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那些叫金不換的植物及用途?
經查閱相關資料,在中國叫金不換的植物至少有7種,他們的名稱與用途分別為:
1、五加科的三七,用途為補血佳品;
2、防幾科的華千金藤,用途為散瘀消腫。
3、唇形花科的羅勒,用途為通力血脈;
4、豆科的毛相思子,用途為舒肝止痛;
5、景天科的土三七,用途為止血散瘀;
6、景天科的堪察加景天,用途為止血散瘀;
7、遠志科的華南遠志,用途為消積解毒;
下面介紹分別它們的學名別稱、形態特徵、地理分佈和用途。
1、五加科的金不換,三七,它的拉丁文學名是 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別名:金不換、假人參、人參三七、參三七、文州三七等等,五加科人參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竹鞭狀,橫生,有2至幾條肉質根;肉質根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約40釐米,掌狀複葉4枚輪生於莖頂。分佈於廣西、雲南,一般為栽培;湖北、江西及其它省近年開始栽培。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為中藥中之最珍者。”著名的中成藥“片仔黃”和“雲南白藥”,也是以三七為主要原料。主治:用於咯血,便血,崩漏,吐血,衄血,胸腹刺痛,外傷出血,跌撲腫痛。
五加科的金不換,三七 ,拉丁文學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
2、 防幾科的金不換,華千金藤,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tephania sinica Diels,別名:汝蘭、 獨腳烏桕,石琴薯、山烏龜,地烏龜,地不容等等。為防己科植物華千金藤。稍肉質落葉藤本,枝肥壯,常中空,有稍粗的直紋。葉干時膜質或近紙質,寬度常大於長度,頂端鈍,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至微圓,掌狀脈向上的5條,向下的4-5條,稍闊而扁,葉柄頂端常肥大,干時扭曲,明顯盾狀著生。生於峭壁及溪邊、向陽山坡、石縫、溝旁灌木叢中。分佈四川、湖北、廣東、廣西、雲南、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為:健胃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瘡,胃痛,癰疽腫毒,嘔吐腹瀉,痢疾,跌打損傷。
防幾科的金不換,華千金藤,拉丁文學名Stephania sinica Diels
3、唇形花科的金不換,羅勒,它的拉丁文學名是Ocimum basilicum Linn.唇形花科羅勒屬植物,別名金不換、聖約瑟夫草、甜羅勒、蘭香 零陵香、香菜、翳子草荊芥、九重塔、九層塔、千層塔、矮糠省頭草、光明子、薰草、零陵香、矮糠、香草佩蘭、家薄荷、香草頭、薰草、家佩蘭、香葉草、省頭草、香荊芥、纏頭花椒、光陰子、茹香、魚香、薄荷樹、光明子、鴨香、小葉薄荷、省頭草、蒿黑等等,羅勒具圓錐形主根及自其上生出的密集鬚根。莖直立,鈍四稜形,上多分枝。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福建,臺灣,吉林,河北,河南,浙江,江蘇,湖南,廣東,廣西,安徽,江西,湖北,貴州,雲南及四川等地,多為栽培,南部各省區有逸為野生的。全草入藥,有治療耳痛,鼻竇炎, 頭痛,偏頭痛,支氣管炎 ,袪痰,傷風感冒,脹氣,胃痛,胃痙攣、氣喘,打嗝,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腸炎腹瀉、面板鬆軟,胸痛、跌打損傷、尿酸過多,肌肉痠痛,瘀腫、風溼性關節炎、小兒發熱、腎臟炎、蛇咬傷,煎水洗溼疹及皮炎面皰,粉刺,羊癲瘋,月經不順,乳房充血發炎,乳汁分泌少,減輕壓力,激勵情緒,減輕憂鬱不安,補身,催情,抗菌,蟲咬傷。有解毒、去痛健胃、消暑益力、添精、通力血脈等功效。
唇形花科的金不換,羅勒,拉丁文學名Ocimum basilicum Linn.
4、豆科的金不換,毛相思子,它的拉丁文學名是Abrus mollis Hance 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植物,別名蜻蜓藤、油甘藤、毛雞骨草、金不換、大葉雞骨草等等,藤本,莖疏被黃色長柔毛,羽狀複葉小葉10-16對,膜質且長圓形,種子暗褐色有劇毒。生於山谷、灌叢、路旁疏林中, 方便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清熱解毒,舒肝止痛,主治黃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豆科的金不換,毛相思子,拉丁文學名Abrus mollis Hance
5、景天科的金不換,土三七,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edum aizoon L. 景天科景天屬植物, 別名:乳毛土三七、多花景天三七、還陽草、費菜、土三七、四季還陽、六月淋、收丹皮、石菜蘭、九蓮花、景天三七、長生景天、金不換、田三七等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莖高可達50釐米,葉互生,堅實,近革質。 產陝西、河北、山東、四川、湖北、浙江、江蘇、江西、安徽、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根或全草藥用,有止血散瘀,安神鎮痛之效。
景天科的金不換,土三七,拉丁文學名Sedum aizoon L.
6、景天科的金不換,堪察加景天 ,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別名:北景天,橫根費菜、石板菜、吐血草、黃菜子、救心菜、費菜,金不換等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粗且分枝。莖斜上,高可達40釐米,葉互生或對生少3葉輪生,葉倒披針形,無柄。 產內蒙古、山西、河北、吉林。生於多石山坡。據考證,這種植物就是救荒本草中的費菜。 根或全草藥用,有止血散瘀,安神鎮痛之效。
景天科的金不換,堪察加景天 拉丁文學名,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
7、 遠志科的金不換, 華南遠志 ,它的拉丁文學名是Polygala glomerata Lour.別名:金不換、蛇總管、鷓鴣茶、紫背金牛、坡白草、金牛遠志,肥兒草、大蘭青、大金草、金牛草、大金不換,銀不換,膩蟲藥、疳積草等等,為遠志科植物華南遠志的帶根全草。分佈於海南、雲南、貴州、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痰,散瘀,消積,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咽痛,跌打損傷,瘰癧,小兒疳積,癰腫,毒蛇咬傷。
遠志科的金不換,華南遠志, 拉丁文學名Polygala glomerata Lour.
最後,回到問題:那些叫金不換的植物及用途?
答:在中國叫金不換的植物至少有7種,他們的名稱與用途分別為:
2、防幾科的華千金藤,用途散瘀消腫。
請介紹那些叫金不換的植物及用途?
經查閱相關資料,在中國叫金不換的植物至少有7種,他們的名稱與用途分別為:
1、五加科的三七,用途為補血佳品;
2、防幾科的華千金藤,用途為散瘀消腫。
3、唇形花科的羅勒,用途為通力血脈;
4、豆科的毛相思子,用途為舒肝止痛;
5、景天科的土三七,用途為止血散瘀;
6、景天科的堪察加景天,用途為止血散瘀;
7、遠志科的華南遠志,用途為消積解毒;
下面介紹分別它們的學名別稱、形態特徵、地理分佈和用途。
1、五加科的金不換,三七,它的拉丁文學名是 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別名:金不換、假人參、人參三七、參三七、文州三七等等,五加科人參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竹鞭狀,橫生,有2至幾條肉質根;肉質根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約40釐米,掌狀複葉4枚輪生於莖頂。分佈於廣西、雲南,一般為栽培;湖北、江西及其它省近年開始栽培。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為中藥中之最珍者。”著名的中成藥“片仔黃”和“雲南白藥”,也是以三七為主要原料。主治:用於咯血,便血,崩漏,吐血,衄血,胸腹刺痛,外傷出血,跌撲腫痛。
五加科的金不換,三七 ,拉丁文學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
2、 防幾科的金不換,華千金藤,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tephania sinica Diels,別名:汝蘭、 獨腳烏桕,石琴薯、山烏龜,地烏龜,地不容等等。為防己科植物華千金藤。稍肉質落葉藤本,枝肥壯,常中空,有稍粗的直紋。葉干時膜質或近紙質,寬度常大於長度,頂端鈍,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至微圓,掌狀脈向上的5條,向下的4-5條,稍闊而扁,葉柄頂端常肥大,干時扭曲,明顯盾狀著生。生於峭壁及溪邊、向陽山坡、石縫、溝旁灌木叢中。分佈四川、湖北、廣東、廣西、雲南、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為:健胃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瘡,胃痛,癰疽腫毒,嘔吐腹瀉,痢疾,跌打損傷。
防幾科的金不換,華千金藤,拉丁文學名Stephania sinica Diels
3、唇形花科的金不換,羅勒,它的拉丁文學名是Ocimum basilicum Linn.唇形花科羅勒屬植物,別名金不換、聖約瑟夫草、甜羅勒、蘭香 零陵香、香菜、翳子草荊芥、九重塔、九層塔、千層塔、矮糠省頭草、光明子、薰草、零陵香、矮糠、香草佩蘭、家薄荷、香草頭、薰草、家佩蘭、香葉草、省頭草、香荊芥、纏頭花椒、光陰子、茹香、魚香、薄荷樹、光明子、鴨香、小葉薄荷、省頭草、蒿黑等等,羅勒具圓錐形主根及自其上生出的密集鬚根。莖直立,鈍四稜形,上多分枝。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福建,臺灣,吉林,河北,河南,浙江,江蘇,湖南,廣東,廣西,安徽,江西,湖北,貴州,雲南及四川等地,多為栽培,南部各省區有逸為野生的。全草入藥,有治療耳痛,鼻竇炎, 頭痛,偏頭痛,支氣管炎 ,袪痰,傷風感冒,脹氣,胃痛,胃痙攣、氣喘,打嗝,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腸炎腹瀉、面板鬆軟,胸痛、跌打損傷、尿酸過多,肌肉痠痛,瘀腫、風溼性關節炎、小兒發熱、腎臟炎、蛇咬傷,煎水洗溼疹及皮炎面皰,粉刺,羊癲瘋,月經不順,乳房充血發炎,乳汁分泌少,減輕壓力,激勵情緒,減輕憂鬱不安,補身,催情,抗菌,蟲咬傷。有解毒、去痛健胃、消暑益力、添精、通力血脈等功效。
唇形花科的金不換,羅勒,拉丁文學名Ocimum basilicum Linn.
4、豆科的金不換,毛相思子,它的拉丁文學名是Abrus mollis Hance 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植物,別名蜻蜓藤、油甘藤、毛雞骨草、金不換、大葉雞骨草等等,藤本,莖疏被黃色長柔毛,羽狀複葉小葉10-16對,膜質且長圓形,種子暗褐色有劇毒。生於山谷、灌叢、路旁疏林中, 方便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清熱解毒,舒肝止痛,主治黃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豆科的金不換,毛相思子,拉丁文學名Abrus mollis Hance
5、景天科的金不換,土三七,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edum aizoon L. 景天科景天屬植物, 別名:乳毛土三七、多花景天三七、還陽草、費菜、土三七、四季還陽、六月淋、收丹皮、石菜蘭、九蓮花、景天三七、長生景天、金不換、田三七等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莖高可達50釐米,葉互生,堅實,近革質。 產陝西、河北、山東、四川、湖北、浙江、江蘇、江西、安徽、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根或全草藥用,有止血散瘀,安神鎮痛之效。
景天科的金不換,土三七,拉丁文學名Sedum aizoon L.
6、景天科的金不換,堪察加景天 ,它的拉丁文學名是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別名:北景天,橫根費菜、石板菜、吐血草、黃菜子、救心菜、費菜,金不換等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粗且分枝。莖斜上,高可達40釐米,葉互生或對生少3葉輪生,葉倒披針形,無柄。 產內蒙古、山西、河北、吉林。生於多石山坡。據考證,這種植物就是救荒本草中的費菜。 根或全草藥用,有止血散瘀,安神鎮痛之效。
景天科的金不換,堪察加景天 拉丁文學名,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
7、 遠志科的金不換, 華南遠志 ,它的拉丁文學名是Polygala glomerata Lour.別名:金不換、蛇總管、鷓鴣茶、紫背金牛、坡白草、金牛遠志,肥兒草、大蘭青、大金草、金牛草、大金不換,銀不換,膩蟲藥、疳積草等等,為遠志科植物華南遠志的帶根全草。分佈於海南、雲南、貴州、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痰,散瘀,消積,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咽痛,跌打損傷,瘰癧,小兒疳積,癰腫,毒蛇咬傷。
遠志科的金不換,華南遠志, 拉丁文學名Polygala glomerata Lour.
最後,回到問題:那些叫金不換的植物及用途?
答:在中國叫金不換的植物至少有7種,他們的名稱與用途分別為:
1、五加科的三七,用途為補血佳品;
2、防幾科的華千金藤,用途散瘀消腫。
3、唇形花科的羅勒,用途為通力血脈;
4、豆科的毛相思子,用途為舒肝止痛;
5、景天科的土三七,用途為止血散瘀;
6、景天科的堪察加景天,用途為止血散瘀;
7、遠志科的華南遠志,用途為消積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