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迅捷蘋果錄屏精靈
-
2 # 大白兔雜談
從小缺乏父母愛的孩子,對其最大的影響就是性格的形成。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通常會是兩個極端,一是獨立性強、果敢堅韌;二是膽小怕事、自卑內向。長大後他們或成就一番大事成了社會的精英,也或是一事無成地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當然這些都是機率的問題並不絕對。
同樣,缺愛的孩子長大後愛的能力也相對差些,他們需要重新習得愛自己愛他人。當然,所有這些都不是必然。倘若你真的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也不必氣餒,只要我們善於學習,這些不良的影響都會改變的。
-
3 # 酸辣土豆絲789
從小缺失父母愛的孩子,生命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的,先不說孩子長大會有什麼影響,從他缺失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已經不同了。
親戚家的孩子,在孩子9個月時媽媽就扔下孩子走了。之前孩子媽媽一直在外打工,掙的錢全部自己買衣服穿,從未給孩子買過一件衣服和玩具。唯一一件還是孩子媽媽走之前,跟我微信聊天,我說:“在外面上班,孩子見不著你,你給孩子買點衣服,孩子會很開心的”她才從外面給孩子寄的一套衣服。之後再也沒關心過孩子。
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帶著。孩子爸爸長期在外打工,一年回來一次。現在孩子4歲了。是幼兒園裡的刺兒頭,哪個老師都管不了,非常敏感,老師說老師疼他,當老師再抱其他小朋友時,他就會跟老師打架,說:“你不是說疼我嗎?,為什麼又抱其他人!”。第二天就不願意去上學。 如果老師分畫筆時給他的畫筆稍微短了點,他就記心裡了,也不跟任何人說話,也不願意上學。
平時教育上,跟他講道理是完全講不通的。他不會聽你在說什麼,只會用“哼”來回擊你,一臉的不屑。
奶奶有時管教不好,會氣得坐地上哭。有時也會打孩子,孩子咆哮著跟奶奶動手:“我要報仇!我要報仇!”歇斯底里的吼聲,好像立馬想長大把奶奶打敗。
沒有父母的愛,讓他內心極其匱乏。無論看到什麼吃都必須全部摟在自己懷裡,說全是他的。如果要一起吃也必須他要最大的。他跟我兒子之間形成了強烈對此,每次買東西,我兒子要一個,他就必須要倆,或者更多,把自己的口袋全部裝滿。 買烤腸,我兒子喜歡挑小的,我問兒子為什麼不選大的,兒子說:“大的我吃不完,小的就夠了”。而他卻必須要最大的,吃不完就扔掉,然後到下個小攤繼續要其他吃的,還是要最大的,吃不完再扔,然後繼續喊著要買其他東西。 他不願意吃的東西,如果端給我兒子吃,他會立馬過來想辦法打翻,攔著不讓給別人吃。 同時買兩根一模一樣的棒棒糖,他會不滿意拿到自己手裡的那一根,要求跟我兒子換,我兒子同意,可是換過之後他又會不滿意,還是覺得自己手裡的不好,再次要求交換,每次都要這樣來回換幾輪。後來,每次買東西我都會讓他先挑,挑剩下的留給我兒子,但他依然不相信他挑的是最好的,還會哭鬧。
只會發洩情緒,不懂如何跟人溝通。如果他想要別人的東西,採用的方式就是搶,打架。每天跟奶奶講話都是命令的口氣。如果奶奶沒做好就對奶奶拳打腳踢。
犯了錯誤從來不會承認。比如你親眼看著他打碎了一樣東西,他立馬一口否認“就不是我乾的,就不是!就不是!”無論你採取什麼方法,他都不會承認是他打碎的。 如果他吃飯把飯弄掉桌子上,會立馬指著旁邊的奶奶說:“都怪你!都怪你!”。
最近天冷了,他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要起來上幾趟廁所,而且每次去廁所只尿一滴,要麼就說要大便,然後去了蹲一會就說沒有大便。奶奶每天這樣挨凍,他對奶奶說:“就作擺死你!”
只從小時候這些就可以看出對孩子有多大影響了,更別提長大了。
-
4 # 國強民富407
除了常規的大家認為的消極一面我覺得這要看自己的.有的人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人獨立性不一定好.還有些人覺得別人給予的還不夠多.總歸有比較才有差距.不要做一個索取的人.應該善於做一個奉獻的人.“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
5 # 蔓莓愛畫畫
內心裡面可能極度缺愛和自卑。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會有面具偽裝,但是長時間相處就會能感覺到。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人的心理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影響可能是一輩子。得不到的東西就會越渴求,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就消失,也很難彌補。因為時間已經過去,遺憾就是終生的遺憾。隨著時間深埋心裡,在遇到刺激反射的時候,這種缺愛的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有可能會羨慕別人,怨恨父母,缺愛然後在找物件的時候轉移,內心孤獨,自我防備重等等。而且缺愛的同時還有責罵,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叛逆並不會隨著青春期的消失而離開,而會延續下去,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一生。本來父母是因為關心而責罵,因為愛其不爭而責罵,但是壞就壞在表達方式不對,反而很女兒成為冤家的事情身邊例子很多。總而言之,父母還是要報負責任的態度耐心教育孩子吧,佛家曰,因果迴圈。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6 # 愛麗絲靜
對於從小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沒安全感,自卑,膽小, 缺愛,有的或還會性格扭曲…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真的很重要…
-
7 # 馬良東888
要我說最好不要讓孩子失去父母愛,因為失去任何一方對孩子都太不好了,第一失去任何一方都會讓孩子失去愛,因為失去了倆個為他無私奉獻的愛的人,失去愛會讓他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太愛和別人交流,經濟方面也肯定不太撫養,給孩子造成了心裡陰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頭緒,總之一句話,就是缺勢著呢。
-
8 # 滿眼星陳OJtY
我感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從小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馨!沒有父親的寵愛,沒有母親的呵護!因為小時候家裡窮,爸爸媽媽都是在磚場打工,從7歲我就會自己做飯,洗衣服,每天自己去上學,!
但我的性格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大大咧咧,很容易滿足!從不爭強好勝,
回覆列表
1、個性冷漠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關係的監護人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和引導,如果都沒有時間關心孩子很容易引起性格孤僻,缺少依賴感和安全感。在長大後多表現為個性冷漠,不願與人接觸,更習慣於同自己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在他的思想認知裡自己本身就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存在。對待問題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鮮少建立人際交流,心中充滿了孤獨感。
2、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
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家庭給予的教育十分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家裡。從擁有孩子那一刻起父母便出現了不可推卸的責任感,每一種行為、習慣、思維、概念都將對孩子的思想產生浸染和薰陶。情感上的交流是最為細膩且重要的,在孩子的世界裡撫養人的理念是判定一切是非的標準,他會遵循父母的要求來建立自己的觀點。
倘若父母只帶給孩子威嚴和要求,幼小的內心會缺少溫情的東西,只會更武斷和絕對的追求目標以贏得肯定。即便長大後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令人佩服的成績,內心也會充滿了失落和寂寞,表現為總是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3、缺少愛的表達
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表達有很多的途徑,可以是最直接的言語表達,也可以是一個親密的擁抱,一個溫暖而堅定的眼神,甚至一個緊握的拳頭,這些肢體行為配合的方式是傳遞內心情意很好的方式。如果父母不給予孩子關愛和在乎的表達,孩子通常也無法體會和表達。或者他們成長以後會對人忽冷忽熱,難以分辨他人情誼的真假性,對交友以及情感的需求度很低。
電影松子的一生就是對此類情況最為真實的寫照,在她的世界裡:只要別人給予她一點點的好,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她都會覺得彌足珍貴,繼而把希望寄託在別人那裡。分寸感是他們思維裡較為模糊的概念,倘若逐步掌握好情感的尺度,人際關係的能力便會自然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