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明之父

    俗話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

    一個人之所以要被毀滅,就說明他(她)若活著的話所必然具有的作為或價值。否則就沒有毀滅他的意義了。但也只能是在肉體上消滅他,而其的精神丶信仰必將留存於世。

  • 2 # 小金剛41332426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打敗。 描述了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敵人可以折磨毀滅我,但戰勝不了我們中華兒女必勝的決心。

  • 3 # 愛寫作的菜鳥

    海明威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他的其他作品也看,尤愛《老人與海》。

    初讀這本書是在網上看的,一個人特意去網咖龜縮在角落全神貫注看完了。看完後,就特想能擁有一本,去多家書店找了好多次也沒有。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翻譯的又跟網上不一樣,總想找一本和網上一樣的,作為枕邊書。心煩的時候,疲憊的時候能拿起來讀一讀,鼓舞一下自己。

    我常被書中的主人公所感動。一個人去海上捕魚84天一條魚也沒捕到,竟然沒有一點氣餒,總喜歡將事情做到一絲不苟。只是覺得運氣不好,始終堅信將事情做到完美,運氣來了就能萬無一失。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主人公年輕時和黑人掰手彎。黑人可是個大力士,倆人持續掰了一天一夜,主人公的指甲都流血,也沒想到放棄,最終戰勝了黑人。這一切的故事都是如此令人振奮。

    最讓人感動且最精彩的當屬同鯊魚搏鬥。故事的結尾老人躺在甲板不去想鯊魚被其他鯊魚分食怠盡,內心的悲傷,我還是被打敗。那時我讀到這一段,竟有些難過。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我把這句話記在本子上,每天都會看一遍。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意思是:人永遠都不可以認輸,一定要戰勝困難,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要成功。

  • 4 # 溫酒麥客

    這主要是因為人的特殊性而言的。我們知道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人有思想和靈魂。一個動物,物質上被毀滅了,一切也就都結束了。但人類不同,你毀滅了他的身體,但他的靈魂、他的精神還在,這種東西不會因為身體的毀滅而毀滅。所以說,不會被打敗,主要是指精神上不會被打敗……

  • 5 # 一介書童

    這句話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里老人的獨白。個人理解,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說,對於一個精神強大的人,他的身體可以被摧毀,但是精神卻永遠不能被打敗。這句話出現在小說中的情節大致是:老漁夫聖地亞哥費勁千辛萬苦,捕捉到了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出半米的大馬林魚,他把這個戰利品綁縛在船舷上準備凱旋而歸。路上,卻遇到了鯊魚的攻擊。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馬林魚大約40磅魚肉後,他用魚叉殺死了那條他所見過的最大的登多索鯊。之後,老人自言自語道:

    “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要想理解老人的這句獨白,就要首先分析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信念。我們透過閱讀老人與海的故事,可以看出聖地亞哥是一個勇於接受挑戰、敢於接受身體毀滅,但精神卻永遠鬥志昂揚的人。

    勇於接受挑戰——險以遠,則至者少。

    因為他喜歡挑戰,所以他總是把漁船駛到比其他漁船更遠的海面上,在那裡與大魚進行對決。

    王安石曾在《遊褒禪山記》裡寫過這樣的句子: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說,真正勇敢的Explorer才會喜歡去別人無法企及的地方,因為那裡有常人看不到的風景,能夠滿足人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聖地亞哥喜歡去遠海捕魚,就像很多喜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一樣,寧可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領略那奇妙的風景與過程。

    敢於接受毀滅——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在讀《老人與海》的時候,經常有個問題出現在我的頭腦裡。就是聖地亞哥打魚技術一流,為什麼還過得如此貧困潦倒呢?

    仔細閱讀,您會發現,聖地亞哥對附近海域魚群的種類和喜好了如指掌,但他和別的漁民不同的是,他特別喜歡捕捉別人捉不到的大魚。挑戰大魚,永不言敗,挑戰自我,戰勝自我,這才是聖地亞哥真正的追求。

    他釣魚,但同情魚、瞭解魚、熱愛魚。他說:“我天生就是打漁的料。”他把自己和大海、和眾多的魚類在精神上已經融為了一體,這些已經遠遠不是普通漁夫所能想到、做到的事情,但聖地亞哥就是如此。

    在和大魚的搏鬥中,以及在於眾多鯊魚的搏鬥中,他捕捉到的大馬林魚最後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一根巨大的魚骨頭,他的成果被毀滅了,甚至在三天兩夜的搏鬥中,他的人也多次差點被毀掉,他無力過、眩暈過、他遍體鱗傷,但他卻從沒想過放棄,更沒想過低頭認輸。

    他用勇敢的戰鬥證明了他的信仰:“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打敗。”

    生於天地之間——身軀可以毀滅,靈魂絕不叩拜。

    馮友蘭曾把人生的不同精神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我理解:

    自然境界:人云亦云,沒有主見的人屬於自然境界,屬於最低層次。

    功利境界: 有一定追求,但所作所為無論是否有利於他人,目的卻是為自己的,屬於功利境界,世間大多人都屬於這個層次,即使許多人功成名就,他們也是屬於第二個層次的人。

    道德境界:所作所為有利於他人和社會,有嚴於律己懂得“慎獨”的人,屬於道德境界,這部分人如鳳毛麟角,他們的信條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很多氣節的文人武將都屬於這個層次,例如文天祥、譚嗣同等。

    天地境界(聖人境界、超道德境界):超脫於前三個境界之外,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知悉天地萬物,明乎生命意義,就是達到了人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孔子、孟子等聖人皆屬於這個境界。

    我覺得聖地亞哥能夠一生忍受貧窮、忍受飢渴、忍受寒冷與暴曬,只為去遠海和大魚搏鬥,這就是在踐行他的這句誓言,他脫離了名利場,甚至脫離了庸俗的世俗社會,每天駕駛一葉扁舟,去尋找他理想中的對手,這時的他,已經由凡夫俗子走進了天地境界的殿堂。

    古往今晚,進入天地境界的人也有很多,例如中國古代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荷馬、居里夫人。當然,還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人,他們或者隱居山林,或者身居陋室,但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勇氣、執著和信仰,超脫於庸俗的世界之外,飄逸於浩渺的宇宙之間,無所謂生,無所謂死。

    無論是否名垂青史,還是籍籍無名,但他們都屬於同一類人。他們都是身軀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人,也只有這類人,才能夠在更廣闊地精神世界裡逍遙快活,用他們卓爾不群的思想書寫他們獨特的壯麗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裝修成了什麼樣子,有哪些最實用美觀的設計值得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