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居說歷史

    我們單純從《雍正王朝》這部劇的角度來分析,年和鄔的結局。

    這兩人有本質上的不同,年羹堯為雍正府邸的包衣奴才,後逐步晉升為大將軍;鄔思道為罪臣,雍正聘請為教書先生加幕僚。可以說年羹堯的成功,是雍正給予他權力和支援的結果,而鄔思道一直以來只擔當出謀劃策的角色,本身沒有實際權力。只有對雍正造成實際威脅時,才會讓雍正動殺機,年羹堯就像一個不知死的獵物,往雍正槍口上撞,而鄔思道則是謀於心計,巧妙的避開雍正的疑心。

    年羹堯的功勞,主要在於雍正執政後,打敗了羅卜藏丹津,而這場功勞,百分之七十應該算到雍正對其的支援上,打仗打的便是錢糧,年羹堯意圖養寇自重,拖而不打,最後由鄔思道點破,不得已而出戰。年在取得戰功後,可以說驕橫至極。從以下幾點可見一般:

    1、嚴令將士而不聽君令,使士卒只知有將不知有君,這是為將大忌。

    2、斬殺監軍及運糧官員,跋扈至極

    3、“年選”官員凌駕於朝廷選派官員之上

    4、結交蒙古貴族

    5、生活奢侈,糜費眾多

    6、謠言四起,犯了眾怒

    可以說,每一條都夠年羹堯死上幾次,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年羹堯恃功自傲,妄想自己當老虎,凌駕於君王之上,可以說年是個政治上的弱質。為將當如衛青,謹言慎行,方能不被君王猜忌。

    再來看鄔思道,鄔思道的成功在於助雍正奪得帝位,是雍正上位最重要的謀士,但雍正對其計從而言不聽,說白了,鄔思道分析形勢利弊,雍正消化後付諸實踐。鄔在幫助胤禛登上皇位後,選擇了半隱,減少了對雍正皇權的威脅,從而功成身退。

    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鄔便是良弓,年便是走狗,與帝王謀,不可觸碰帝王的權力底線,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

    總之,不可視權力為兒戲,有權而不弄權,欲謀天下先謀自身。

  • 2 # CompleteCosmos

    首先要說明,這要從雍正王朝這部劇來看,因為真正的歷史,就沒有討論鄔思道的意義了。年羹堯在立下軍功後,已經不能正視自己的身份了,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更有甚者,讓士兵脫下軍裝,雍正居然說話不管用,要讓年羹堯說才管用,已經是嚴重威脅皇權了;反觀鄔思道,在得知按計劃進行時,就功成身退,去地方當幕僚了,知內情的人難免要被猜忌,鄔思道這樣明哲保身,而且並不是無慾無求,倘若真的無慾無求,雍正恐怕反而不放心,鄔思道重金入駐,既保全了自己,也成全了雍正的心理。自然結局截然相反。

  • 3 # 風之子他哥

    一個是馬上殺敵,萬人擋的無敵莽夫;

    另一個是運籌帷幄,心術過人的謀略之士,不同的性格鑄就其人生結局!

  • 4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歸根結底是性格的不同,鄔思道懂得功成身退,自我規行的 道理,所以他幾乎是事事謹慎,處處小心,將規行矩步謹言慎行做到了極致,而這就是典型的識時務者為俊傑,而對於識時務者雍正自然願意放他一條生路,雙方之間等於是達成了一種事實上的默契,你規矩一尺,我敬你一丈。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得以安享晚年,而年羹堯卻與鄔思道大相徑庭,立下大功便開始居功自傲,甚至視皇權如無物,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皇權的威信,豈不知立下大功者,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懂得知進退,適時地斂去自我的鋒芒,做到循規蹈矩,低調處世。可惜年羹堯偏偏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最終導致了其悲劇性的下場。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行為決定結果。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鄧宗福

    小說和歷史本就不是一回事,該小說依附於歷史又與歷史不完全一樣!我們就小說的情節來說說這兩個人不同結局的原因。

    同樣是在雍正潛邸的人,鄔思道與年羹堯的境遇、性格、抱負和處世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鄔思道在康熙朝科考失利,探明情況是主考左興鈺副主考趙泰明貪墨收賄按銀取仕,糾集400落榜舉人抬財神大鬧貢院,被朝廷通緝十年。落魄才子遇到識才惜才的四爺胤禛,實感知遇之恩,當然竭力扶持。文人品性,為了天下蒼生福祉,鄔思道決心推四爺上位,因為他深知胤禛的果敢堅毅才是朝廷改革弊政的最好人選。同時,他對四爺的性格也非常瞭解,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威機,功高蓋主和皇帝隱秘的歷史都是自己的潛在的危脅;如果自己被其它所利用,也是皇帝極不放心的心病。雍正登基後,鄔思道選擇了“半隱”,在田文境和李衛府幕僚為雍正朝出力,也好讓皇帝放心,知道自己沒有野心。所以,鄔思道可以自保善終。

    年羹堯生下來就是胤禛的奴才,能力很強,野心也極大,也曾攀附“八爺黨”,企圖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胤禛為平叛西北,不得以用年羹堯,但年羹堯的野心和飛揚跋扈已經發展到了極點。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和朝廷要錢糧,拖延平叛時機;西北軍只奉大將軍命今而不知皇帝詔諭;清除西北大軍中異己的人員;自己窮奢極欲,賣官鬻爵,為禍一方……種種事情已讓皇權和統治受到了極大威脅,而自己卻不知悔改,所以,被雍正從“大將軍”降到“城門吏”,最後賜死。

  • 6 # 逝去即歷史

    1、鄔思道之功

    鄔思道擅長謀略,是雍正登基背後的謀士。

    鄔思道是被還是四爺的胤禛從打牢中救出來,開始只是在潛邸中當一個教書先生。但這並不是胤禛將他救出的目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追比國庫欠款、廢立太子、舉薦大將軍王、計取《百官行述》、死鷹事件、弘曆博康熙歡心、康熙駕崩前夜等事件中屢屢窺破康熙心意,給四爺胤禛出謀劃策,為胤禛的奪嫡之路指明瞭方向。

    2、年羹堯之功年羹堯是四爺胤禛府上的包衣奴才,是四爺胤禛的一把鋼刀,江南賑災保駕護航、追比欠款充當先鋒、剿滅江夏鎮追回《百官行述》當票、就任甘陝總督防範胤禵、西北平亂等事件中是雍正皇帝登基前後的武力擔當。

    兩人的功績都不小,但是最後卻落了個不一樣的結局,原因全在自己。

    1、鄔思道知進退,活!

    鄔思道在康熙駕崩當夜,就已經想好了急流勇退。並提出了半隱的方案。要讓雍正既能夠找到自己又不用擔心自己會背叛。鄔思道半隱隱到了雍正心腹李衛的官衙,做了師爺。方便了雍正對自己的監視和控制,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一段時間以後,藉著幫助田文境解決諾敏案的由頭,來到了田文境處。田文境不瞭解鄔思道的身份,嫌他光拿錢不辦事,把他趕走了,正好中了鄔思道的計,鄔思道立刻逃之夭夭,由半隱變成了全隱。

    2、 年羹堯不知足,死!

    年羹堯隨著官職的不斷升遷,開始不安分了。血洗江夏鎮給胤禛惹下了天大的麻煩,金銀財寶一掃而空,卻沒有上報胤禛。

    私下接觸八爺、十四爺給自己找退路,不能從一而終。

    西北平亂時養匪自重,生活奢靡,還學皇帝“翻牌子”。

    凱旋迴師時坦然接受百官朝拜,目空一切。朝堂上大放厥詞,“將士們只知軍令,不知道皇上”。雍正賜宴提了三個條件,全部拒絕……

    年羹堯犯了皇上的大忌,焉能不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員工因工作群說髒話被辭退、因不發朋友圈被辭退,這都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