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素說
-
2 # 歷史複習機
沒有前人的積累很難有後人成功,怎麼說呢,用一言一概之就是“戰爭背後其實是國力的對拼”
正所謂沒有強大的國家就沒有強大的軍隊
為了論證可能有點偏離主題,勿怪。春秋初期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土非常小的國家居然表現的比那些國土面積非常大的國家還要強勢。
例如最先崛起的鄭和五霸中的宋,為什麼一個那麼小的國家居然會有這樣的競爭力呢?
答案是由於中原地區發達的農耕經濟和文化使得國力強盛,當然你可以理解為近代中的發達國家。
而秦楚這樣的國土大國因為土地沒有充分的開發,其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可是就像近代一樣,英法藉助工業革命率先崛起,其它國家因為沒有進行工業化所以英法牛。可是由於體量小其本身潛力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等到各國也進行工業化和一段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超越英法,那些體量大的國家優勢越來越明顯。
李信跟秦王嬴政要了二十萬人攻打楚國,原本一路高歌猛進,原本想要攻打壽春的李信遇到項燕,又遇到原本為楚人的秦相昌平君在郢陳起兵反秦,由此遭遇大敗,二十萬人幾乎殆盡。
嬴政憤怒,下令全國“盡兵甲”後才湊夠六十萬人給王翦去攻打秦國,最後才逼得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僅僅在對楚國的作戰中秦國就動員了八十萬軍隊,此外還有用於運送糧草和武器裝備的製作。秦國的戰爭動員能力恐怖如斯,而如果沒有先人的積累秦國能有這麼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僅僅說人口,如果沒有先人勵精圖治從而使的人口增長,秦國還有這麼多人給他動員嗎?沒有
-
3 # 王不二說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能,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的很清楚,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了後來的大一統的秦王朝。
首先,在秦王嬴政之前的幾位君主中,個個都雄才大略,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從秦獻公開始,接下來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一共六位君主,本來前面還有秦武王的,但因為在位時間短,沒有啥突出貢獻,暫且不計。所以,出去秦武王外,其他每一位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都為秦一統六國做好了鋪墊。下面我們著重來看看秦惠文王嬴駟和秦昭襄王嬴稷所做的貢獻。(秦始皇劇照)
秦惠文王,秦國的第一王,在他當政期間,名臣良相輩出,著名的有張儀、犀首等,這些人都為秦國做出了大貢獻。他在位時,北掃義渠,為秦國東出解決了後顧之憂;西平巴蜀,為秦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東出函谷,一舉奠定了秦的大國地位;南下商於,擴大了秦國的疆域面積。以上這些措施,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惠文王劇照)
秦昭襄王,惠文王的兒子,繼承了他父親的優秀品質。在位期間,任用范雎、魏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正式向世人宣告了秦國的決心——一統天下。後來,在長平之戰這場關乎秦趙兩國生死存亡的戰鬥中,任用白起大破趙軍,滅掉趙軍43萬,一舉殲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為秦國統一打下了勝利的基礎。 (秦昭襄王劇照)
因此,透過對上面兩位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若真是沒有這兩位君主為秦國打下堅實的基礎,秦國能不能統一還是另外一回事呢?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其他幾位的功績,他們都為秦的統一做了大貢獻,正兒八經的是“奮六世之與烈”,中間除了秦武王腦袋有點毛病之外,其他的君主都兢兢業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秦國。
-
4 # 關好走過的門
秦奮六世之餘烈,方統一六國。一統天下是一個非常龐大而且異常艱難的目標。必須得經歷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實現。
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成功之前,天下悲秦。在山東六國眼中,秦可能都不算一方諸侯。這時候秦國已經在泥潭中掙扎了很久,馬上就有沒頂的危險。然而秦孝公力挽狂瀾,任用商鞅推行變法,全面改革,一改阻礙秦國發展的弊端。自此,秦人的崛起之路開始。秦孝公在秦國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硬是把秦國從萬劫不復的深淵給拉了出來。創業之君百戰艱難,從此打下了爭霸天下進而一統天下的根基。
孝公之後,秦惠文王沿著孝公的路,繼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往前走。這個時期,六國已經見識了秦國爆發出來的強大潛力,不敢再輕視,甚至有點害怕。屢次合縱,屢次攻秦。然而秦惠文王都有驚無險的給化解掉了。而且秦惠文王又任用將軍司馬錯拿下巴蜀之地。這一舉措,意義非凡,這是秦國繼關中之後,又得一天下糧倉,這為秦軍遠征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自此,秦已經完全具備一統天下的物質基礎。
惠文王以後,昭襄王嬴稷繼位。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任用悍將白起,透過一些列的軍事,外交手段,把能和秦國一對一的國家,楚、趙、齊徹底解決。從此,秦一躍成為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再沒有任何一國能單獨對抗秦國。此時,秦人一統天下的姿態已經完全顯現,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隨後的兩代秦王,享國之日短,繼而始皇帝繼位。而這個時期的六國已然在捶死掙扎。但是,想要徹底解決他們,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他們知道,秦國想要幹嘛,必定要做最後一拼。但是大勢所趨,加之始皇帝雄才偉略,結果不言自明。
秦的統一,是歷代秦王堅持不懈的奮鬥方才實現的偉業。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大業傳到始皇帝手裡,已經到了該完成的時候。繼而,始皇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制大一統的國家,終於結束了那幾百年戰亂紛飛的年代,其功業之大,前無古人。始皇帝當之無愧華夏祖龍。
-
5 # 蝦王251
肯定不能,惠文王加強變法,網路人才,勤修內政,善走外交,合縱連橫,昭襄王膽識過人,獨具慧眼,攻城掠地,殺敵如麻!這兩位明君不但讓自己的國家一步一步變強,更把周邊六國一步一步削弱!讓始皇帝統一六國就像摘成熟的桃子一樣!而栽樹之人和施肥之人正是贏駟和贏稷
-
6 # 足跡15358831
秦國統一天下,那一定是從秦孝公開始算起的七位帝王共同努力的結果,中途雖然有三位比較平庸,也沒出什麼大差錯。
秦國自商鞅變法改耕戰制度以來,已經是脫胎換骨,這輛戰車不戰勝所有敵人不把自己撞碎是不會停下發動機的。
秦孝公相當於一位開創者,開變法圖強的先河。秦惠文王極大擴大秦國領土,包括巴蜀義渠等地,重用張儀搞連橫。秦昭襄王時期,範睢提出遠交近攻,白起征戰一生,最終長平之戰消滅天下能與秦國正面抗衡的最後力量。不久,秦始皇即位,天下局勢基本明朗,扳倒呂不韋以後,開始統一全國,除楚國外基本順利滅國。
-
7 # 歷史科普集結號
秦統一六國,是奮六世之餘烈,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從秦獻公開始,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開啟了長達白餘年的崛起稱霸之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扭轉秦國積貧積弱之態勢,秦惠文王嬴駟繼承孝公衣缽,從稱公改稱王,將蜀地納入帝國版圖。後續秦昭襄王嬴稷才是起關鍵作用的一代帝王,他在位時間長,任用名相,不拘一格降人才。最關鍵一點,長平之戰將最強大的敵人趙國打到一蹶不振,赫赫戰功,自不必說。有了這些前輩積累,始皇帝才能成就統一國家的不朽功勳。
回覆列表
題主所提的嬴駟,贏稷更是奠定秦能統一六國的關鍵人物,如果沒有他們或許統一六國的可能就不是秦國了,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
①嬴駟
秦惠文王嬴駟是奠定秦統一六國的關鍵任務,雖然他在位期間處死了商鞅,但成功的打垮了怡舊貴族勢力想要滅商鞅之法的激動,使得秦國能依舊實行商鞅之法。故商鞅雖死,但商鞅之法不滅。同時嬴駟重用張儀,積極對外擴張,一擊而中,打得魏國連連敗退,激發魏國的怯懦之心,瓦解五國聯盟攻擊秦國的計謀。使得在位時期秦國有了空前的發展。
②贏稷-弱六國 滅西周 五十六載圖霸天下
贏稷在位時秦國進一步發展擴大,使得秦國達到鼎盛。他重用范雎、白起等,繼續擴張。南挫強楚、北服燕趙、東割膏腴、西定巴蜀、滅西周…在贏稷手上真正做到弱六國、秦獨強的局面,至此六國已成秦國囊中之物,只能做的是任由秦國魚肉。
可以說沒有著兩個關鍵人物,後面還真沒有嬴政什麼事,如果不是嬴駟堅持商鞅之法秦國不會一直強下去,如果不是嬴稷做到弱六國、滅西周、哪來的嬴政滅六國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