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遍山川
-
2 # 古今說文
這要從事情的起因說起。十八世紀初期,荷蘭殖民者佔領了雅加達。由於荷蘭人不願意背井離鄉來到這裡定居,當地勞動力甚缺,他們就把注意打到了吃苦耐勞的華人頭上,出臺了政策吸引華人來雅加達定居。
為了生計,訊息一公佈出去,很快就吸引了大批華人湧向這裡,人數上萬,並且還在增長。
隨著人數的增加,這個華人集體越來越大,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荷蘭政府開始感覺到威脅,怕他們同當地人民聯合起來反抗殖民統治,又立馬開始限制華人來雅加達,並頒發居留許可證,若是在規定時間內未獲得居留證,就要被送出去。
荷蘭政府的限制,以及荷蘭人對苦力的殘害,引起了很多人不滿,於是一批華人又推出一個首領準備和荷蘭人對幹。不料訊息走漏,荷蘭人開始抓華人華僑,挨家挨戶搜,一律格殺勿論。屠殺持續7天,城內華僑被殺近萬人,倖免於難的僅150人。史稱紅溪慘案。
當時的中國正是乾隆年間,清政府閉關鎖國。對於國內的人跑出去,乾隆肯定不允許的,但是這些人還是要出去。當訊息傳到清庭時,一萬多華僑在雅加達被殺,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因為清朝政府認為:被殺華僑是“自棄王化”、“系彼地土生,實與番民無異”、是“彼地之漢種,自外聖化”,因此華人遭屠殺,“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聖朝”無須加以責備。乾隆皇帝本人對這些被殺者更是言語諷刺。
-
3 # 七追風
著名的“紅溪慘案”,上萬名華僑被屠殺,清廷卻認為這些華人活該……
(紅溪慘案)
1619年,荷蘭人佔領了雅加達。為了發展這一地區,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由於雅加達當地人口不多,荷蘭人就想到了華人。於是,他們誘騙甚至直接擄掠了大量東南沿海的華人,把他們帶到雅加達工作。
到了1682年的時候,雅加達的華人已經超過了3000人。1684年清廷收回臺灣後,開放了海禁。於是,沿海又有大量的華人來到了雅加達。荷蘭人看到這麼多湧入的華人,擔心他們與當地人聯合起來,反抗荷蘭統治,於是開始實施相關的人口限制措施。
首先就是華僑必須辦理申請,得到批准之後才能進入雅加達。不過,當地的僱主們沒有理會這一政策,透過行賄官員等方式,源源不斷的接受廉價的華人勞動力。
到了1720年的時候,雅加達的華人已經超過萬人,這些人當中有貧窮的底層勞動者,也有較為富裕的中產階級。不過,隨著國際貿易中蔗糖的利潤暴跌,雅加達的大量種植園破產,失去工作的華人遊民越來越多。正因為這樣,雅加達的社會治安也開始變差。
荷蘭人開始頒發居留許可證,沒有領取證件的人,或者不符合居留條件的人,都會被抓住驅逐出境。因此,華僑和荷蘭人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而且,被抓住的華僑會被裝船,強行轉移到錫蘭做苦力。但是華僑們聽說,上了船的人,會在途中被投入大海。於是,憤怒的華僑拒絕登船,他們聚集了超過5000人,推選黃班為首領,準備以武力保護自己的安全。
但是,華僑中出了一個名叫林楚的叛徒,他直接跑去荷蘭殖民者那裡告了密,出賣了所有人。(紅溪慘案事發地)
荷蘭人大為震驚,決定先動手。1740年10月9日,他們以搜查軍火為名義,進入城中華僑家中,大肆屠殺。
當時只要是華人,不管身份地位,也不管年齡大小,都必須死。整個屠殺進行了7天,上萬名華僑被殺,僥倖逃出城外的,只有150人。黃班率領的華僑並不在城內,所以躲過了大屠殺。之後,他們與荷蘭人進行了激戰,反抗一直持續到1743年。
之所以叫“紅溪慘案”,是因為這裡有一條名叫紅溪的河,也是大屠殺的地點之一。
荷蘭人制造了這一場大屠殺之後,也非常害怕清廷會報復,於是專門派人來說明這件事情。
但是,清廷根本不在乎華僑的死活,他們最終的說法是:華僑離開中國,就是“自棄王化”,就不是大清朝的子民了,被殺了那就是“孽由自作”。簡單地說,清廷的意思就兩個字:活該。
國不愛民,民不愛國,不做評價了。
回覆列表
隨著17世紀西方殖民者勢力進入東南亞,原本在當地佔據社會上層的華人地位迅速下降。同時殖民者為獲取最大的利益,大規模開發東南亞基礎建設,以帶動當地經濟。由於本地人口不足又缺乏技能,在印尼雅加達,荷蘭殖民者大量招募華人勞工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當地工商業,農林種植業同樣都充斥著從中國沿海地區來的華工。
十八世紀初,商品隨著海洋時代的到來進入了自由流通,歐洲殖民者的國內市場可以從世界任何殖民地選擇廉價的商品,印尼的蔗糖就面臨巴西蔗糖的激烈競爭。人口的膨脹,農場主的破產,勢必會引起社會動盪,華工首當其衝淪為失業者。
在雅加達大量的華工成了失業遊民,變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荷蘭當局不是因勢利導緩解社會矛盾,而是決定以遣送的方式,簡單粗暴地將華工運去錫蘭。而社會上傳言在去錫蘭的船上,華工們會被投海處死,這下華工聚眾發生了暴動,和殖民者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
1740年隨著暴動被鎮壓,荷蘭殖民者的軍事行動被無限擴大化,開始無節制無區別地在雅加達城裡搜捕華僑,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還是普通市民,不論男女老幼見到就抓捕殺害,城內華僑房屋全部被焚燬,華僑被殺過萬,因城內有條河叫“紅溪”,史稱“紅溪之役”,這一年正是乾隆五年。
這邊荷蘭殖民者殺人放火完了心裡說實話還發毛,畢竟華人背後是荷蘭人自認為還惹不起大清王朝。沒想到大陸那邊乾隆皇帝聽說後非但未加譴責還對雅加達事件裡遇害的華僑大為指責。
滿清皇帝乾隆的意識裡自始至終充滿了自我中央帝國的道德優越感,對外除了朝貢之外,官方儘可能地把對外接觸限制在最小的範圍以內,謹守“華夷之防”,沒有官方的認可,私自出海打工經商置業在乾隆眼裡和“裡通外國”沒有區別,“勞務派遣”,“民間投資”,“進出口貿易”對於18世紀的大清統制者來說還是天方夜譚。
經商本來就不入士大夫法眼,不在“王化”之內老老實實作大清的子民,去萬里之遙的番邦異國打工做賣買,實屬本身冥頑不化。對於滿清來說天下只有歸化的臣民和未被開化的番邦外夷,心甘情願常住外夷的地方,那和夷狄沒啥區別。“華僑”兩字乾隆在他祖爺皇帝編的“康熙字典”裡從來就沒見到過,替他們出頭是根本不著邊際的事,連外交抗議都不曾想過。
這不,乾隆明確宣佈,這些人不聽朝廷召喚,私自出海甘心久住番邦,在本朝就應該逮捕法辦,如今在外洋惹事生非,實在咎由自取。換句話說就是活該。
天朝的子民在國外混口飯吃,流了汗又流盡了血,大清的皇帝連句聲援的話都沒有,反而翻臉不認人。這種觀念和知識水平,難怪乾隆時期錯過了世界給中國的最後一次趕上潮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