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68971435873
-
2 # 使用者5768971435873
晉國時的徵西大將軍陶侃在青年時代做過管理漁場的小官,一天他用瓦罈子裝滿乾魚,派人送到家裡孝敬母親。陶母開啟罈子,看到是一罈乾魚,就把罈子封好,交還給送魚的人,同時寫了一封信批評陶侃說:“你在當官,把公家的東西送來給我,這不僅對我沒有好處,更增加了我的憂慮。” “陶母拒魚”的典故為我們提供了正確處理公私關係和教育親屬的範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實社會中一些人當了官後利慾薰心,索拿卡要,中飽私囊。這些腐敗分子的親屬大多明知其行為不檢,但面對金錢的誘惑,大多隻是囑咐“小心點”,而不是誠心規勸;更有甚者,有的腐敗分子東窗事發後,其親屬或幫其隱匿罪證,或做偽證,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逃脫法律制裁。 由此可見,腐敗分子的產生固然與其理想、信念的變異及難以抗拒紙醉金迷的誘惑有關,但不容否認,一些腐敗官員也正是在親屬的放任或慫恿下,才更加貪婪。有不少案件,一旦東窗事發,不是夫妻同下獄,就是父子一起入牢房,這方面的前車之鑑舉不勝舉。 俗話說:“燈不撥不明,人不勸不善。”作為領導幹部的親屬都應像“陶母拒魚”那樣,經常給為官的丈夫、妻子、兒女提個醒,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應當把“掌權幹什麼,有權怎麼用”這個最基本、最現實的問題搞清楚,不能“權”令智昏,濫用職權,謀取私利。 如今,有些地方在加強廉政建設中,紀檢部門與一些主要領導幹部的親屬簽定廉政協議書,這是令人思索的。我以為“陶母拒魚”的典故,現今看來仍有值得讓人們思考的一面,對反腐倡廉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晉國時的徵西大將軍陶侃在青年時代做過管理漁場的小官,一天他用瓦罈子裝滿乾魚,派人送到家裡孝敬母親。陶母開啟罈子,看到是一罈乾魚,就把罈子封好,交還給送魚的人,同時寫了一封信批評陶侃說:“你在當官,把公家的東西送來給我,這不僅對我沒有好處,更增加了我的憂慮。” “陶母拒魚”的典故為我們提供了正確處理公私關係和教育親屬的範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實社會中一些人當了官後利慾薰心,索拿卡要,中飽私囊。這些腐敗分子的親屬大多明知其行為不檢,但面對金錢的誘惑,大多隻是囑咐“小心點”,而不是誠心規勸;更有甚者,有的腐敗分子東窗事發後,其親屬或幫其隱匿罪證,或做偽證,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逃脫法律制裁。 由此可見,腐敗分子的產生固然與其理想、信念的變異及難以抗拒紙醉金迷的誘惑有關,但不容否認,一些腐敗官員也正是在親屬的放任或慫恿下,才更加貪婪。有不少案件,一旦東窗事發,不是夫妻同下獄,就是父子一起入牢房,這方面的前車之鑑舉不勝舉。 俗話說:“燈不撥不明,人不勸不善。”作為領導幹部的親屬都應像“陶母拒魚”那樣,經常給為官的丈夫、妻子、兒女提個醒,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應當把“掌權幹什麼,有權怎麼用”這個最基本、最現實的問題搞清楚,不能“權”令智昏,濫用職權,謀取私利。 如今,有些地方在加強廉政建設中,紀檢部門與一些主要領導幹部的親屬簽定廉政協議書,這是令人思索的。我以為“陶母拒魚”的典故,現今看來仍有值得讓人們思考的一面,對反腐倡廉也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