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悅讀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被很多人用在了感情上面,但事實這句話同樣適合勉勵人生。

    年羹堯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能就是一個飛揚跋扈的人,他見到皇帝都是大大咧咧的伸長腳坐著的,更別提他還要其他的跟他同等職位的大臣給他請安問好這等小事了。那年羹堯本來就是這麼囂張的人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年羹堯自小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小時候就是一個學霸,讀了很多書很有見識。他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就職翰林院成為國家公務員。他30歲不到就被升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雖說年紀輕輕就有了這麼大的成就,可那時的他還是十分的謙虛謹慎的。他給康熙寫了封感謝信: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年羹堯不但這說,還這麼做了,到了四川后,他對下屬十分的親和,絕不收禮,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清廉的好官。

    可是隨著他官越做越大,功勞也越越來越多,特別是他輔佐了雍正上位後。雍正跟他關係好到可以稱哥們了,在朝廷更是沒有人敢公開跟他叫板了。那在這樣環境下,年羹堯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當初說的要竭力圖報了。

    其實歷史上很多立了大功的大臣最後都被皇上找機會給收拾了,如韓信。韓信、年羹堯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忘記了初心,像韓信後面竟然說自己怎麼淪落到跟樊噲一樣了。其實他不知道可能在劉邦眼中,他還不如樊噲親近呢。

    所以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啊。

  • 2 # 歷史春秋網

    飛揚跋扈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的本身,很大一定程度上是環境造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太過於安逸就會失去承認錯誤或顧及他人的本能。這些能力一旦缺失就會對周圍的事情包含自己的情緒和控制慾。控制慾會隨著事情的複雜程度漸漸擴大,一旦對某件事失去耐心就會隨意處置,不考慮前因後果。在年羹堯的身上體現在對於權力的極度渴望,他覺得只有自己得到所有的權力就能控制所有人。於是他便隨心所欲的利用自己的權謀跟手段,將競爭對手全部幹掉,到來都已忘記了自己的地位。他就是現如今獨生子女面對的最直接問題,由於小時候自己全世界,於是長大後以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然而這種想法的背後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默許和不作為。他們只會一心滿足孩子的所有無禮要求,以得到自尊心的滿足。

    飛揚跋扈不僅僅是一場行為災難,他還是一場心靈災難。因為在現代社會中,沒人能獲得像年羹堯一樣的權力,當自己的情緒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把這種情緒強加到自己身邊的環境,會引起身邊人的強烈反感。有人會說我這是性子急,但是他們卻是在自己世界裡的著急,與這個世界無關。飛揚跋扈由環境產生又作用於環境,是教育的缺失,也是自我意識惡意的自食其果。所以,當我們看到與自己情緒不符合的事物時,要估計周圍人的情緒和感受。

  • 3 # 慕容姬雪

    年羹堯出身官宦大家(父親年遐齡是歷宗人府府丞,內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全才,二十出頭即入閣任事,三十不到就成為封疆大吏,隨後平西藏、青海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四十多歲就已是加封太保、一等公等等,可謂是年紀輕輕就已是文成武就、高官顯爵集於一身,深得康熙、雍正兩代皇帝隆寵,幾無他人,試想,這樣的豪華人生,誰人能不意氣風發,飄飄自得?而所謂的飛揚跋扈,其實就是內在的超級自戀、自傲的外在表現!

    然而,年大將軍也確實有飛揚跋扈的資本,讓我們看看他的輝煌功勳:

    1、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21歲的年羹堯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幾年後累遷內閣學士(從二品,進入中央政權中心)

    2、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30歲不到的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3、公元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年羹堯領定西將軍印,至公元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

    4、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升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同年平定青海郭羅克(今果洛藏族自治州)地方叛亂;

    5、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十月,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攬西部一切事務,並可管轄調遣雲、貴、川官員,至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初,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晉升為一等公。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大臣。此時,處於人生巔峰的年羹堯才四十五歲!

    二、環境造就

    年羹堯本是高階官二代出身,漢軍鑲黃旗,按滿清舊制,他是雍正帝潛邸的包衣家奴,更是雍親王大舅子,所以他出道伊始,即受雍親王重用,極力向康熙推薦(當然,他也是雍親王參與奪嫡之爭、培養勢力的政治砝碼之一),受到康熙“始終固守,做一好官”的褒獎與期望,而他也是“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勤勤懇懇實心辦事。這樣,年羹堯從政一開始就有了現任和下任兩位皇帝的強大後援靠山,為他的超水準表現提供了必要條件,開啟了他必然的錦繡前程;可以說當時的政治鬥爭的大環境,把年羹堯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接下來,康熙末年的官吏腐敗以及地方叛亂,又給年羹堯提供了多次極好的表現機會,到了雍正初登基時,年羹堯升任撫遠大將軍,手握重兵,更成為雍正的外在支柱,為了穩定政局,雍正帝也必須要極力穩定年羹堯,甜言蜜語、糖衣炮彈可勁造,加封進爵,無以復加,一步步的把年羹堯捧上了天,有意無意的誘發和無限膨脹了年羹堯的“傲氣”,以至於年羹堯頭腦發昏的頻率越來越高,到後期已經分不清雍正對自己是真情還是出於政治目的的假意為之,天真的以為自己怎麼做皇帝都不會怪罪,甚至連雍正的書面警告都置之罔文,為人做事開始忘乎所以不計後果;可以說,雍正開始的任性溺愛及中後期的吹捧放縱,人為“設定”了年羹堯飛揚跋扈的為人處世“風格”;

    綜上,年羹堯的飛揚跋扈,是以其本身內在品性為基礎,外在環境局勢變化及人為因素誘導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當然,他的這種為人處世的風格,也必定給自己埋下禍根!

    後記: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年羹堯被雍正以寫錯字為由,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

    縱觀年羹堯一生,以文入仕,平步青雲,以武聞名,馳騁沙場,文成武就,戰功赫赫,實乃清朝一著名將領;然而,其人乖戾嚴苛、自視甚高,做事豈止飛揚跋扈?而又憑藉權勢、罔作威福,無復顧忌,實在是自取滅亡!

    再有,細品年羹堯由平到盛及衰的過程,真的感覺好像有個人一直推著他直到山頂,領略了一下絕頂風光後,再一把把他推下懸崖;同時,年羹堯罪重罰輕,家人除一子被殺外,基本無甚牽連,其死後更有受到雍正當眾誇獎,這都讓人覺得,年羹堯的一生都是一個大的圈套,像程式一樣,被設定了似的!年羹堯之生死都是在被人操控利用,完全是個犧牲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愛吃百香果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