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大豆莢枯病是大豆開花結莢期為害豆莢影響產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莢枯病主要為害豆莢豆粒,引起落莢、豆莢空癟、枯死及籽粒腐爛等,嚴重時可以減產50%以上。宜注意進行科學防治。

    莢枯病為害症狀:

    莢枯病從開花結莢至成熟期都可以為害,莖葉也可以為害,但以為害豆莢為主,除為褐色病斑,後變為灰白色凹陷病斑,形狀不規則,上有密生的小黑點,有時黑點輪狀排列。大豆嫩莢為害,發病輕的多不結實,豆莢空癟,籽粒皺縮,剝開豆莢籽粒上會有白色菌絲層,大豆變苦,不能食用,為害嚴重時一般會引起嫩莢脫落。老莢感病後一般會造成鼓粒停止,豆莢變色,萎蔫,但一般不脫落,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而莖葉發病嚴重時可以造成病部以上部分發黃枯死。

    莢枯病發生因素:

    莢枯病是以種子帶菌或田間病殘體帶菌,當大豆結莢後,田間溫溼度適宜時,病菌會侵染進行為害,一般大豆結莢期,陰雨天氣多,田間溼度較大時容易造成大面積流行為害,大豆種植密度大,光照不足,氮肥使用偏多,田間鬱閉及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和土壤粘重田塊多會重發為害。

    莢枯病防治措施:

    莢枯病主要是開花結莢期後,田間有足夠病菌時,在栽培管理不當,田間溼度較大情況下就會發生為害,因此對於莢枯病的防治宜在減少控制病源情況下,重點做好種植栽培管理措施預防,結合發生初期噴藥防治較好。對此具體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選用抗莢枯病品種,避免大豆迎茬或重茬種植。大豆收穫後清除田間殘體,並進行土壤深翻,可以減少殺滅田間菌源。

    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大豆種植一定不宜密植,要根據品種特性進行合理密植,避免密度過大,後期田間通風透光不好,引起發生,大豆種植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有機肥,避免大豆旺長,造成植株過大,群體鬱閉而引起發病。大豆開花結莢後可以噴施多元素葉面肥加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不僅利於增產,還能提高植株抗病性,減少田間發病。

    加強水分管理。大豆要選擇地勢平坦,排水通暢,土壤透氣性好田塊種植,開花結莢期間雨日天氣較多時,宜及時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溼度,乾旱澆水時,宜澆跑馬水,不宜漫灌,防止田間溼度過大,可以延緩控制發病。

    藥劑拌種預防。大豆播前用藥劑進行拌種處理,不僅可以殺滅種子病菌,也可以有效預防後期發生為害,一般可以按照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或50%多菌靈或咯菌腈等藥劑拌種進行預防,效果均較好,同時還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引起死苗。

    田間發生後藥劑防治。田間發現有莢枯病零星發生為害時,宜及時畝用500%的75%多菌靈或70%甲託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000-1500倍液,或百泰1500-200倍液,或30%苯甲醚菌酯2000倍液等連防2-3次,七天一次,可以有效控制發生為害。

  • 2 # 曹站長

    大豆枯萎病是一種大豆生長期間出現的病害,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採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等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1、危害症狀

    大豆枯萎病是系統性侵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黃至黃褐色萎蔫,剖開病根及莖部維管束變為褐色,後期在病株莖的基部溢位桔紅色膠狀物,即病原菌菌絲和分生孢子。

    2、發病原因

    2.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地下害蟲、線蟲多易發病。

    2.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2.3地勢低窪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溼易發病,高溫、高溼、多雨易發病;連陰雨過後猛然驟晴發病迅速,可引起大面積萎蔫死亡。

    3、形態特徵

    有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平直或略彎,具隔膜3∼6個,多3-4個,頂胞稍尖,有腳胞或無;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具1個分隔或無,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大小5-12.5×1.5-3.5(µm)。厚垣孢子分圓形和橢圓形兩種,前者直徑8-12µm,橢圓形的大小7-10×5-7.5(µm),厚垣孢子單個頂生或串生在菌絲中間。

    4、侵染迴圈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種子也能帶菌),能在土中營長時間的腐生生活。病菌藉助灌溉水、農具、施肥等而傳播,從傷口或根冠部侵入,在維管束組織的導管中繁殖,並向上擴充套件。病菌發育適溫為27-30℃,最適pH值5.5-7.7。發病適溫為20℃以上,最適宜溫度為24-28℃。在適溫範圍內、相對溼度在70%以上時,病害發展迅速。

    5、防治技術

    5.1種子滅菌:用40%福爾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後衝淨晾乾播種。

    5.2拌種劑: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0.2%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5.3及時噴施除蟲滅菌藥,殺滅蚜蟲、灰飛蝨、玉米螟及地下害蟲,斷絕害蟲傳毒、傳菌途徑。

  • 3 # 鄖陽老五

    大豆是主要的糧油類經濟作物之一,我們平常所吃的豆腐,植物油大多都來自大豆。在大豆生長期內,前期會遭遇高溫高溼天氣,後期氣溫由高到低,很有可能遭遇低溫高溼溼天氣。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大豆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病害。而大豆莢枯病,正是在大豆結莢期遇到低溫高溼天氣所引發的一種為害豆莢、豆粒,引起豆莢乾枯,粒腐,空秕的病害。

    大豆莢枯病的病菌一般由種子攜帶,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便會萌發。在大豆的生長前期,由於氣溫逐漸升高,莢枯病發病機率相當低。在生長後期,大豆結莢後慢慢老熟。期間,氣溫逐漸下降,變得溫暖涼爽。此時,如果出現連續雨天,田地裡會非常潮溼。莢枯病病菌乘勢萌動,開始為害莖、葉、豆莢。莖葉發病會產生許多黑色或者褐色密集的小黑點,嚴重時,會導致莖葉枯萎。未成熟的豆莢發病會引起豆莢掉落;成熟的豆莢發病,豆莢上會出現大片白色或者灰色菌斑,豆粒會停止生長髮育,出現癟粒,長成形的豆粒出現灰黑色,表面有菌層,遇雨腐爛。

    在應對大豆莢枯病的防治上,應以農業預防為主,發病初期採用化學藥劑防治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防治。

    首先,播種之前,要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大豆種子,並用藥劑浸種、拌種,消滅存留病菌。其次,田地要建好排灌系統,種植密室合理。中耕除草,增加植株間通風透光,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深埋處理。最後,發病初期及時用農藥噴霧。每畝可用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20g兌水60㎏,均勻噴霧;或者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以上便是大豆莢枯病引起豆莢空秕的防治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4 # 小鑫鑫亮津津

    晚上好!生育期間的旱、澇災害是造成高秕率的關鍵因素。品種的差異。以中晚熟品種發生較重,早中熟品種發生較輕。   土壤缺硼和鉬是形成高空秕率的另一主要原因。硼和鉬是大豆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與莢果形成關係密切。預防措施:選用良種。選用高產質優、低空秕率、綜合性好的良種。合理輪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避免重茬種植,可防止土壤養分失調。適時排灌。大豆花莢期需水量大,滿足這一時期需要的水分是大豆高產的重要條件。及時補充養分。對於來不及施底肥的田塊,在大豆出苗後,及時追肥;初花期後每畝用液肥葉噴,每隔7-10天噴灑一次,可連續噴灑3-4次,不僅可防止脫肥,也可增粒增重,減少空秕率。   僅供老師參考。歡迎關注評價,謝謝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遊戲對於未成年人是否應該設定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