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現在一歲半多,慢慢地能夠聽懂越來越多的大人話了。有時候孩子吃飯時候掉東西在地上,就會隨手撿起來順手塞嘴裡繼續吃。當然,這種現象我是絕對阻止的。但是孩子爸爸和奶奶還有家裡其他老人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孩子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是告訴孩子,東西掉地上就髒了,撿起來了要扔進垃圾桶,就不能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吃了會鬧肚子。孩子很明白,東西掉地上了就自己拿去扔進垃圾桶了。而奶奶和爸爸就會阻攔她,告訴我說以前他們都是東西掉地上了撿起來還能繼續吃,現在我這樣做是教孩子在浪費,於是從孩子手裡接過去自己吃了。遇到我該怎麼辦?
11
回覆列表
  • 1 # 攸雙魚

    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是也分什麼東西掉到地上去了,如果是蘋果之類的可以洗一下繼續食用,類似於麵條米飯之類的不能透過清洗達到食用就可以告訴孩子叫他不要在撿起來繼續食用,所以教育有時也是靈活性的,不能說掉到地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吃必須扔掉,畢竟不要浪費糧食也是我們人人都要牢記的做人準則

  • 2 # 可樂ran

    掉到地上的東西已經接觸到了細菌,最好還是不要吃,從小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是有很大必要的,畢竟病從口入嘛!!!

  • 3 # 過路客218835889

    很有必要給小孩慣輸良好的衛生習慣。家裡的衛生搞得再幹淨過一會隨著空氣的流動和沉降也會有灰,工業的發展環境汙染嚴重,灰裡說不準就有對人身有害的物質存在,如果是在室外掉地上的就更不能吃了。

  • 4 # 老孟的娃世界

    其實要不要教育孩子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必須教!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從小接受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又似乎跟傳統的勤儉節約的思想相矛盾,這便是您的家庭矛盾所在。

    因此教是對的,但怎麼教就需要一定的智慧了。

    真的不能吃嗎

    我們在教育孩子不能撿地上掉的食物時,找的理由多數是東西太髒,吃了容易肚子疼。但掉在地上的食物到底有多髒,這是一個無法用資料表明的概念,不同的地點,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環境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可以確定的是除了細菌,並不會有更多可怕的疾病透過這種掉在地上的食物進行傳播。

    那麼吃了這樣的食物真的會生病嗎?其實不盡然。我們的胃腸道里能夠分泌胃酸,胃酸有殺菌消毒的作用,能夠幫我們淨化進入身體的食物,因此吃了不乾淨的就會肚子痛,未免過分武斷。

    你老公和家裡的老人們就用現身說法向孩子展示了,吃髒東西並不會肚子痛。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矛盾,他會去比較哪種說法更為真實,在一來二去之後,等他發現爸爸和奶奶真的沒有出現異狀,那您的這種理由就變成了虛假的謊言。

    為什麼不讓撿

    既然吃了地上的東西並不一定會導致疾病,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教孩子放棄掉在地上的食物呢?就是為了“習慣”二字。

    特殊的年齡需要更謹慎的習慣養成。孩子過了一歲處於語言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他們對於這個世界認知的萌芽階段。只有在這個階段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他們今後才容易形成更為符合社會認知的價值觀。另外教育講求一貫性,在孩子一歲的時候你沒有教過他地上的東西不能食用,他就有可能把這種習慣延續到五歲甚至更大,到那時再來糾正不免讓孩子陷入茫然,而如果不糾正很有可能成為其他孩子眼中的另類,引發新的心理問題。因此,早期習慣養成一定要準確到位。

    好習慣能夠消除隱患。孩子的年齡使然,他們無法準確的分析哪種情況可以撿起來吃,哪種情況不可以。今年夏天我聽婆婆說起她們隔壁村一個家庭的慘事,三歲多的孩子誤食了放在屋簷下的老鼠藥,搶救無效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悲劇。一旦孩子形成“掉在地上的食物可以吃”的概念,那麼他們天生的發散思維,就會將這個意識重組出很多情況,比如“地上的食物可以吃”,“地上的東西可以吃”……那就會為孩子增加很多危險。因此在孩子不具備分辨能力之前給予他們果斷的取捨標準是很重要的。

    健康容不得模稜兩可。雖然吃了地上掉的東西不一定會生病,但是相比較吃乾淨的食物,它的生病機率會更高。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Paul Dawson教授曾經公開了一個實驗,他將臘腸和麵包扔在被沙門氏菌汙染的不同地面上,結果發現不管接觸地面的時間長短,食物均不同程度被汙染。孩子的腸胃功能不同於成人,雖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對於成人來說不一定形成威脅,但對於嬰幼兒卻不一定溫柔。“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保證孩子健康容不得含糊不清。

    如何協調兩種意見

    不管是你說的衛生問題,還是老人說的品德問題,其實都有道理,只不過是關注角度不同而已。即便是堅持己見也不影響兩相融合。

    我家爸爸也沒少在這方面給我搗亂,我剛說完掉地上的東西不能吃,他立刻吃給孩子看。所以說不怕娃不懂,就怕豬隊友。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深談了好多次無果,他小時候家裡窮能吃飽就是幸運,因此認為我的堅持是嬌生慣養的結果。我很理解他的理念,就像我一再跟公婆講隔夜剩飯亞硝酸鹽超標對健康無益,都無法改變他們頓頓吃剩飯的習慣。人的意識一旦形成,絕不是簡單可以改變的。孩子的習慣要養,家庭的和諧也不能放棄,因此既然談不攏我們就約法三章:

    一.有所不扔

    確定了是食物,而且能夠透過清洗保持衛生的,為什麼要扔呢?因此,我給孩子明確了掉在地上可以撿的食物名單,一共七個字“帶皮帶殼帶包裝”。簡單示範後孩子就明白了,比如香蕉,剝皮之前掉了可以吃,但剝皮之後掉了就不要了;花生,剝殼之前掉了可以吃,但剝殼之後掉了就不要了。至於孩子成年後怎麼劃分這個標準,我相信她會找到自己的度。

    二.互不拆臺

    如果我說扔,爸爸說不扔,孩子該怎麼選呢?最後只能轉化成相互指責。因此我倆達成一致,就算爸爸再心疼,也不當著孩子的面吃,我會讓孩子先放在一個乾淨的保鮮袋裡,然後等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由爸爸處理。我們要共同面對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追求諷刺彼此的快感。

    三.合理利用

    還有一些食物,比如肉類,青菜等掉在地上實在無法再吃,我就會帶孩子將這些食物葷素分開,葷的餵給小區裡的流浪貓,素的餵給湖裡的鴨子。有時孩子會問“媽媽,你不是說掉的不能吃嗎?”我就會告訴她“每種生物對於衛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們人類不能抵禦的細菌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而且我會藉機告訴她“掉了的食物如果直接扔進垃圾桶,對於大自然的確是浪費,但如果有辦法再利用起來就能把浪費減少到最小”。

    我支援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但也反對隨意浪費。畢竟孩子年齡還小,雙手協調性很差,掉東西是常有的事,如果每次都簡單的一扔了之,對孩子也未必單純形成良好的引導。

    我是老孟,一個愛分享的全職媽媽。我相信每種矛盾都有法可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都唱什麼歌,有留傳下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