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舞蹈
-
2 # 金陵八城都市圈
故宮在徵集全國各地國寶級文物是一般分出土的文物有記載的和國營文物商店文物,或民間徵集的,也就是說,從文物商店徵集和民間徵集的都要加一個“新”字,因為文物可能是早年出土的,而不是考古現場出土的文物往往都是這麼做加“新”,並不影響文物文化和收藏價值。
-
3 # 老曹63839661
宋定窯三彩花鳥紋斗笠碗,應該是定窯中的極品。市場上經常出現的印花品種,很少能見到這種珍貴的三彩碗,其畫工流暢自然,幾筆把一隻鳥畫活了,花草綠意盎然,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統一。
-
4 # 浙江秋葉堂
故宮在1949年之後徵集的瓷器,都在瓷器底部寫“新”;凡是1949年之前舊藏的故宮瓷器,都在底部寫“故”。
重要人物——唐英乾隆官窯瓷器的生產無論在數量、質量、藝術上均達到古代陶瓷史的最高峰。尤其是乾隆前20年,應該是乾隆官窯最輝煌的時期。其重要原因是仰仗一位才華橫溢的督陶官——唐英。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又作雋公),又字叔子,自號蝸寄老人,遼寧瀋陽人。唐英16歲供奉從達20餘年之久。清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佐理陶務,充駐廠協理官。清乾隆元年(1736年)奉命榷淮,在淮安任職3年。乾隆四年(1739年)調任九江官監督兼管窯務,任職11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奉命移粵海關監督,任職2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復返九江兼管窯務,在九江任職5年。卒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唐英一生事蹟除供奉內廷外便與瓷務相始終,先後榷陶達20餘年之久。他初到景德鎮督陶時,對陶瓷工藝一無所知,但他下決心鑽研陶瓷工藝達3年之久,終於由外行變成一位精通陶瓷工藝的行家裡手。唐英既是景德鎮御窯廠的領導者、組織者,又是能文、善畫,擅書法、篆刻且又精通陶瓷工藝的專家,得天時、地利、人和,故對陶瓷事業頗多貢獻。從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景德鎮御窯廠,因唐英督陶而得名“唐窯”,其成就輝煌,仿古超古,創新多彩,為世所稱道,雄踞古代名窯之首。唐英著有《陶成紀事碑》,詳細記載了唐窯仿古創新的成果。唐英另著有《陶人心語》正集六卷,續集九卷,以及《陶成示諭稿》、《陶務敘略》等,均是研究陶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官窯的仿古品種乾隆官窯的仿古瓷在唐英的直接領導下,其造型多種多樣,釉色豐富多彩,主要品種有釉色仿古、青花仿古、鬥彩仿古。一、釉色仿古釉色仿古是仿宋代五大名窯和前朝名窯的產品。1.仿宋定窯白釉產品自清康熙朝景德鎮官窯就開始仿燒宋代定窯白釉印花和刻花產品,但其產品略顯粗糙。到乾隆時期,仿定窯產品則十分精緻,且多印有六字篆書官款。如故宮博物院藏乾隆仿定窯白釉凸花瓶、乾隆仿定窯白釉印花高足碗,主要是仿宋定窯印花風格,紋飾清晰,釉面潔白,做工精細,更勝定窯一籌。乾隆仿宋定窯產品不太重視對宋瓷造型的仿製,而是偏重對白釉印花和刻花的仿製。2.仿宋汝窯青釉產品明代官窯即有仿宋汝窯青釉產品的品種,到清雍正時繼承了明代傳統繼續生產這一品種,乾隆時此品種的仿製已非常成熟,如故宮藏乾隆仿汝窯貫耳瓶,從造型到釉色均仿宋汝窯,釉面佈滿魚子紋的開片,可謂惟妙惟肖,唯底足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表明是乾隆官窯的產品。再如故宮藏乾隆仿汝窯桃式洗,釉色仿宋代汝窯,十分逼真,但造型卻具乾隆時代的特徵,且底款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一望便知是乾隆仿汝窯青釉產品。3.仿宋官窯產品清雍正仿官窯產品在文獻中被稱為“仿鐵骨大觀釉”。釉色多為豆青、灰藍和月白,少數無紋片,多為大開片,釉有透明和失透兩種。失透的容易與宋官窯混淆,其精緻的產品中支釘痕為黑色,類似於汝窯細小的芝麻釘。乾隆時期的仿官窯產品仍然沿襲以上特點。乾隆時期的一件仿宋官窯水仙盆是比照宮中舊藏的宋官窯原物仿製的,造型、釉色均與宋官窯原物酷肖,由此可以看出乾隆中期仿古瓷的工藝水平。清雍正、乾隆官窯仿官窯產品的目的是為迎合帝王之需所制,多書有本朝六字或四字青花篆款。4.仿宋哥窯產品仿哥窯始於明永樂末年,成化以後,明代仿哥窯器精品不多。清雍正時唐英恢復了仿哥窯生產,製作精良,既有大小紋片錯落有致的“金線鐵線”,也有單純的大紋片或小紋片,釉色以深淺灰青居多,部分有“紫口鐵足”,其胎質較厚。乾隆時期繼續仿燒,多署本朝款,如清宮舊藏的仿哥窯葉式洗,通體釉色呈青灰色,釉面大小紋片錯落有致,底有6個支釘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乾隆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5.仿宋鈞窯產品景德鎮官窯仿鈞窯始於明代宣德時期,傳世品比較稀少,且不算太成功。清雍正七年(1729年)時,唐英在景德鎮用當地原料仿宋鈞窯仍久未成功,只好派他的助手吳堯圃到河南禹縣調查宋鈞窯原料的遺存情況,找到宋代鈞窯遺存的原料,仿宋鈞窯產品方燒造成功。乾隆時期,吳堯圃找到的原料完全由皇帝本人控制,每次仿製,乾隆皇帝發放的原料精確到兩。乾隆仿鈞產品水平極高,有本朝官款的尚好區分,無官款的極易與宋代真品混淆。二、青花仿古乾隆時期青花仿古主要表現在對青花呈色的仿製上。後人對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十分推崇,其藍色的線條中自然暈散,常泛出鐵結晶形成的斑點,給人以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的美感。其實這原本是一種燒成的缺陷,因為那個時期的鈷料中除了氧化鈷外還含有少量的鐵錳等金屬氧化物,在燒成時形成了金屬氧化物的結晶。這種缺陷卻意外的形成了另一種美感,這就是土和火相作用形成的藝術魅力。清代的鈷料提煉的比較純淨,不會再產生金屬氧化物的結晶,為了仿製明永樂、宣德青花那種特殊的藝術效果,聰明的工匠只好在畫法上採取重複點染,使之在視覺上能夠達到相同的藝術效果。這種畫法費工費時,只有官窯不計成本才適合生產,民窯一般不會生產。除了對青花呈色的仿製,乾隆時的一些青花瓷是對永樂、宣德青花瓷的造型、紋飾、青花呈色的全面複製。三、鬥彩仿古鬥彩以明成化時期的作品最為精彩,乾隆仿明成化鬥彩的產品很多,主要是在技法上的繼承,彩色則應用了許多新發明的粉彩顏料,色彩更加豐富,如乾隆仿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造型具乾隆風格,紋飾則接近成化鬥彩器,底款書“大清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仿古”。四、象生瓷仿古象生瓷是乾隆時期出現的一個新品種,以陶瓷的各種裝飾技法仿製漆器、銅器、金銀器、竹器及各種瓜果等,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非工藝精巧而不能為,體現出此時期陶瓷工藝高度成熟的完美程度。如仿漆器碗、仿古銅器的天雞尊等,集造型、釉色、彩繪於一體,令人歎為觀止,均是這類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珍品。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