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鄭阿倫

    主要有三個原因增加了學中文的難度。

    讀寫分離大量同音字聲調讀寫分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漢語既要學讀音,又要學書寫,這兩個系統是分離的。

    而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大多使用字母文字。字母文字的特點是,只要會讀,拼寫起來就沒有多大障礙。

    學過幾年英語的同學就會發現,只要會讀一個英文單詞,那寫出來也八九不離十。但如果學漢語,如果你沒學過漢字的寫法,根本不知道怎麼寫。

    當然,中文的這種“讀寫分離”也有很大的優勢。每個方言區儘管語言千差萬別,但是都可以利用漢字來進行書寫。“書同文”的實現,幫助古代中國實現了文化上的延續和統一。甚至其他非漢語語言,比如韓語、日語等也能使用漢字進行書寫。

    同音字與聲調

    此外,漢語中有大量的同音字,還有四個聲調,這也增加了識別和分辨的難度。

    比如,在英文中,one[wʌn]就是1,很明確。而在中文裡,[yī]可能是一,也可能是衣,還可能是醫,如果分不清聲調,那麼可能混淆的情況就更多了。

    所以這對於外國學習者,尤其是那些使用字母文字的人來說,真的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和適應。

    北韓半島在20世紀開始捨棄漢字,全面使用諺文進行書寫。然而諺文作為一種字母文字,難以區分同音詞匯。以至於同音字詞太多。為此,很多南韓人的身份證上還要標註中文,以示區分。

    總的來說,中文從表意文字發展而來,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讀寫分離。除了需要學習讀音,還要學習文字的寫法,很難像字母文字那樣輕鬆拼寫出來。

    再加上中文有大量同音字,還有聲調的區別,這些大大地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尤其是對於那些一直使用字母文字的學習者。

  • 2 # 路至深

    有人說漢語是最難的語言,首先得指出“有人”是哪一個人或哪一些人!據說或都說等信口開河的無科學的中國特色詞語就不要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使用了!以免讓人笑掉大牙!

    一種語言難以被外中國人很難學會是一種語言的悲哀,而不是一種語言值得驕傲的資本!

    退一步講,每一種語言都是獨特的,都有其獨特的語法單詞歷史及文化環境,每一種語言都是平等的。每個語言都有其容易學習之點和難以掌握之處,你有多音字,我有陰陽性;你語法嚴謹難學,我書寫規範巨難。

    語言之間有最難最易的可比性?基本上沒有這樣的可比性。就如蘋果和榛子哪個好吃的問題一樣,是沒有可比性,雖說都是食品,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營養價值,各人有各人喜歡的口味,沒有哪個更好吃之說!

    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於“中文是最難的語言”的人和口裡常常這樣表達的人,只有井底之蛙,文化程度低下,沒有出過國甚至走過大江南北,沒有學習過外語的人才會說的蠢話!

    中文是最難的語言一起初定是某些外國留學生或者中文愛好者所講,但被有些中中國人拿來當作吹噓中國文化偉大的象徵。其實細想起來這都脫胎於“我們中國有4大發明”,“中華文明5千年”,“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等自我窩裡無科學的標榜的親兄親弟。

    中文有自己的特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其他文字語言一樣,是獨特於世界文字語言之林的!我們需要尊重傳承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卻不需要盲目無科學的沾沾自喜和洋洋得意!!!

  • 3 # 質躍

    難學了嗎,吾沒覺得它難學呀。

    難易相成,高下相傾,是以,所謂的難學是相對而言的,是相對世界上眾多種語言相比較漢語而言難學。

    別門的語言俺幾乎都沒接觸過,唯獨英語上學是必學,從中學始一直到大學學了近十年,現在要說用英語來兩句,一張口都是比啞巴強不了哪裡去的,啞巴雖說不出話,還有啞語還會個手勢比劃,俺這一張口呀呀呀,結結巴巴,語不達意,與鸚鵡學舌可一般,然而,漢語我幾歲娃娃時都會說了,十年也就十歲了上小學了漢字都能寫很多了,寫作文了,於是,按此兩個十年相比,所以,給吾的感覺是英語比漢語難學啊。是以,這裡面就有個方法與切入點的問題。當然,這不能作為普遍現象。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已,但是,又因為,我英語不見長,別的漢語之外的語言又很少接觸,那麼,此處要我兩種語言對比著說就沒法子了。可見這問題我不能如意回答了,見諒!

    不過,我倒是可以肯定的是,漢語言口語交流只要投入到漢語言的文化生活環境中,都是容易滴,英語、日語、俄語等別的任何語言都是如此,但是這只是口語語言,要是說要學好精通語言文字,那,漢語言文字確實是稱得上難學的語言文字了,因為這門語言文字年代久遠,再兼古文言文歷來是與口語脫節的,中國人還難搞透徹,還抓耳撓腮,要是讓老外來學老外抓破頭皮也難學好呀。單此一點是不是足以說明漢語言難學了。不信就是現在的中國人,有些許幾人能用文言文做一篇文章試試咋滴?看看下面這個字,誰不服來寫試試......hh

  • 4 # 邢俊國

    人類初文皆為象形,物之形,畫之簡,不定形,書寫煩,認之難,更甚的是,難以描繪無形的東西。於是,人們想另闢蹊徑,將發同音的象形字歸類,每音挑出一個作代表用來標音,用來拼成字,故稱它們為字母,經過簡化漸成現形。這類表音文字見形知音、聽音曉形,十分方便,迅速遍佈世界,由於地域、氣候、自然、習慣的不同而分化成多種字母,因此,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為這類表音文字。

    只有中國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保留了老祖宗的本色,僅創制了形聲字便解決了表現力差的不足,但書寫煩難之弊仍然存在。

    然而,凡事有律,難者利,易者弊。表音文字易受影響而形變,形變則文化,文化則國裂,故為分裂性文字。而漢語不受其它因素影響,形不變、文不化、信抑一,雖處天南海北,見文知義,意志一也,故為統一性文字,四大文明古國僅中國現存是其一證。

    更為要命的是,表音文字刺激人的左腦而做事偏執、一根筋、不計後果,如造核武、化武、基因武器,甚至反物質武器,會致人類地球於不顧。而表意文字的漢語為左右腦文字,做事平衡,講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共同發展,這一思維將是拯救人類之大道,從目前世界局勢來看,越來越凸顯。

  • 5 # 地震博士

    中文之所以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是因為中文不是依靠字母標示的表意文字!

    無論是英文、西班牙文,還是法文、俄文。都是主要依靠字母標示的文字。因此,其學習基礎就是字母造字的方法,即掌握一定量的詞根,就可以掌握很多單詞。而即使還有單詞不能掌握,也可以依靠記憶力來掌握。所以,這些文字的掌握難度並不是很大。尤其是如果你已經掌握了其中的一種,那麼掌握其它的文字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但是,中文就不一樣了。中文是靠偏旁部首來造字的。很多字都有其背後象形表意的意味。比如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時候,給墨西哥朋友介紹“明”字的時候,就告訴他,“明”的左邊是“月亮”(moon),右邊是“太陽”(sun),因此“日月同輝”(moon & sun)當然就是“bright”(明)了。因此,有的人說,漢字是一種二維碼,而其它文字不過就是一堆數字組成的條形碼!

  • 6 # 跪射俑

    為什麼說漢語難學?

    1. 漢語的拼音就有四個聲調,這是其他語言所沒有的,比較難掌握。

    2. 漢語的文字不是由字母或字元構成的,而是由不同的筆畫構成的。

    單獨的筆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筆畫的組成又是千變萬化,所以構成的漢字也比較難記。

    3. 一個漢字往往有許多讀音,不同的讀音又有不同的含義;一個單詞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又是不一樣的,所以更增加了學漢語的難度。

    這就涉及到了漢語語法,每一種語言的語法都很難掌握,漢語語法也不例外,所以說漢語難學也很正常了,一箇中中國人也未必能很好地掌握漢語的精髓,更何況對於外中國人來說呢。

    漢語的優點:發音科學,思維速度快

      漢語發音響亮,語調鏗鏘,富於變化,具有音樂之美,漢語講平仄,分陰陽上去,還有輕聲,還有變調。詩詞歌賦,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韻和諧,富有音樂之美,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

      漢語的發音種類是英語的3~7倍。研究表明,普通人發一個聲音約需1/4秒,漢語思維速度比英語快。

      漢語普通話有20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連乘的結果大約是3000個聲音。能被利用的是2500個聲音,常用的是1200個聲音。所以,漢語普通話想表達1200個事物,只需1個聲音,耗時1/4秒。

    英語有28個子音(相當於漢語的聲母),20個母音(相於漢語的韻母,英語的長母音和短母音真沒必要搞):英語理論上有560個音節,實際使用才400個音節。英語單詞需要多音節才能表意(單音節表意的單詞很少),而漢語只需單字單音節就能表意,漢語33個韻母比英語的母音多,英語的子音和母音中發音相似和費勁的比漢語聲母和韻母要多。因此漢語發音也比英語更清楚更響亮。在語言的同聲翻譯中,往往是漢語已經說完了,英語還沒有說完。

  • 7 # 大大大不吃糖啊

    曾經有人試驗過,在街頭問老外什麼是最難學的語言,百分之九十的老外都說是中文。

    為什麼中文難學?被採訪的老外給出了答案。

    “中文真的很難學,我們英文只有二十六個字,中文有幾萬個字!”

    “中文真的很難,以前我到深圳來玩,有一箇中中國人跟我說,我終於趕上上上海的車,我what?什麼上上上?”

    “中文,唉~一個字母四個發音,一個字有那麼多不同的讀音,還有偏旁部首結構,我這輩子都不打算學中文了”

    看了這些老外的吐槽,你是不是覺得英語似乎沒那麼難學了呢?你學英語在絕望,老外學中文在崩潰!

    ————————————

    我們中文博大精深,單單一個“a”就有四中讀法,āáǎà老外學到這個的時候恐怕要哭。還有前鼻音後鼻音

    而且中文一個字就有許多不同的解釋。

    記得一個老外說過“我把中文修到了十級,才發現中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讀法發音!”是不是讓人很崩潰呢?

  • 8 # 嚴師說字

    沒有找到漢字的認知規律

    有兩個問題困擾中國人數千年:一是吃不飽,二是吃不了。吃不飽是指缺糧食,饑荒、動亂、戰爭多與“吃不飽”有關;吃不了是指漢字,愚昧落後多與“吃不了”有關。一個人要學會用漢字表情達意,差不多要花半輩子的時間與精力,還不一定能學好。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最大的精神耗損與智慧浪費。綠色革命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但吃不了的問題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至今未能找到漢字的認知規律。現存的文字理論,包括“新六書”“舊三論”“新三論”,大多在漢字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無法規範漢字。

    漢字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漢字與時俱進,萬古長宜,是唯一跨越人類文明史上實物交換、能量交換、資訊交換三大時空的表意文字。一種生命力如此強大的文字沒有認知規律是不可思議的。偉大的漢字與神奇的《易經》伴生,有跨越時空的高超思想起點。漢字與卦形一樣,以簡單有限(卦形只陰陽二爻;漢字只八畫)的符號組合“效天下之要”。據象聯想、據象選擇、據象組合、據象定義、據象引申是卦形與漢字的共同特徵。《易》為靈魂,字為載體。不懂《易經》的基本原理,難解漢字;不通漢字,難以正解經典,難以弘揚中華文化。

    文字是社會的公器,字典是文字的典範。字典要體現文字的本質特徵,要有歷史承傳,要儘可能減少錯訛,成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有效工具。現行字典凝聚著老一輩專家學者的心血,對人們讀書治學幫助很大。但現行字典也存在一些通病,一是迴避漢字的音、形、義通解,只做注音與釋義兩項工作,漢字在漢語字典裡成了一大堆剝離思想文化的難認、難寫、難解、難懂的標音框義符號。於是,學漢字被公認為“天下之至難”。二是忽視漢字讀音的意義,字與字、義項與義項之間關聯甚少,無法貫通;釋義只給結果,不究根源與過程,學者查字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形象依託的概念是很難理解的,失去造字形象,人們學習漢字,只能孤立地死記硬背,枯燥無味,極易遺忘。三是不析形審音,字義不是從字源上推匯出來,而是從文獻資料中歸納而來,定義模糊不清,錯訛較多,謬種流傳。國運興,漢字興。當今世界“漢語熱”已經形成,學“漢字難”的問題卻沒有解決。盛世修典,編一部體現漢字認知規律的字典,傳播中華文化,是時代的迫切要求。

    筆者從《易經》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中,從“舊六書”中發現了漢字的認知規律:天人合一,散點透視;構形會意,諧音補義;形聲相生,音義相轉。筆者以之作指導,編撰《中華字通》。這部字典借鑑甲骨文學、金石學、訓詁學成果,以《新華字典》為藍本,對《新華字典》上的字(繁體、或體、大部分簡化字)以及構字的筆畫、構件一一作了音、形、義通解:對於為什麼要這樣構形、讀音是從哪裡來的、意義是如何引申的等均作了簡明扼要的疏理與考證,揭示了漢字中隱含的標識、歷史、人文、哲學意蘊,能使認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多維時空的意象組合。音、形、義三位一體是漢字最本質的特徵,只有將三者聯絡起來理解,才能正確運用漢字記錄與表情達意。

    漢字的形體演變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甲骨文、金文產生於部落聯盟的商、周時期,此時文字的形體是約定性的,而非規定性的。文字以角形、曲形筆畫為主,結構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大篆產生於周宣王中興時期,小篆是秦始皇“書同文”的書體,文字的形體有嚴格的規定,不可隨意亂寫。這種用圓曲形的線條圍繞而成的,頗有點像花紋的書體,有明確的重心,筆勢向內包圍,反映的是以王(皇)權為中心的思想觀念。篆文難寫,實用性差。源於戰國時期的隸書,具有“蠶頭燕尾,重心向外擴張”的特徵,反映的是諸侯爭霸、向外擴張的思想觀念。這種形體呈扁平形、筆畫呈波式的書體,打破了篆文的圖形式結構,使漢字走上筆畫書寫的道路,但其依然保留了圓弧形、尖頂形筆畫,書寫順序也沒有嚴格的規定。產生於兩漢、定型於魏晉、通行於現在的楷書(正書、真書)是方塊字,構形與變形受易學思想影響。易之象天圓地方,地之道厚德載物。楷書師法地道,字形“方正端莊,結構平穩,重心明確,筆勢向心”,體現了中華文化“合而不同”的“大一統”觀念。楷書(漢字)是華文發展的高階形態,字型呈長方形,書寫橫平豎直,取消了圓弧形筆畫,所有的字均由點、橫、豎、撇、捺、彎、折、鉤八畫構成。楷書使漢字走完了筆畫化的程序,進入符號化的境界,並且規範了漢字的形體與書寫順序: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外後內,先撇後捺,先橫後豎,先中後旁,先進後關。藉助漢字的筆畫可通解楷書中的獨體文。這一點為學界普遍忽視。

    楷書的構成方式類似《易經》的卦形,筆畫如《易經》的陰陽二爻,構件與獨體文如《易經》的經卦,合體字如《易經》的別卦。漢字的形體是多重意象組合:每種筆畫與構件都有確定的意象,又有“隨形賦義”的靈活性。漢字把表示不同時空意象的筆畫與構件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完整的意義,這就很好地解決了有限的文字符號表示覆雜多樣事物的矛盾。因為每一個字的構造受形、音、義、形鏈、音鏈的五重製約,就避免了認知上見仁見智的隨意性與模糊性。

    漢字的讀音表示意義。漢字的基本音節只有415個,帶聲調的合法音節只有一千多個。漢字的有限讀音在眾多的漢字中相借(諧音),借字的意義可彌補本字構形意義的不足。自然音是漢字的原始讀音,其他讀音都從自然音中衍生。無自然音的讀音採用“切音”的方法標音補義。

    字形是字音、字義的載體,離開字形、字音的字義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漢字可形聲相生,音義相轉,同一個字讀音不同,意義不一樣。漢字的這個特點克服了拼音文字同音混淆、詞彙量惡性膨脹的弊端。漢字與《易經》的卦形一樣,是鮮活的、立體的、多維的、舉重若輕的文化符號,有廣闊的資訊負載空間。漢字的音、形、義的意象組合起來,每個漢字都是一篇精彩的文,一幅絕妙的畫。一般人只要通曉五千左右的漢字,聽說讀寫的問題也就基本解決了。

    漢字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來源於《易經》,認知規律來源於“舊六書”。書畫同源,二者的不同點:畫取象,書取形;二者的共同點:書與畫都是通過“散點透視”的方法將不同時空的意象組合在一起。華人的認知觀念是以自然、人、人工物三大時空意象相互參照的整體綜合思維觀念,據象聯想是主要思維方式,比喻與類比是意象組合的主要方法。這種“天人合一,散點透視”的文化觀念影響了漢字構造理論。天地萬物有形有聲,有形有聲而後有事有意,四者文字之體;意之所通而轉註起,聲之所比而假借生,二者為文字之用。於是產生了“六書”。《後漢書·藝文志》:“古時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教國子,教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借。” 《周禮·地官·保氏》“五曰六書”鄭玄注引鄭司農雲,“六書:象形、會意、轉註、處事、假借、諧聲也。” 人類童年時代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是直觀而明確的,漢字也不例外。早在西周時期就產生了教兒童識文斷字的理論——“六書”,他是中國文字學的源頭,故中國傳統的文字學稱“小學”。“六書”能教兒童識文斷字,表明“六書”是一種簡單明確的文字認知理論,而非後世學者講的那麼繁瑣複雜、艱深古奧。

    對於“六書”不可分裂開來理解。東漢許慎為“說文解經,以正經義”著《說文解字》。許氏捨棄了“舊六書”中的“象聲”(諧聲)說,提出了“形聲字”的概念。“形聲字”是個以偏賅全的概念,因為大量的“形聲字”聲符並不符音。所謂形聲字,其實是歸類字:形符是科學的歸類,聲符是藝術的抽象。不標音的“聲符”用於會意,通過“諧音”的方法來解決讀音問題。“形聲字”之說割斷了漢字“形聲相生,音義相轉”的聯絡,自洽性差,存在不少難以化解的矛盾。由於後世學者以“新六書”為圭臬而忽視了“舊六書”,導致了後世的辭書音、形、義分離的結果,所有的辭書無法對漢字作音、形、義通解。所以只有返璞歸真,漢字才可作音、形、義通解。

  • 9 # 創新炎黃

    《沒有難學的母語,中文對於中中國人那就是最好學的語言》

    中文難不難,不學不說不知道;中文美不美,不讀古詩難得體會;中文俏不俏,書法面前才知啥叫美到爆。在不同民族之間,很難說中文是最困難的語言文字。但我們自己心中,中國漢語文字肯定是最親切簡單的語言文字。

    一、中國語言文字,表音又表意的文字,人類史上獨此一家;

    曾經讀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才知道每個民族都以他們自己民族語言為最美。故事中的老師悲傷地說到法語是他最美的語言時,我們都為之振動!

    成年之後還學過曰語,但我還是一如既往地認為中文是最美最簡單的語言。漢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代表。其實中國大地上,表意的文字有,表音的文字也有!可能只有漢語這個最多人使用的文字才又表音又表意!

    二、中文並不難學,作為母語,我們從小在一起,耳聞目染,日久能詩;

    其實沒什麼值得奇怪,中文從我們出生就陪著我們聽陪著我們學,陪我們寫。

    兒時我們餓了,用熟悉的中文傷心哭喊;

    上學了,突然有了詩情畫意,拿起筆寫篇暢快淋漓的詩歌散文而沾沾自喜;

    初中了,看見陽柳斜陽,說不定一下子就理解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雅興……

    在外國朋友愁眉苦臉啃讀象形字的一筆一畫時,你可能在分享中國書法的奇妙……

    有幸一直生活在中文大世界……

    我不認為中文是最難的語文,也不敢說中文是最美的語文。但是中文給我們每個中中國人一個賴以抒情表意的自由工具,從心中不免感激中文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充實與感悟。

    中文記錄了人類歷史最完整的人文故事,也許再也找不出比中文歷史書更多的書本?!

    中國語言的強大向心,5000年的沉積,所形成的中國語言文字經濟圈,又成就了我們民族的強大實力與發展機遇!

  • 10 # 千帆遠澋

    出國旅行的時候,也是經常聽到很多老外抱怨,說中文太難學了。一個字有多個意思,一句話可以理解成很多意思,關鍵是漢字特別難寫,很多字筆畫太多了。

    其一,目前中文的普及率雖然有些上升,但是還是比較低的,不像英文,普及率這麼高,說的人多了,有了氛圍,自然就好學一些。其二,英語再難,畢竟它只有26個字母,怎麼組合也逃不過26個字母。但你看看中文,我們的常用的字,都應該有好幾千個了吧。光是要記住這好幾千個字,可就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了呢。其三,中文很多時候一詞多義,不同的語調有不同的意思,同樣的一句話,分不同的語境,那意思完全是不一樣的,這個真的是為難那些外中國人了。其四,漢字對於外中國人來說,會比較難寫。其實漢字具有很強的象形意義,但自從漢字簡化以後,其象形意義也相對就減少了,在外中國人眼中,目前的漢字是沒有什麼規律的,一橫一直彎鉤偏旁,對他們來說,都是河南有規律的,書寫就要靠死記硬背。

    從以上幾點來看,外中國人認為中文難學,也不難理解了。但是,語言這東西,其實還是有些天賦的,天賦高的人,學什麼都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接本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