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冀老師講作文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肯定會讓他吃苦。因為:

    一、人生之路坎坷崎嶇,有好多不確定的因素,稍不留神,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沒有吃苦精神,怎麼能在社會上立足呢?比如:有的孩子大學一畢業,找到了下基層、下車間的工作,因為不能吃苦,只好放棄工作,閒在家裡啃老。那等老人走了,還啃誰呢?如果從小就學會吃苦,還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二、社會是個大熔爐,也是個大染缸,從小就沒有學會吃苦,等走向社會,容易好逸惡勞,拈輕怕重,得過且過,如果再愛慕虛榮,就容易被壞人利用,誤入歧途,真的是好可怕的。細數歷來,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吃苦精神,投機取巧,耍小聰明,用不正當手段賺取生活,走上邪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後果不堪設想。

    三、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吃苦精神,在社會上屢屢受挫後,往往歸咎或遷怒於人,用極端手段對社會進行報復,不但對社會造成危害,也會給家庭帶來諸多不幸。

    “慣子如殺子”,這句話說到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值得每一個家長深思。

  • 2 # 細說情感558

    1、反面思考一下,你讓孩子吃苦了,世界就不會要孩子吃苦了?存在這種關係和邏輯嗎?

    2、家庭要孩子吃苦,跟世界會不會要孩子吃苦,有必然聯絡嗎?

    3、認為給孩子未成年時期製造困境,是個非常錯誤做法。

    4、吃苦跟成就,有必然關係嗎?

    5、作為家長們,你們父母要你吃虧沒有?然後吃苦後給自己又帶來什麼?

    6、個人覺得,一般性家庭,尤其是經濟條件一般的,無法給孩子買房買車,只有扶養到18週歲能力,以後的世界全靠孩子18週歲後去打拼,應該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因為孩子童年時期是最容易滿足的,最能感覺美好的。

    7、一個爸爸給孩子買雙手套,花兩塊錢,去搬磚,一天掙150元,一天翻倍了75倍;一個爸爸給孩子5個億啟動資金,做生意翻倍到50億,雖然表面上看,吃苦搬磚的效率高,可是得明白,翻倍75倍真的就不是吃苦嗎?

    個人覺得,在孩子未成年時期,需要更多的是關心和呵護,不是人為的製造成長的苦惱和傷害。

    過分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會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存在和家庭的支援,自卑就形成了。

    有些毒雞湯,說孩子摔倒了,要孩子自己起來,將來自己老的時候,孩子也那樣對待自己又是什麼狀況?

    如果一個家庭,只具備扶養子女到18週歲能力,月光族式家庭,孩子以後全靠自己打拼房子車子和事業,那麼就應該在孩子兒童時期,給予關愛,要給人家留下點美好的回憶!

    如果自己很一般,很普通,教育集中在基本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上就好了,別太做夢一個自己都沒成就,靠自己教育能要子女成就非凡,不太現實,多給孩子一點自我成長空間就好了。

    個人覺得,經濟條件一般的,甚至低於最低薪水的父母,要多培養子女成長不一樣自己的人,不要人生代代輪迴在對,切勿把培養孩子像自己作為標準,也不要用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去培養,用在自己身上都不成功的事情不要用子女身上。

    所以得傳遞正能量,以正視聽。

    再富也要窮孩子,是錯誤的。

    窮養兒子,富養閨女,也是錯誤的。

    吃的哭越多,將來越幸福也是錯誤的。

    對於未成年子女,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關鍵才是關鍵。

    這個問題跟棒打出孝子一樣,是錯誤的。

    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沒錢的培養好道德和法律意識,有錢的再加上個財商教育。

    所以不要太相信雞湯文學,雞湯喝多了,不好。

    尤其是普通的,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少給下一代灌輸些心靈雞湯為好。

    如果吃的苦越多越好,那麼無家可歸,無父無母的孤兒,他們吃的苦比正常人多太多了,將來一定比正常人過的好嗎?

    其實這句話的含義主要是指父母沒有培養孩子正常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將來步入社會給別人坑,給別人修理了,吃大虧了,而一些人不懂深層次含義,當成雞湯心得了,試圖故意製造成長障礙或是扶養的時候,自己大魚大肉,低成本扶養孩子,還拿這個當依據。

    孩子成年後,可以交給孩子自己打拼。

    孩子未成年階段,父母的扶養義務還是不能打折扣的。

    不要過渡培養孩子自卑、膽怯、無助心理,起碼在孩子孩童時期,要讓他們感覺父母的存在,感覺到父母是強大的,是支援自己的。

    原生態家庭,原生態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苦難並不是成材的必備條件。

    古文中說成大事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等等,指的是瞭解民間實際情況,並非自己一定要經歷才能成功。

    再者來說,時代已經進入資本時代,智力時代,人工智慧時代,大資料時代,演算法時代,吃苦與成材沒半毛錢關係了。

    心靈信奉的雞湯信仰,雖然信奉起來要自己舒服,可是還是得迴歸現實。

    父母的認知,父母的心胸,父母的經濟實力和綜合能力,父母的遠見卓識,父母的文化修養,父母的社交和人情世故能力,父母的事業成就,父母的家庭氛圍和夫妻感情,父母對子女的愛心和耐心,父母的原生態家庭綜合實力,這些跟子女成就才有關係。

    龍生龍,鳳生鳳是有道理的,也是滿滿的正能量,這裡突出了努力付出的認可。

    窮不過三,也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古人留下的正能量,多數情況下,窮的確不會超過三代,這裡強調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窮不過三了。

    所以得用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正能量的心態去看待一件事情。

    這個誤導主要是受一些商業巨頭大佬的誤導,商業巨頭成功後,喜歡把自己說成是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一演講都是自己如何如何,其實真的用心去了解一下,巨頭的商業領袖起點一定很低嗎?子女完全靠自己就能成功,為啥還有一些為人父母的人成就一般?難道原因是爺爺輩分幫助太多了?

    不要被偽裝白手起家的人忽悠,作為父母,不要過多過早的把希望寄託於子女。

    有了孩子,一樣要有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盲目過早的希望寄託下一代,盲目信奉心靈雞湯,是非常錯誤的,把希望寄託孩子,然後用雞湯來教育孩子,寄託在心靈雞湯上,能成功才怪。

    真的為孩子著想,能做到30歲之後不啃老,50歲之前不超過贍養費標準去問子女要錢,給子女構建家庭,可以不是大富大貴家庭,也別留下大坑,要子女填的很辛苦。能做到30到50期間,經濟上具備自給自足能力。

    普通人,應該追求大機率成功事件,朱元璋曾經是要飯的,後來當皇帝了,屬於小機率事件,那種成功模式不是人人都有機會。

    30歲之前,子女靠父母;30歲之後,父母靠子女,這樣追求更實際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一個句子最能說出青春最真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