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竹公子

    縱觀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在位時間算比較短的,也就將近12年,可關於他的各種民間傳聞卻是非常之多,而且這些傳聞基本都是醜化雍正皇帝的,從毒害康熙皇帝篡改遺詔到被呂四娘刺殺割下頭顱、地宮金頭傳說等等,可以說這些傳聞甚至十分惡毒。

    一代帝王被民間傳聞說的如此不堪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雍正皇帝真的如傳聞所說的那樣嗎?筆者認為當然不是,這不過都是對雍正皇帝的詆譭。而流傳的這些所謂傳聞是因為雍正皇帝推行的新政和近乎無情的手段導致的,下面分兩部分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

    ㈠新政影響了士紳階級和滿族權貴的利益。

    雍正皇帝繼位後,即著手整頓旗務,限制旗主的權力,過去八旗制度下的旗主權力很大,所屬旗下的旗民和包衣等要效忠本旗旗主,旗主可以過問所屬旗人的一切事務,而且甚至有威脅皇權的危險,再加上自進關後,旗人無所事事,整日遊手好閒不思進取,八旗兵戰鬥力迅速下降,而且旗人依賴國家供養,國庫日漸空虛,所以必須要改革旗務,削弱旗主權力,給無所事事的旗人土地,讓他們自力更生,但這勢必會引起滿族權貴及旗人的不滿,進而心生怨恨。

    雍正皇帝推行的“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新政又得罪了漢族士紳階級,新政減少了普通民眾的負擔卻讓地主士紳們多掏出自己的財富,士紳不當差不納糧的傳統突然被改變這些都讓士紳階級強烈不滿,十分牴觸新政的推行。

    ㈡嚴酷的打壓反對者及整頓吏治

    正因為新政極大的觸動了滿族權貴和士紳階級的利益,遭到強烈的抵制,所以雍正皇帝使用了嚴酷的手段進行壓制以確保新政推行,再加上整頓吏治和清理國庫虧空等事情,使很多大臣也十分怨恨,而朝廷上下對新政的抵制也使得雍正皇帝內心不滿,甚至出版了《大義覺迷錄》來反駁漢族士大夫們的言論,而另一方面反而會變本加厲的對待士紳階級,例如雍正時期的文字獄,很多僅僅是行文疏忽用錯了字就會招來殺身之禍,這些文字獄不能說和士紳階級對新政的態度無關。

    除了以上兩部分,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和雍正爭奪皇位失敗的那些兄弟們,他們對自己的失敗並不甘心,雖然沒有爭得皇位但他們每個人都還有屬於自己的勢力,當他們無法改變結果的時候,那麼藉著新政被抵制的時機詆譭雍正皇帝也就理所當然了。▲雍正皇帝真容彩塑像

    綜上所述,雍正皇帝因為推行新政和過於嚴酷的刑罰同時得罪了滿族權貴和士紳階級,再加上沒有爭得皇位對他不滿的兄弟們,這三方勢力同時詆譭雍正皇帝那還了得,而對皇帝的詆譭最有效或者說最大的就是質疑皇位的合法性,所以雍正的皇位問題就成了最大的詆譭目標。大家應該知道,古代封建社會掌握社會輿論的其實不是普通民眾,而是士紳階級,當皇帝得罪了士紳階級的時候,他們對皇帝的評價自然也不會好,縱使皇帝可以控制官方輿論,但私下的各種傳聞卻也辦法沒法杜絕,這些詆譭傳聞流傳在私人的筆記裡或是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漸漸成為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問題。

  • 2 # 鬥愚

    其實無爭議,所謂的爭議站不住腳,在古代,繼位的合法性來自上一任皇帝,其他捕風捉影的事就不必討論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康熙究竟屬意的接班人是誰?這裡要釐清幾個問題,一、晚年的康熙有心軟的一面,也有力不從心之感,所以,他執政的末期,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邊疆不穩,他已無力應付,唯有寄希望於後來人;二、晚年的康熙雖軟,但仍不失理智,他對朝局是清楚的,作為歷史上有作為的君至,還不至於昏悖,識人用人御下還是有一套的;三、知子莫若父,康熙成年的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的能力和優缺點是什麼,他們心思如何,應該是清楚的,共同生活三四十年,也給他們安排工作十幾二十年,可以說知根知底,誰來繼位應該是心中有數的;四、既然心中有數,臨終時必須做妥當可靠安排,確保繼位人順利繼位,現在爭議焦點皇十四子和皇四子,有人說派老十四出征是屬意的證據,這是掌握兵權,我認為恰恰相反,皇帝年老,總要有人代父出征,這隻說明適合當武將,沒有特別強的接班人指示意義,相反,祭天就更有指示意義,天子祭天嘛,老四就代父祭天了,再說兵權,國家上百萬軍隊,在千里之外掌握十幾萬人能有多大用處,要緊的是京城兵權,還有,前面說了他的兒子都不是省油的,在晚年派接班人在外領兵,傳位時能保證不出亂子嗎?能保證順利交接嗎,不能!所以說,派老十四出外帶兵恰恰說明老十四不是接班人。

  • 3 # 曹老師xixi

    雍正不僅繼位問題存在,就連他執政期間、以及病逝,多多方面都存在很多爭議,更有著“雍正殺父殺母殺弟殺子”這樣的故事。

    現在我們由於歷史資料很多,很多能解的迷基本已經解開,不能解的迷普遍也有共識,對於歷史的認識基本上趨勢真實公正和客觀。

    對於雍正的繼位問題現在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在野史中記載最為傳神的就是“十”被改成了“於”的故事,實際上這個說法如今看來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清代傳位詔書是滿漢雙語的,漢文能改,滿文能改嗎?再者,古代“於”繁體為“於”,官方檔案是不會用通俗字型的,最後, 格式不符合皇家規範,按照清朝皇帝的書寫習慣,“傳位於四子”正確的寫法應該 是“傳位於皇四子”, 再說了,皇子後面詔書上還會明確寫上皇子的名字,四子胤禛和十四弟胤禵,“禛”和“禵”區別也大著來。

    如今康熙皇帝的《康熙皇帝遺詔》已經公開,是漢滿兩個版本,共擁有四套,內容為: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至於為何如今還存在爭議,無非就是很多人並不是歷史專業的,受到雍正相關的清宮劇影響,不過也僅僅是茶餘飯後的一些話題而已,夠不上爭議不爭議的。

    說個題外話,雍正是明君英主基本上不存在爭議,也正是由於雍正是明君英主,所以才導致了關於雍正的野史那麼多,都知道康熙晚年的時期,社會開始有點黑暗了,官吏也存在一定的腐化現象,雍正上臺後,用了鐵腕政策從最下面到最上面不分民族和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就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首先吏治的改革,得罪了的滿朝文武大臣,財政耗羨歸公得罪了基層官員,官紳一體得罪計程車大夫階級,一體當差得罪的天下讀書人,雍正相當於除了沒有得罪農民,得罪了所有的特權階級,加上康熙晚年九子奪其,八個王爺門客手下眾多,雍正在當時其實早已經是被特權階級口誅筆伐的一身傷痕。除了製造謠言說雍正得位不正,還講雍正愛好淫慾,還有呂四孃的故事,還恐怖粘杆處傳說,還有被太監謀殺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不得不說雍正比起康熙開說,更有資格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好皇帝,敢作敢為的好皇帝,自己揹負那麼多罵名,得罪那麼多滿人貴族,但是卻使國家富裕到了極致,老百姓的負擔在雍正朝也是最少的。

    可惜就是壽命太短,又有一個敗家的,壽命還那麼長的兒子,乾隆大少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不二週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