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券商的佣金收入大幅下滑,很多券商準備將經紀業務轉型為財富管理業務,開展收費服務模式。
2
回覆列表
  • 1 # 杜坤維

    券商投顧業務是券商的一項業務創新 實際上屬於財富管理業務。是幫助投資者管理自己的財富實現保值增值。而不是侷限於投資股票和股票諮詢。實際上包含股票投資組合、貨幣基金投資、債權投資和現金業務。

    可是目前部分券商投顧業務主要是股票投資業務。沒有真正發揮資產管理業務本色。這就給投顧業務帶來隱憂。畢竟股票投資有風險。未必能夠實現資產增值服務。

    投資者是不是要與投顧簽訂投資諮詢業務。要看投資者的資金量和投資方向。小投資者券商投顧也未必會給予太多的指導。畢竟業務量不大。對券商和投顧本人收入影響不大。大資金擁有者也就是高淨值客戶才是投顧爭寵的物件。

    現在券商投顧業務剛剛起步。不少投顧也不屬於業內精英人士。投資理財水平不一定很好。對於投資者的幫助或許也不是特別的大。頂級投顧經營豐富知識淵博不會理會中小投資者的。主要面向高淨值客戶。

    因此對於有投資經驗的投資者不一定要簽訂投顧業務。但是對於資本市場或者是投資理財菜鳥一級的新手。還是應該聽聽投顧的意見。畢竟人家是專業人士有專業知識。可以提供專業指導。

    但問題是目前部分投顧更加看重短期收益。不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培養。有點急功近利。心情浮躁。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券商投顧業務作為財富管理業務。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空間巨大。大部分人將會利用券商投顧業務理財。但需要投顧業務從業人員更加的敬業。更加具有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

  • 2 # 寧皓論市

    投資顧問的專業性和服務性勢必是一個發展趨勢,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也才二十幾年時間,加上大眾普遍接觸也只是近十年的時間,整個行業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中國國情體制特殊,很多都需要不斷的摸索前進。證券市場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地方,也是一個大蛋糕,以後的市場投顧服務,基金託管,專業性強,資金量大,這樣的投資方式一定會取締散戶為主的中國市場,尤其是國際化步伐加快,更多專業的國際證券公司進入中國,提升競爭力,倒逼國內證券服務業規範發展。

  • 3 # 逸痴癲

    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經紀業務轉型財富管理,會有幾方面考慮:

    1、中國逐漸富強後的社會必要需求。就像很多人炒股票、做投資,不僅僅是因為這幾年的宣傳和造富效應,更主要還是大家手裡有閒錢了,可以搏一搏。而隨著國家的富強,那麼大家手中的錢會逐漸增多,所以財富管理是一個未來的“剛需”;

    2、投資者、從業人員和監管層逐漸成熟的標誌。隨著2007年開始的“全民炒股”運動,“一賺兩平七負”的故事始終在上演。而從07年至今也有十餘年了,所有市場的參與者,無論投資者、從業人員和監管層都逐漸認識了資本市場的特點。所以監管層鼓勵財富管理,因為財富管理理論上能做到投資者的適當性配置,做到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升、分層管理和專業分向管理。對監管層一舉多得,也倒逼從業人員提升素質,在降低投資者收益預期和匹配風險的情況下,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3、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提升利潤。金融市場的構成中,金融機構是重要的一環,他上對監管層,下對投資者,中間要搞定員工訴求。而作為機構,他最大的訴求則是利潤。所以要選擇一種業務,他能減少監管成本,減少員工流動對公司帶來的損失,減少投資者遇到不順心時的直接碰撞成本,財富管理就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還有其他一些理由,不一一闡述,總結而言財富管理是未來金融機構的出路。

    那麼作為投資者和券商簽署付費投顧協議,是否願意。這是個難題。國內的投資者喜歡見療效再付費,所以很多人能接受賺錢了跟“投顧”私下二八分賬,也不願意先花錢讓他做你的顧問。原因很多,只列舉些我經歷的和我聽說的。

    1、投顧專業方向本身的問題。很多從業的投顧把自己定位為股票分析師,這種模式在2014年之前還有吃飯的本錢,畢竟股票數量有限、型別有限、市場操作手法有限、市場參與者有限、金融工具較少。但2014年之後,這種模式很難行得通,最好的例子就是連公募出身的大咖們都在這幾年的行情裡折戟沉沙,那麼你怎麼證明你之前的成功不是來自於運氣?所以單純的做股票的模式,我認為應該轉型,所以如果我是客戶,我不會付費;

    2、投顧專業能力的問題。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投顧開始轉向了產品化,透過產品配置來實現財富管理。但是這種模式已經淪為了“賣產品”。投顧真的瞭解你賣的是什麼嗎?他的風險和收益是怎樣的?他的投資經理是什麼型別的,適合什麼樣的市場,適合什麼樣的客戶?在你給客戶的整個產品組合裡,彼此是否有對沖的效果,相關度多少,風險的情況是什麼?很多人這些問題都沒考慮明白,只知道賣產品;

    3、投顧所在平臺的原因導致抓手有限。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海外經驗,其實一些老投顧有自己的財富管理的想法。但是國內的投資品確實有限,另外國內的金融機構間的隔閡,讓投顧很難做到教科書上的財富管理。所以也只能賣產品。

    字打多了。

    總之,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遇到有經驗和負責的投顧,可以多交流,付費可以嘗試去做個短期的,然後真正瞭解下他的能力和想法,特別是對財富管理的認識和對我的資產配置的想法。其實一頓飯就能搞定的問題。那麼如果真的牛逼,可以籤,並且保持長期的關係。但要約定一些事情,特別實在服務週期上。我簽署可以,付費可以,但是你要對我負責。

  • 4 # 價投相對論

    不願意。

    券商投顧與券商研究員是兩碼事。券商研報都是券商研究員寫的,很多大牌研究員年薪百萬甚至幾百萬,他們服務的客戶都是幾千萬起的客戶。

    券商投顧,好吧,其實很水。

    券商的營業部主要人員可以分成,客服,客戶經理,當客戶經理執業時間超過2年,公司給名額就可以申請投顧。

    這裡話說回來,客服,客戶經理,投資股份其實都是銷售類工作,看的不是股票能力,而是客戶量和銷售能力。營業部的投顧學歷參差不齊,一些小城鎮,本科以下的畢業生也去可以申請客戶經理,只要能完成考核指標就行。

    這麼說吧,投顧的水平可能很一般,還不如你哦,也許就是個中專。

    沒有歧視,我只是想表達,這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考核的不是股票水平而是資產多少,創收多少。

    投顧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讀讀研報,來忽悠你。其實研報寫的對錯好壞沒事,只要跌了,他就可以說,我有研報依據,錯了我也沒辦法,再等等吧,也許等等就漲了。還不如自己去看看研報思考一下對錯。

    一個股票能力強的人未必能做好投顧,但是一個會忽悠的人,大機率可以做好投顧。例子提多了。

    那麼為啥你想簽約投顧呢,1是懶,不想自己學,想找個能教你帶你的人,其實你找的人可能是個坑。2是貪婪,想多掙錢,獲得超額收益。

    股票市場裡的錢,是最難賺的錢。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裡,不要指望別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抓餅麵皮製作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