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6219450500

    有史可考的記載顯示,客家人的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裡),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是在西晉末期“永嘉之難”、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遷。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南下遷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石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大規模南遷是宋室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東京,今河南開封)。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莆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臺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遊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攪面機安全操作注意哪些?