文淵教授的一些同事們那樣為了“省事”竟主動給孩子手機玩,未成年人別說沉迷於手機,就是過度打遊戲、接觸網上零售商店,瀏覽不健康網站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果從小學開始就如此,那麼到了中學甚至大學,習慣已經養成,孩子們沉迷手機不能自拔還值得奇怪嗎? 可見,僅靠科技手段防止未成年人過度玩手機不可能完全奏效,況且,也不可能制止所有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就是單指望法律來約束都不可能奏效,因為涉及如何執法。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法》也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對此,放任孩子玩手機的家長當自省。
個人覺得最簡單的就是把手機設個密碼,難一點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