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聆聽者Ang

    說起太極,首先讓我想起的就是一代宗師張三丰,張三丰為何能活到100多歲,多歸功於所練的太極,太極以柔克剛,慢中有快,似有似無,能讓心靈得以平靜,人只有心靜了,才會脫離煩惱,達到忘我的境界。

    1.我們的心原本清淨,但因為無謂的執著,不停的攀比和索取,從而在煩惱中度過,不能回到本來的清淨。

    2.太極就是幫我們放下對外在世界的攀比,從而回到本有的內在世界,讓心靈升起覺知和超脫的力量,不被外在所幹擾,保持清淨,清澈 ,安詳的生命體驗中。

    3.在練習太極中能讓我們收回心靈的力量,迴歸生命本來的喜悅,無論外在的環境怎麼改變,都會和這份喜悅在一起,純然不動,隨緣自在。

    4.太極能夠恢復生命活力,練習太極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呼吸變得平緩,身體能量消耗減少,能讓很多長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復生命的活力。

    5.練習太極能增強血液迴圈經過五臟六腑,能提升臟腑的自愈能力,即便是短期的練習,也會感覺到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鬆。

    6.太極能夠緩解心裡壓力有助於釋放焦爐,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所以身心是互動的緣起,互相影響的。

  • 2 # 太極清風0532

    太極拳,怎樣讓心靈回到身體?對於太極拳運動來說,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

    太極拳能夠傳承下來,是由於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歷史特色。之所以冠之以太極之名,是因為“大道無以為名,故以太極名之。”。 而與博人之術“拳”相結合,是以古人必有深明此理之高人。

    那麼,“心靈”與“拳”應該是兩回事,又是相互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回事。也可以說,太極拳自建立以來,就有著“體用兼備”的功效。

    太極的陰陽變化,是生成萬物的一切,是以古人以寧靜而致遠的修身養性之術,達到以知天下之

    所能的目的。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根深蒂固,他們追求的是個人心靈的自由,追求的是“道”與“術”的結合,進而達到實現“不得道獨善其身,得道兼濟天下”的完美主義的理想……。

    因此,“心靈”與“拳”的結合,是多麼的重要,“心拳如一”“拳禪一如”,前輩們傾盡畢生的精力去修煉和追求,也自有他的道理了。

    現在,人們一提到太極拳,一提到傳統武術,馬上就問:能打不能打……?似乎太極拳和傳武應該是天下第一的武功才對。否則,對不起,你是假的!這個問題令人啼笑皆非……。 當然,這也與太極拳的不良教練有關,他們為了籠絡學員,口無遮攔的以訛傳訛,誇大其詞……造成了不良影響。甚至成了一種可怕的社會現象,這使古人蒙羞,令真正做太極拳學問的人遺憾。

    記得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我應邀參加了國家體委、中國武術協會、國家武術研究院舉辦的“全國太極拳教練員培訓班”。培訓班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的“中國武術演武大廳”內舉行的,這是香港霍英東先生捐資興建的。碩大、宏偉的大廳裡,三面是玻璃鏡面的幕牆,面對學員的正面“迎北牆”,豎著一塊巨大的井字架,象徵著四面八方,井字中間鑲嵌著八個金色的大字,一個字足有2平方米大,這八個大字即:“心平氣和,氣到力到。”令人震撼的八個大字!

    這八個大字,足以說明中國的武術的真正內涵,這八個大字,足以說明了中國的武術之所以傳承千年不衰的精髓!“心平氣和,氣到力到”是多麼的通俗易懂,又是多麼的深奧費解……。

    心平氣和的去習練太極拳,專心致志地鑽研,久而久之,身心合一,在需要時“博人於兒戲之間”並不是難事。如果整天都想著,怎麼去戰勝對手,必定會心情浮躁,性情易怒,好勝之心遊走於輸贏之間,哪有不敗之理!還沒有上擂臺,先輸給自己了……。

    有人說,傳武不能打,太極拳不能打,在自由搏擊和散打面前,不堪一擊。其實呢,這個說法也對。現在,人們忙於工作和生活,又苦又累的去訓練,有幾個人會堅持呢?這個情況就被那些靠嘴把式吃飯的“大師”鑽了空子。以致於太極拳和傳武背了黑鍋。而孰不知,散打也好,自由博擊也好,也是屬於太極拳的內容,只不過是太極拳的高階階段……也可以這麼說,太極拳修為至高者,必定是“心平氣和,氣到力到”之人。因為,他能捨己從人,他能祥和如清風,徐徐展開,勝人而不傷人。因為,這樣的習練太極拳者,他的心,是自己的,能夠收放自如……。

    如果以勝負為目的,必須要刻苦訓練,另外配合大量的鋪助功法的練習,方能短時間見效,可是勝利不會長遠,沒有常勝的將軍。因為,你的身心各在一處。到頭來,能夠落的個全身而退就不錯了……。

    所以,練習太極拳必須“心平氣和”,端正自己的態度。端正自己的態度,對初學者來說,尤其重要!不能盲目的崇拜,或者盲目地迷信教太極拳的教練。必須學會比較和鑑定優劣。做到一開始學,心就是自己的。邊學邊練,始終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對待,久而久之,“氣到力到”定也不在話下了。

    對於那些練太極拳有一段時間的學員來說,應該跳出自已的圈子,到處走走看看,往往“功夫在詩外……”古人也說,“訪師不如經友……”。到處走走看看,自己的視野開闊了,心裡也亮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都就回來了,心也就踏實了。 “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再以後怎麼練習太極拳,心裡就明白了。也就是說,心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裡,人的靈氣也來了。心靈和身體高度的一致,無論健身也好,博擊也好,豈有練不好的道理……!

  • 3 # 太極心學藍晟

    太極拳,怎樣讓心靈迴歸身體,這是關乎如何練好太極拳,以及如何以身體證道的大問題。

    太極拳特別講究:“全憑心意用功夫",這就是“以心役氣,以氣催身",如果能這樣練太極拳,則心靈自然迴歸身體。讓心靈在什麼地方,不離身體,不離方寸,不離世道,所謂的證道,就是發韌與體察,所發與所知,內與外,心與身,形成整體,身心不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全憑心意用功夫,練拳時,意在形先,這樣,心念就專一了,心念專一,則心靈迴歸身體,日常生活,就會專注當下,不急不忙,不快不慢,動靜一如。

    以心役氣,以氣催身,方為身心合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練太極拳,有形有象的身體為陽,無形無象的心(分為神、意,即心之體、心之力)為陰,還到平衡合協、流轉自然,相互調濟,五陰五陽為妙。因之,心靈和身體,必須一陰一陽同時發揮功用,所以,真正的太極拳,本身心靈就是心靈迴歸身體,身體承載心靈,相互資誘。

    練好這樣的太極拳,在人世間行走,心靈有多美好,身體就有多麼健康。身心同構,心靈的家園必然是身心不二的。

  • 4 # 法照天下

    謝謝邀請,此問題是太極拳的精髓所在,更是練拳的高階階段,打拳必須心領意,意領神,以達到內家拳之內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即外三合。由外及裡,最後是由內領外,以達到內外合一,即合力。可見心意神在此拳的重要性。公園中常見放著音樂打"太極"的人們,不知他們是跳“太極"舞,還是在做“太極"操,怎樣將心意溶於拳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疫之下,如何防止孩子出現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