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之前的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郭德綱再一次頻繁的出現在了電視上。他不是以一個相聲藝人的身份,而是主持、評委。郭德綱不再說相聲了嗎?我想大概不會,相聲是郭德綱的立身之本,一個不再說相聲,不再為觀眾帶來歡樂的郭德綱是不會太有吸引力的。正如他反覆說的,“他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誰會對他一個無聊的人的一天感興趣呢?陪他一起”沉默“嗎?
《過得剛好》並不是一部自傳性質的書,裡面似乎也很少涉及到我們所好奇的八卦與不為人知的內幕。它更多的類似於一部部落格或者微博的集合,文章前後之間並沒有很嚴謹的邏輯鏈。排序上也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好像只是按照內容大致分了幾類,每一大章節之內顯得有些雜亂。
作者提到了他發跡之前的坎坷,但是他都咬牙堅持下來了,這很不容易。從擔憂衣食到今天的大紅大紫,作者經歷的艱辛與心理上的壓力或許不是外人所能瞭解的。寥寥數語,現實的辛酸絕不是文字的輕描淡寫。所以,我很願意想信,這就是對相聲的真愛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種感情,也許會認為這不過是充門面的華麗說辭。這樣的想法,可有可無。其一,即使這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與內心的情感無關,又有何不可?相聲這一職業,首先要能夠是從業者自給自足,否則會有多少人因為溫飽離開這個行業。“幹一行,愛一行”說的容易,做到者幾人?其二,相聲藝人眾多,佼佼者為數太少,能夠紅遍大江南北,讓人積極主動去買票的更算的上是這一行業中的頂尖高手。如果不是真的有情感,背後付出的心血無異於對內心的折磨。刀,開刃容易,然屠龍刀只有一把。退一萬步來講,作者所言皆是偽言,也不過一笑了之,我們看的還是臺上的郭德綱。舞臺上的嬉笑怒罵,引眾人歡欣之感。誰快樂,誰知道。真愛,假情,關卿底事。
過得剛好?郭德綱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起名字,或者打廣告。文字就差一點點,但那一點點的分寸,確實最難拿捏。大紅還是粉紅,你說哪個好?人紅是非多,郭德綱也是不能免俗之人。來自各方的質疑之聲從未停歇。這是一個媒體與娛樂的時代,許多人都在攻擊別人和被攻擊中度過。各種內幕,眾口異詞,真相早已埋進了歲月。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一些老的藝術家,如馬季先生對德雲社的支援,認為德雲社在做一些對相聲有益處的事情。我想,德雲社最少是對傳播相聲,讓更多的人願意聽相聲,願意關注相聲起了很大的幫助。否則,越來越多的新一代,會把這門語言的藝術遺忘。書內,寫過很多“同行”對德雲社的“傷害”,認為其有三俗傾向,認為它不夠“高大上”。誠如作者所說,觀眾並不需要跑到茶館裡買票接受教育,否則他應該去專業的教育機構。說的粗糙點,大夥兒幹嘛要花錢讓兩個說相聲的教育自己,還挺貴的票。這當然不是說,相聲就可以三俗,就可以傳播惡劣的內容,而是不必把相聲架到廟堂之高。第一,它骨子裡就不是,第二,受眾也不一定認可。之前的一些相聲作品,的確寓教於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你不能苛求所有的相聲段子都達到那樣的水平。有時一段相聲的好壞,有善意的批評,也有惡意的挑釁。語言就是一張嘴,看你怎麼說。
書中的一大亮點就是有很多作者的一些小的“作文”,這算是個意外驚喜。都說“演員的肚是雜貨鋪”,書中的文章確實可以佐證一二。寫南唐後主李煜一段,下筆的味道,很符合有一段時間學校裡用的作文範例,用語優美華麗,帶著淡淡的古風。這和一直以來作者的舞臺形象反差實在太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簇簇,臺下的郭德綱倒像是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人生百味,皆在笑談中。張牙舞爪可也,娓娓道來可也,胸中自有溝壑,寶寶知道,但寶寶不說。
由於時間的關係,可能文中集合都是某一段時間作者的作品,所以在內容上有重複性。超脫了那段時間再看,就會覺得有些冗疊。但主旨卻一貫的秉承了作者對於相聲和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很有可能是作者的一面之詞,捍衛自己立場的回擊。想想也不難理解,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總不能打完左臉還把右臉貼上去。不過有些部分暗諷的意味太重,言語過於辛辣了。
為功利記,為公益記,為己記,為他人記,都可。臺上也罷,臺下也罷,真也罷,假也罷。我們既看不到全部的真實,也只願意看到想看到的真實。到底什麼樣子才是一個真正的郭德綱,與觀眾來講難道是件頂要緊的事嗎?
幾個月之前的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郭德綱再一次頻繁的出現在了電視上。他不是以一個相聲藝人的身份,而是主持、評委。郭德綱不再說相聲了嗎?我想大概不會,相聲是郭德綱的立身之本,一個不再說相聲,不再為觀眾帶來歡樂的郭德綱是不會太有吸引力的。正如他反覆說的,“他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誰會對他一個無聊的人的一天感興趣呢?陪他一起”沉默“嗎?
《過得剛好》並不是一部自傳性質的書,裡面似乎也很少涉及到我們所好奇的八卦與不為人知的內幕。它更多的類似於一部部落格或者微博的集合,文章前後之間並沒有很嚴謹的邏輯鏈。排序上也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好像只是按照內容大致分了幾類,每一大章節之內顯得有些雜亂。
作者提到了他發跡之前的坎坷,但是他都咬牙堅持下來了,這很不容易。從擔憂衣食到今天的大紅大紫,作者經歷的艱辛與心理上的壓力或許不是外人所能瞭解的。寥寥數語,現實的辛酸絕不是文字的輕描淡寫。所以,我很願意想信,這就是對相聲的真愛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種感情,也許會認為這不過是充門面的華麗說辭。這樣的想法,可有可無。其一,即使這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與內心的情感無關,又有何不可?相聲這一職業,首先要能夠是從業者自給自足,否則會有多少人因為溫飽離開這個行業。“幹一行,愛一行”說的容易,做到者幾人?其二,相聲藝人眾多,佼佼者為數太少,能夠紅遍大江南北,讓人積極主動去買票的更算的上是這一行業中的頂尖高手。如果不是真的有情感,背後付出的心血無異於對內心的折磨。刀,開刃容易,然屠龍刀只有一把。退一萬步來講,作者所言皆是偽言,也不過一笑了之,我們看的還是臺上的郭德綱。舞臺上的嬉笑怒罵,引眾人歡欣之感。誰快樂,誰知道。真愛,假情,關卿底事。
過得剛好?郭德綱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起名字,或者打廣告。文字就差一點點,但那一點點的分寸,確實最難拿捏。大紅還是粉紅,你說哪個好?人紅是非多,郭德綱也是不能免俗之人。來自各方的質疑之聲從未停歇。這是一個媒體與娛樂的時代,許多人都在攻擊別人和被攻擊中度過。各種內幕,眾口異詞,真相早已埋進了歲月。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一些老的藝術家,如馬季先生對德雲社的支援,認為德雲社在做一些對相聲有益處的事情。我想,德雲社最少是對傳播相聲,讓更多的人願意聽相聲,願意關注相聲起了很大的幫助。否則,越來越多的新一代,會把這門語言的藝術遺忘。書內,寫過很多“同行”對德雲社的“傷害”,認為其有三俗傾向,認為它不夠“高大上”。誠如作者所說,觀眾並不需要跑到茶館裡買票接受教育,否則他應該去專業的教育機構。說的粗糙點,大夥兒幹嘛要花錢讓兩個說相聲的教育自己,還挺貴的票。這當然不是說,相聲就可以三俗,就可以傳播惡劣的內容,而是不必把相聲架到廟堂之高。第一,它骨子裡就不是,第二,受眾也不一定認可。之前的一些相聲作品,的確寓教於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你不能苛求所有的相聲段子都達到那樣的水平。有時一段相聲的好壞,有善意的批評,也有惡意的挑釁。語言就是一張嘴,看你怎麼說。
書中的一大亮點就是有很多作者的一些小的“作文”,這算是個意外驚喜。都說“演員的肚是雜貨鋪”,書中的文章確實可以佐證一二。寫南唐後主李煜一段,下筆的味道,很符合有一段時間學校裡用的作文範例,用語優美華麗,帶著淡淡的古風。這和一直以來作者的舞臺形象反差實在太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簇簇,臺下的郭德綱倒像是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人生百味,皆在笑談中。張牙舞爪可也,娓娓道來可也,胸中自有溝壑,寶寶知道,但寶寶不說。
由於時間的關係,可能文中集合都是某一段時間作者的作品,所以在內容上有重複性。超脫了那段時間再看,就會覺得有些冗疊。但主旨卻一貫的秉承了作者對於相聲和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很有可能是作者的一面之詞,捍衛自己立場的回擊。想想也不難理解,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總不能打完左臉還把右臉貼上去。不過有些部分暗諷的意味太重,言語過於辛辣了。
為功利記,為公益記,為己記,為他人記,都可。臺上也罷,臺下也罷,真也罷,假也罷。我們既看不到全部的真實,也只願意看到想看到的真實。到底什麼樣子才是一個真正的郭德綱,與觀眾來講難道是件頂要緊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