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智慧之窗
-
2 # 我沒忘記home
建構共和國就是徹底毀滅反對它的。——聖茹斯特
雖然“恐怖主義”很難有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它們大多是“企圖引起公眾恐慌的犯罪行動,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為追求政治目的而從事這些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不管其背後的性質是政治、意識形態、哲學、種族、宗教等都不能使之合法化”。雅各賓派專政可以看作是由國家機器推動的一種恐怖主義,他們為了捍衛革命而使用反革命的手段,用盡一切手段去消滅“反對者”,即“國家恐怖主義”。
附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斷頭臺
雅各賓派雅各賓派最早是由來自布列塔尼地區的三級會議代表們組建的秘密俱樂部,在1789年進入巴黎後由布列塔尼地區的國民制憲議會核心小組代表組成。在得到“倫敦革命學會”祝賀法蘭西“正在爭取他們的自由”的賀詞後,俱樂部於1789年11月重建。1791年憲法頒佈之後,俱樂部改名為“憲法之友巴黎雅各賓學會”,1792年9月21日法國君主制廢除後,改名為“自由和平等之友雅各賓學會”。
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發展期間最有名的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俱樂部,它最初的立場是保皇派,後來隨著革命的發展逐步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共和運動。雅各賓俱樂部作為一個多元政治團體,它經歷一個由偏保守到極端激進的發展過程。
國王被軟禁後,法國首先由君主立憲派統治。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激進派和保守派矛盾激化。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再次發動起義,國王、王后被拘禁,君主立憲派的統治被推翻。這次暴動迫使立法會議廢除帝制、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吉倫特派在這次起義後掌權,但他們無力解決反法同盟的入侵、底層民眾不切實際的利益訴求等,巴黎人民遂於5月31日到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吉倫特派的統治被推翻。1793年九月,吉倫特派21位主要領導人被送上斷頭臺,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開始。
雅各賓專政雅各賓專政(1793年9月5日-1794年7月28日)時期是法國大革命一段充滿暴力的血腥時期。 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雅各賓派在推翻吉倫特派後取得政權,他們在內戰以及反法同盟入侵的壓力下,以極端的暴力手段大規模處決“革命的敵人”。在整個大革命期間,有無數人倒在“國家的剃刀”——斷頭臺上:如國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大多數吉倫特派領袖,路易·菲利普二世,奧爾良公爵,羅蘭夫人,化學家拉瓦錫等,直至羅伯斯庇爾本人。據統計,在1793年-1794年雅各賓派專政期間,被殺的“反革命分子”超過7萬人。
1793年12月25日,羅伯斯庇爾曾說:”革命政府的目的是要建立共和國......革命政府有義務為好公民提供國家所有的保護;它沒有義務給予人民的敵人任何東西,除非是死亡......“羅伯斯庇爾認為只要目的是正確且合理的,那麼採取任何手段打擊反革命,哪怕是暴力都是合理的。1794年2月5日,羅伯斯庇爾在國民公會說到:
”恐怖暴力無非是正義的,及時,嚴厲的,沒有彈性的......如果革命政府在和平時期的基礎是美德,那在革命時期的基礎既是美德也是恐怖暴力;美德,沒有這些恐怖暴力會導致毀滅的;恐怖暴力,沒有這些美德是沒有無權力基礎的。無權力的無非是快速,嚴厲和沒有彈性的正義;以上 因此它是美德的化身; 它本身是欠缺原則,而且不是民主的一般原則的結果,適用於“祖國”最迫切的需求。“
附圖,羅伯斯庇爾被捕
革命法庭
國民公會為審判政治犯而在巴黎成立了革命法庭,其由一個陪審團、一個檢察長和兩個代檢察長組成,他們均由國民公會任命,其判決定案後不得上訴。1794年6月10日,在羅伯斯庇爾鼓動下,共和國頒佈了《牧月22日法令》,主要內容為:禁止囚犯僱用律師為自己辯護,並規定死刑為唯一刑罰。在之前的13個月內,革命法庭宣判1220人死刑;在法令透過到和羅伯斯比垮臺之間的49天中,有1376人被判處死刑。
被革命法庭定罪的人中,約8%為貴族,6%為神職人員,14%為中產階層,72%為工人或被指責囤積,逃避徵兵,逃兵,或叛亂的農民。
嫌疑犯法令
1793年9月17日,共和國頒佈嫌疑犯法令。根據歷史研究,在恐怖統治下被指控為嫌疑犯的人數高達50萬人,其中約3.5萬到4萬人被處決。按照這項法令,以下人群都被視為嫌疑犯:
“根據他們的行為與社會關係,或者根據他們的言辭和著作,偏袒於暴政或聯邦主義及自由的敵人,那些以3月21日法令中指定的方式,獲取他們的財富以及他們的市民責任所獲取的報酬,且(行為)不能糾正的人;那些拒絕公民身份認證,被公共行政官員驅逐或被國民議會及其委員停職且未有恢復的人;那些前貴族,以及他們的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子或者女兒、兄弟或者姐妹,以及流亡分子的代理人,他們之中沒有堅決表示自己對革命的承諾的人;那些在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3月8日-3月30日釋出期移民外國的人,就算他們在該時期內回國。“公安委員會
1793年4月,國民公會建立公共安全委員會,雅各賓派使它成為法蘭西恐怖統治時期事實上的執行機構。 公共安全委員會繼承1793年1月成立的一般防衛委員會,並承擔保護共和國、抵抗外來侵略和鎮壓內部叛亂的職責。作為一個戰時機構,委員會被賦予了軍事、司法、立法以及行政工作等龐大的權力,構成雅各賓派專政統治的基石。
回覆列表
一、在當時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利用恐怖手段排除異己,維護權利,實行了一系列的“恐怖政策”。它是“恐怖主義”的源頭,但卻不屬於真正意義上恐怖主義。
二、恐怖統治主要有兩個方面:經濟恐怖
和政治恐怖。前者以全面限價法令為標
志,嚴禁囤積居奇,對日用必需品實行最
高限價政策。這是一種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體制。在政治方面,頒佈了《懲治嫌疑犯條例》,並建立了集權統治,以加強對敵鬥爭。恐怖統治是雅各賓派在內憂外患的空前嚴重的情況下被迫採取的措施。它是一種“ 戰時體制”,它暫時犧牲資產階級的某些利益,以滿足了群眾的某些要求。其結果,在經濟上囤積居奇和哄抬物價的投機行為得到了遏制,經濟上的混亂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在政治上,叛亂被平息,秩序得以穩定,共和國的危機得以解除。
三、但其消極作用也影響頗大:①限價政策違反了資本主義經濟自由的原則,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②打擊面過寬,處決的人太多,違反法治。③在恐怖統治下養成一種心態,即當權的人利用恐怖手段排斥異己,維護權力。④危機克服後,不願結束恐怖統治、建立資本主義的正常統治秩序,違背了客觀歷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