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ldtigerwhy

    純粹的口頭說教沒有多大用。如果有用,就不叫“說教”了。通常,這種沒完沒了的說教,講大道理,嘮裡嘮叨,會被孩子反感,導致逆反。

    從另一方面看,對於父母來說,重要的是少說多做。要重視“身教”。孩子記不住你說些什麼,但是會模仿你做了什麼,所謂“有樣學樣”。一個早睡早起、勤奮工作、待人友善的父母,他的孩子大機率也會有好習慣,三觀正。

  • 2 # 聆聽心理話

    現在我正面臨小孩的教育問題,兒子四歲多,我發覺我們和他講很多道理,但是基本沒有用,他都不聽。所以我認為口頭“說教”是沒有用的。

    每遇到小孩哭鬧,或是想做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我們都會用道理去教育孩子,和他說什麼什麼是不可以做得,要怎麼做才對。兒子高興的時候他會說:“我懂了”,然而當他發脾氣了,他完全就忘記了自己的承諾。就拿玩手機這事來說吧:我工作和孩子生活不在一個城市,平時我在工作中他會打電話或發影片說想爸爸,想爸爸回來陪,說得我很感動。可是當我回去的時候,他就會來問我要手機,他說他玩幾分鐘就還給我,可是他一拿走就不想給我了,他玩夠了就會和爸爸媽媽說以後再也不玩手機了。可是他一旦再想玩的時候,他又忘記了自己的承諾。

    說的道理感覺他都懂,他是他就不聽,現在那麼小都這樣了,那些處於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單純的“說教”對他們是沒有用的。

    所以網友們有什麼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大家出來交流一下!

  • 3 # 一些微風

    沒有用。

    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一模一樣的問題每天都會變成花樣呈現出來。比如沉迷看電視或者玩電子產品,寫作業磨蹭,自己的東西不收拾歸位…… 每次跟跟他說得好好的,但下次還照樣。如果所有孩子都是說兩次就聽,就能做好,那就不存在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了。那表示說服教育肯定有效。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一、 大多數父母能力上做不到。只靠說服教育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大多數父母是做不到的。這個考驗的不僅僅只是父母的耐心和時間,還需父母具有強大的專業心理學知識儲備,精湛的溝通技巧,超級高的情緒管理能力。這些哪一樣單拿出來都是一個專業學科。我們應付工作生活就已經精疲力盡了。真的沒有那麼博學,也沒有精力把去學習掌握這麼多專業知識。為什麼孩子總說不聽?因為我們抓不住問題背後的真相和動機,就沒法對症下藥,一針見效。我們憑藉愛與耐心,可以解決一部份問題。如果純粹只靠說服教育就想要解決孩成長過程中的全部問題,那是不現實的。二、 懲戒教育就是規則和公平意識的播種。懲戒不是打罵。不聽話就打,這是父母最無所作為,甚至是最體現父母無能的一種教育方法。懲戒的方式可以是,取消一次約定好的外出遊玩,收走孩子最喜歡的一樣玩具,總之就是把他在意的事情或者物品當成一種懲罰的代價。孩子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以上時,我們需要跟他談好條件,如果再犯他就會有什麼後果需要承擔。這是規則意識的萌芽。犯錯是有代價的。越早理解規則,越能理解並接納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轉的。法律,那就是爸爸媽媽定下的更強硬的規則,還有更多隱形的社交規則、職場規則、愛情和婚姻規則。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適應規則。相信信守承諾,就會得到保障,公平是雙方都有約束,同時都有權利去要求。父母真正的威望是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並且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父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天,無所不能的大英雄,不是靠打罵,也不是靠說服教育做到的。三、道理講千萬遍不如一個偶像你苦口婆心給他講不要總玩電子遊戲,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用的人。光是聽了這個理論,孩子說,“對,我也想做個有用的人”。然後就去好好學習了??? 這個邏輯是不存在的。什麼叫有用的人?孩子多少都會有自己的愛好,找出這個領域裡的榜樣人物,引導孩子去看他出現在電視或網路上榮耀的片段。比如一個人唱歌唱得特別好,這叫對大眾有用。如果他一個人的手藝特別好,這也叫對大眾有用。那麼這樣的人,都會比較賺錢,比較光彩。你願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這樣的引導比講大道理有效,才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具體目標印象。小總結:

    1、誰都不喜歡被教育,尤其是6歲以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小大人了。腦子裡有非常多的主觀意識和判斷。家長總是去幹預、批判他的選擇,他會覺得自己在被否定,必然會捍衛反擊,表現為不聽你的。

    2、當時的被說服極可能只是屈服,為了儘快逃脫家長的嘮叨。孩子小還能被父母鎮壓住,到了青春期父母根本管不了,孩子根本不給你給他說服的機會。

    3、孩子掙脫了父母的鉗制,又看不懂外面世界的規則,又沒有意識去要遵守規則,在青春叛逆期往往會鑄成大錯。

    各位家有小兒小女初長成的爸爸媽媽們,你們平時是怎樣和孩子談條件的呢? 你們覺得和孩子講規則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成功範例,拜託分享給我啊! 我想在這個主題上做一些方法上的歸納整理。所有留下了評論的爸爸媽媽,我都會私信發給你最後的整理分享文件。比心!! 比心!!

  • 4 # 小學語文馬老師

    純粹的口頭說教肯定是沒有用的。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農夫在培育桃花心木樹苗的時候,採用了粗放式的種植方式:有時候來澆水,有時候不澆,有時候來鬆土,有時候不松。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不好好紮根的桃花心木活不下就去死了,而大多數樹苗苗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了。活下來的桃花心木根系發達、樹幹粗壯、桂枝繁葉茂,移栽了之後,適應性強,很快成活,茁壯成長。而那些被淘汰的,也就被淘汰了,沒有人去可憐。並且,這個農夫還有自己的“謬論”:種樹不像種莊稼、種菜,樹是要活十年、百年的,精心呵護下的樹苗是永遠不能成材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的道理。孩子犯錯誤——不努力紮根、長得歪歪斜斜了,沒有什麼懲罰,輕描淡寫地口頭說教——哎,你那樣做是不對的,哎,你應該這樣做,你要好好紮根,這種無關痛癢的說教簡直是慫恿他繼續犯錯誤,並告訴他犯錯誤也沒懲罰。這樣一直“慣”著培育出來的桃花心木,移栽了之後,是不會成材的。

    無論是說教,還是懲罰,都必須注意:

    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重要性?(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

    說教,是引導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懲罰,更是一種督促學生不長歪、不走錯路的另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一百次的說教,不如一次有效懲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一個足夠大的地方開挖,能否挖到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