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139066966

    像這種情況,雙方關係已是徹底僵脫了。

    是否考慮一下,讓女兒換個環境,或父母異地另居。

    這樣或許雙方都有冷靜期,以免矛盾激化致生意外。

  • 2 # 快樂庭院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

    在發表自己意見之前,和大家先分享一個案例:

    一個高中期女孩,在外邊給人的感覺很文靜、懂事,在學校和同學相處也不錯,可是在家裡卻經常和爸爸媽媽發生戰爭,和爸爸媽媽對罵、甚至動手,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家裡爭執不斷,媽媽的焦慮到了極點,不僅是揹著孩子哭,有時還當著孩子面掉眼淚。每次女兒回家鬧到全家都緊張的地步,親子關係到了異常緊張的時候,媽媽撐不住了,聽朋友的推薦,去系統地學習一個家庭教育的內容,這就是人和人相處中的一個原則:誰痛苦誰改變。

    經歷了6個月的學習,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幸福,她給自己的一個總結是:

    自己以前給大家兢兢業業地挖的坑太多了,現在明白了,不再挖坑了,孩子也好了!

    聽她講了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經歷,再一次感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感覺到孩子出了問題,那麼問題的根源首先應該是家長的,要想讓孩子有所變化,家長就必須自己先有所改變。

    讀題主這個問題,在分享上述案例之前,我想到下面這樣的一個場景:

    一個十幾歲的大姐姐,和一個四五歲的小妹妹,共處一室,小妹妹就想和大姐姐一起玩,大姐姐走到哪裡,她總想跟著,而大姐姐則總覺得小妹妹太幼稚,自己根本沒法和她溝通,不是同一頻道,總得哄著她,於是就有點嫌棄小妹妹累贅,總想躲開她。

    而在這個問題中,小女孩變成了媽媽。媽媽從生理年齡來說是成年人,可是在十幾歲的女兒面前,表現出來的心理年齡其實就是一個兒童。如果想改善親子關係,不可能人為地降低青春期女兒的心理年齡,那麼只有一個方法,媽媽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齡。媽媽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齡?唯有學習一條路。

    這裡就不再告訴題主怎麼去做,因為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方法能解決的問題。如果理念沒通,方法根本用不起來,勉強照貓畫虎,也很容易走偏,再者,在以往的回答和文章中我已經分享過多個方法的問題,尤其是青春期親子關係的專欄裡,系統分析了多個方法,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

    總之,如果題主真正想解決問題,最好自己能去真正地進入一種學習狀態,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 3 # 左手斷了線

    其實孩子的叛逆都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最主要還是在父親和母親,一個家庭和睦,氛圍非常好的家庭的孩子一般來講是不會叛逆到哪裡去的。

    家庭矛盾比較多、夫妻感情不和、丈夫經常藉口在外應酬不著家、夫妻有一方脾氣暴躁等等,都是造成孩子叛逆的因素。

    但凡我身邊看到的,叛逆的孩子,他的家庭都不外乎這些因素;

    但凡家庭比較和睦的,孩子一般都不叛逆。

    孩子不和父母溝通不說話,還屬於比較輕的,重的就是完全放縱自我,學業一塌糊塗,要麼很早輟學,社會上那一套壞習慣全學起來。

    首先要家庭和睦吧。

  • 4 # 正宗的黃小逗

    01.

    新京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表明,受訪的中學生中有9成以上的人不願意把心裡話跟父母說。

    父母單方面地在給孩子提要求 ,而沒有坐下來和孩子平等地探討問題的意識。

    其實,父母給孩子的,應該是有分寸、有尊重感的愛,給予孩子自己的獨立空間。

    一個孩子曾經分享了她的經歷:說自己洗澡的時候母親時常進出浴室。

    除此之外,母親還時不時偷看她的日記,她實在無法接受就表達了抗議。

    沒想到母親居然振振有詞地說:你人都是我生的,這還怕什麼呢?

    面對不懂得保護孩子隱私,甚至天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隱私的父母,我們真的需要更多地提醒:

    聰明的父母,都會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

    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就應當享有自己的隱私的空間,與他們保持恰當的距離。

    這一點,不應該因為是孩子的父母,而有所區別。

    02.

    另外,作為父母,不應該以壓力大為藉口,犧牲掉陪伴孩子的時間。

    如果一直忙於生活,那你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只為了做一次賭博嗎?看看孩子是否足夠強悍到可以和你不一樣,而有更精彩的人生麼?

    生育和培養就是責任,認清這部分責任需要你在生育之前就認真考慮了,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作為父母,要主動了解青春期不良情緒。

    當父母接收到青春期孩子這些不良情緒的訊號時,不是盯著孩子的行為糾纏不休,臆想孩子不聽話了,變壞了,上綱上線地批判孩子思想道德有問題,甚至擔心孩子有精神病類的。

    而是,慢慢地學會放手,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尊重孩子的成長。

    現今的父母愛意,大多都是裹挾,赤裸裸的裹挾,把自己的慾望強行加在孩子身上,最明顯的就是“強加願望法”:

    當年我沒機會學音樂,我希望你學。

    可是,孩子心裡吶喊的是他想學畫畫啊!

    要知道,給予相對自由的才是愛。

    幫他把握大方向,讓他在善良的道路上飛就好了呀,為什麼一定要他只是直飛呢?

    教給孩子如何快樂和愛生活啊,這才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要孩子幫你完成你的人生願望!

    所以,請家長放下自己,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做好自己,陪伴孩子,給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我們的想要。

  • 5 # 果二代

    溝通和交流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

    你要把孩子當上司,是非常的尊重,但避免不了會拍馬屁,何來平等?

    你把孩子當下屬,免不了頤指氣使!

    你把孩子當同事,平等和尊重自然而來!

    你和你的同事不會一見面就聊過沒完吧?

    而是有事的時候才會去找同事,所以你們家長也不要搞的一天戰戰兢兢的。

    在孩子面前,害怕一句話沒說到點上,把炸藥包點著了

    《非暴力溝通》講了溝通的四要素:

    一、觀察

    三、說出你的感受

    四、說出具體的要求

    有句話叫:與其扠腰評判,不如躬身實踐!

    所以孩子做的啥,你不要“不對!不對!...”

    如果孩子真做的不好,就直接心平氣和地說出你的感受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並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例如,有時我們會說:“我覺得這不公平。”在這句話中,“我覺得”換成“我認為”也許更恰當。”

    你比方孩子放學後就開始玩電腦,而不是寫作業。

    你可以和他說:我認為先寫作業再玩電腦比較好,這樣不會耽誤你的睡覺時間,第二天上課也會有精神!

    也許你會說青春期的孩子怎會聽你的!

    那只有讓他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爭霸3》中,為什麼阿爾薩斯成為死亡騎士之後就要弒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