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明藥師

    3歲起建立性別教育

      正常情況下,3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樹立男女的性別概念了,那時他就開始知道有男女之分了(此時期就可以簡單地進行性別教育),而只有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他才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從幼兒期過渡到青春期,孩子的聚焦點也集中到接受社會知識上,這整個階段叫做性別意識潛伏期。因此,對孩子開展性別教育,能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人格,為以後乃至整個人生更好的處理兩性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 2 # 番茄育心

    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時,具體應該怎麼做?

    我們可以從以下六點來做到:

    第一點是以自然的情緒和孩子交流。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有時候會口無遮攔的問我們一些有關於性的問題,這時我們的情緒不要急躁不安或者難以啟齒,但也不要用過分露骨的語言。因為這兩種行為都可能會勾起孩子的好奇心。我們就要是平靜的,自然的,就像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恐龍的知識一樣的感覺。

    第二點是認識和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在幼兒能理解的範圍內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性別教育教育。對6歲前的孩子提的問題,父母可以用簡單直觀的描述來回答,比如 “比如爸爸把精子送到媽媽子宮裡,精子和卵子相遇就結合了”。再有,我們的解釋要讓孩子可以理解,比如5歲的孩子問小雞雞為什麼會變硬,父母可以告訴他“小雞雞要尿尿了所以變硬”,一般孩子都能理解這樣的答案。

    第三點是要給予幼小的孩子充分的愛撫、感情和安全期。當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什麼也不認識,什麼也不懂得,需要用強大的安全感來保護自己,所以表現出對媽媽特別的依戀,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父母充滿愛意的擁抱,撫摸和溫柔有趣的交流,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愛和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的重要意義,這裡我雖然不多說,但是親愛的你要重視起來哦。

    第四點是尊重孩子先天氣質型別的差異,注重幼兒優良個性的培養。

    雖然我們要認同我們生理上的差別,但是如果我們嚴格區分性別標準,就會變成非常有害的。

    比如,很多父母會認為女孩就要文靜,禁止女孩冒險,讓女孩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機會,也會讓她們對自己有過低的期待和評價;再比如,很多父母會限制男孩的情緒表達,認為哭鼻子是不男子漢,這會讓男孩感到羞愧也會讓孩子壓力無處釋放。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餘名兒童作過調查,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不僅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都較低,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要麼缺少主見,要麼固執己見;同時難以靈活自如地應付環境。

    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和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各科成績均較好,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而且追蹤研究發現,成年後兼有兩性特徵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裡,更多佔據優勢地位。

    所以,勇敢、自信、細心、耐心等優秀品質是男孩和女孩共同的優秀品質,值得每個孩子擁有。

    所以我們再對孩子性別認識教育的時候不能太絕對,太一刀切。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

  • 3 # 印尼安家燕

    小孩子對性別的理解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理性別”,另一個是“社會性別”

    為了證明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曾經設計過兩個實驗:

    實驗一:

    研究者給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取名“貝絲”(女孩名字),並給其穿上女孩的衣服。之後,讓5位年輕的媽媽分別與這個嬰兒獨處,嬰兒室裡放有娃娃玩具和電動小汽車等女孩子和男孩子玩的玩具。研究者觀察和記錄了5位年輕媽媽對嬰兒的行為方式。

    在另一種實驗情境下,研究者“變換”了這個嬰兒的性別,取名為“亞當”(男孩名字)並給其穿上男孩的衣服。觀察了相同條件下的另外5位年輕媽媽對這個嬰兒的行為方式。

    實驗結論結果發現,在第一種實驗條件下,媽媽們朝嬰兒微笑,拿出布娃娃逗嬰兒玩,覺得她很“甜”;而在而在第二種實驗條件下,母親們傾向於訓練孩子的身體活動,拿“男性玩具”給嬰兒玩。事實上,貝絲和亞當是同一個嬰兒,研究者用姓名和服飾迷惑了媽媽們。

    實驗二:

    讓三組兒童分別觀察成人對中性物體(如蘋果和香蕉)的偏愛。

    第一組兒童觀察到四個男人選擇一組物體(A),四個女人選擇另一組物體(B);

    第二組兒童看到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選擇(A),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選擇(B);

    第三組兒童看到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選擇(A),兩個女人和兩個男人選擇(B)。

    然後讓這些兒童選擇A或B。

    結果顯示:

    第一組兒童的選擇與同性範性高度一致;

    第三組兒童的選擇與同性範性一致性很低。

    所以,小孩對自己性別的認知主要來自於對家長的模仿和教育強化。

    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接受並喜歡自己孩子的性別。很多父母因為不滿意孩子的性別就將自己的孩子打扮成相反的性別,他們往往認為孩子還小,沒關係。事實上,這些模糊的態度非常容易使寶寶發生性別認同上的混亂,阻礙性別意識的正常發展。

    2.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性別角色榜樣的同時注意“同化”作用。這種影響不僅有來自父母的,也有來自孩子崇拜的英雄人物或偶像的。還要注意與自身性別相符的性格特徵,這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爸爸媽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來影響孩子,比如在爸爸工作辛苦時,媽媽和女兒一起安慰爸爸,體現女性的溫柔和理解;爸爸可以和兒子一起搬運東西,讓男孩感受男子漢的力量和強壯。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他們會產生“要像大人一樣”的願望,這種願望會導致他們對同性家長或所崇拜的同性人物進行“認同”。

    3.不可忽視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教育,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時,就對他們的行為是否符合其性別角色而加以讚許或批評,孩子從讚許或批評中會逐漸懂得怎樣做才符合自己的性別角色規範。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性別角色的學習,這是其他人都無法替代的,也是父母應盡的社會責任。

    4、注意父母對兒童的同化影響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而往往是同時進行的,不過有所側重。目前人們普遍認同,兒童應該吸取父母雙方各自的優點,和父母同時發生“同化”作用,那麼無論男、女都應具有雙性氣質,既具有男子堅強、勇敢、果斷等優良品質,又具有女子細心、溫柔、體貼等優良氣質,這才是最全面、最為優秀的人格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跡沙河3英雄強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